查看原文
其他

一批地方文旅集团正在借新还旧

Simon skysong 旅界 2023-05-14

地方文旅债是如何成为巨兽的?


栏目 | 文旅商业观察

领域 | 文旅投资


01
今年旅游业持续升温,用超短期融资券“借新还旧”正在成为一批地方文旅集团的常规操作。


五一前,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2023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债券发行金额5亿元,发行期限267天,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发行人的有息负债。


偿还发行人的有息负债是当下地方文旅集团常见的募集资金用途,既可借新还旧,又可偿还公司其他有息债务。


阳光之下无新事,2023年地方文旅集团发债用于“借新还旧”趋势愈发普遍。


4月18日,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注册文件补充信息进行了回函披露。


旅界获悉,山西文旅投资集团在回函中补充了该期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据了解,本期债券注册金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首期发行短期融资券不超过5亿元,拟全部用于偿还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有息债务。


回函还补充了发行人副总经理行连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情况。



另据上海清算所,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2月底也发布了2023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发行金额为5亿元,发行期限为270天。


说明书显示,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发行人的主体信用评级为AA+,主要用于偿还发行人即将到期的债务。


旅界统计发现,今年春天以来,地方文旅集团非金融债募资用途中,“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占相当大比例,在数十只债券披露的募资用途中都包括偿还债务。


同时,此类募资通常以短期、超短期融资券方式发行,一季度文旅集团融资项目短期、超短期债券占比超一半,成为最主要的融资手段。


02


为何“借新还旧”的超短期融资券成为地方文旅集团融资抓手?


有业内人士称,超短期融资券因具有信息披露简洁、注册效率高、发行方式高效、资金使用等优势,可满足文旅各种企业流动性资金需求,从而备受欢迎。


大量文旅投企业利用超短期融资券“借新还旧”,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看来,除了承认此前一些台面下的做法外,显然还有更多的考虑,“文旅投公司的债务压力现在非常大”。


2021下半年,恒大事件蔓延到全行业,包括文旅景区等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急速下降。


此后,在2021年9月6日开幕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官方提到了“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如果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其中的度,只有依靠下面自己权衡。


比如某景区人流量过大,但是索道老旧,对索道进行整体改造维护,可以评价为“应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又比如贵州某地人烟稀少,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需要斥资几亿修建华丽的“天下第一水司楼”,也可以说自己是“为适应未来需求的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有些文旅投公司的项目经营得好,收益甚至超过预期。出现不能兑付的,主要是一些经营不善、收益不能持续的项目,他们希望借助政府兜底来缓解债务压力。”温来成认为,今年文旅行业复苏,文旅投债的收益有时可以覆盖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市面上符合专项债要求的文旅项目越来越少,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Wind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年仅有31家文旅类城投发债,累计发债440.76亿元。


事实上,2021年初以来,我国文旅投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政策收紧周期中,文旅投债市场不仅总量上连续两年同比净融资下滑,募集资金用途也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研究文旅投债近三年资金用途的变化,可以看出监管方对文旅投发债申报的审核的松紧程度。


目前文旅投债市场的募集资金用途主要可分为四类:仅能借新还旧(最严格)、仅可偿还有息债务(次严格)、可进行项目建设(较宽松)、可补充流动资金(最宽松)。


据旅界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交所被终止的文旅企业发行债券项目达到21只,拟发行金额合计高达246.5亿元。


融资渠道的收紧,让一些急于补充流动性的文旅投企业选择超短期、短期融资券来“江湖救急”。


03


与常见的城投类似,地方文旅集团由于背后强势国有景区、酒店等“合并同类项”后的强政府属性,其债务绝大部分纳入到了政府隐性债务中。


当前,地方国有文旅投平台公司大多采用借新还旧的模式自我维持,资产不断扩大,但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巨大。


一位曾在沿海东部文旅投企业负责融资的人士向旅界直言,银行放贷是目前主要的融资手段,因为有政府信用背书,所以银行在对其放贷时往往对项目审核不够严谨。


也因为政府信用背书,平台公司在进行项目筛选和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周期等考量不够慎重,很多项目建成之后营收远不到预期,不良资产率攀升。


此外,资产的价值与文旅项目运营状况关系紧密,若项目运营状况不佳,资产作为文化旅游行业关键要素的利用率不高,对自身的保值增值,以及带动产业链延展等效应就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地方隐性债务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文旅投频繁发债引来的资金安全也受到一些行业人士关注。


“自己购买的私募、信托和理财产品,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底层资产,”中证鹏元高级研发董事袁荃荃向旅界指出,根据监管要求,若文旅投公司发债的募集资金仅被允许用于有限定的借新还旧或偿还公司其他有息债务,则说明其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偿债安全性或缺乏保障。



“严格地来讲,募集资金偿还公司其他有息债务和发行主体信用风险高之间并不互为充分必要条件,但两者之间确实有一定的关联性。换言之,若文旅投公司所发债券的募集资金100%用于偿还公司其他有息债务,且出现次数较为频繁,则其存在较高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是有的,甚至这种可能性还比较大。因此,研究此类文旅投公司有助于更好地甄别高风险主体,便于更及时地调整持仓,规避投资损失。”袁荃荃表示。


以山西文旅投资集团为例,在其发行短期融资券前,4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行连军落马,特地就此补充信息进行了回函披露。


一批地方文旅投企业“借新还旧”,这或许仅仅是刚刚开始。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一批地方文旅集团正在借新还旧?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END   ————

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在看和给旅界添加一个“星标”哦!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
广交天下英雄,共议文旅天下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