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位美国人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铁心跟党走”?

亦安 钧正平工作室 2023-01-03

“那我入党可以吗?”

“欢迎,可以呀!”

得到周恩来的肯定答复后,这位名叫马海德的美国医生随即找到自己的入党介绍人,用汉语写下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党组织,成为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西方人。

这一年是马海德来中国后的第4年。1933年,马海德来到上海考察东方热带病,在这里结识了宋庆龄等进步人士,在他们的影响下,马海德知道了中国的另外一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他们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经宋庆龄推荐,马海德进入延安并且最终选择留在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顾问。他参与筹建了陕甘宁边区医院,为发展八路军和红色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马海德还参与了大量外事工作,接了不少访问延安的国际友人每当马海德和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在一起时,他便会对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多年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彼时,那个马海德选择离开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绝大多数普通人在那个年代就住别墅、开汽车,没有饥寒交迫的感受;而那个时候的中国,则是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之中,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为什么一个美国人,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也许只有置身于那个时代,才能知晓真正的答案。马海德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这一年,是1937年;马海德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地方,叫延安。

在延安,这片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究竟有什么样的吸引力,促使这位美国人决心放弃美国的一切,加入一个异国的政党?

或许是这个政党始终坚守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付出巨大牺牲后的红军将士胜利抵达陕北,涅槃重生而愈加强大。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也感召着无数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汇聚到革命圣地延安。

也可能是这个政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中国革命之所以屡遭失败,却又能够重入正轨,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我党深刻领悟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真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民族危机的加剧,党及时调整革命的策略路线和任务目标,召开了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瓦窑堡会议。会议批评纠正“左”倾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成立不久的“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从“工农”到“人民”,两个字的改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树起了旗帜。

还有可能是这个政党始终不变的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延安,毛泽东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在这里,只见公仆不见官。面对着极端困难的经济条件,毛泽东带领延安和边区军民挺起不屈的脊梁,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实行精兵简政,派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屯田军垦,发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壮大。

这个有着崇高革命理想、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政党,吸引着马海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去。马海德在入党后说:从此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一个客人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之中,我感到极大的愉快。

马海德或许没能想到,在他递交入党申请书84年后,也就是这个政党诞生百年之际,世界已然天翻地覆。中国早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底气来自于所拥有的强大实力:

面对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交出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回望“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科技也在走向腾飞,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全面建成,火星探测之旅拉开帷幕,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场又一场硬仗合力打赢,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国家铿锵向前的脚步里,深刻感受着民族自信。

马海德在临终前说: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生活,我还是要选择这条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所选择的路,会有一代代的人替他走下去,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END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作者:亦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