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颜值爆表!经历炫酷!看矿大外教马丁老师的多元人生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5-25

 MartinS. Goffriller

 1981年7月生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考古学专业哲学博士毕业 

 就职于建筑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 

他是独闯世界的旅行家,也是学生眼里的魅力外教;是考古学领域的专家,也是对科研痴情的学者。


出生在德国的MartinS.Goffriller(马丁老师),很小就随父母去了西班牙,长大后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攻读了考古学专业哲学博士。或许正是这样多元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始终不断地在探寻着....


来到矿大任教前,马丁老师曾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教师。由于从事建筑史和考古学的研究,在他心里一直有着沿丝绸之路去游历的梦想。为此,在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从学校辞职,并利用了7个月的时间独自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克罗地亚、黑山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希腊等18个国家旅行。一个人,一辆车,就是他的全部。




大多数普通人的旅行是为了游玩,而马丁老师的目的是为了实地调查。他从不觉得考古是一个枯燥又危险的专业,反而乐在其中。



谈及旅行时的经历,马丁老师坦言,在7个月里,他独自开车行驶在乡间小路或者各种小镇,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故事”,最难忘的时刻数不胜数。但是在他看来,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每到一个国家需要跨境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边防警卫的心情,即便你的文档证件都没有任何问题,可能他们他们还是不允许你通过,最后只有乖乖交钱才可以。这真的让人很头疼。”


另外,为了方便实地勘探,马丁老师还买了一台无人机,出去工作都会带着。但由于有些国家对无人机是明令禁止的,因此他会经常遭遇这方面的麻烦。“有时候我不得不把无人机藏在车里隐秘处。在过境时,如果有人搜查无人机或武器之类的,我会非常紧张,要是没搜出来就会长舒一口气。每天都过的很‘刺激’。”他笑着说。



说到这,马丁老师还谈起自己2001年在阿尔巴尼亚工作时的经历。他坦言,那个时期的阿尔巴尼亚十分混乱和危险,自己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由于考古学家的工作性质,当地政府一直对他给予着保护。“大家在新闻里经常会看到关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新闻,被杀害的总是游客、士兵或者是政治家,考古学家相对安全很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退缩,这份职业需要我们一直保持勇敢,无论在多危险和困难的境遇下都要坚持。”



一个人在世界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节省开支,马丁老师大部分时候都是睡在车里,有时天气好时也会住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在这样的条件下,马丁教授在旅行途中还坚持每天记录行程和数据,在写日记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学术论文积累大量素材。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考古学专业哲学博士,马丁老师从小就喜欢看探险类的书籍,尤其是马克波罗游记。这本书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令他一直对丝绸之路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这样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他选择来到中国进行亲身体验和深度研究。


事实上,丝绸之路的途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点、景点和遗迹没有被很好的研究,也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亲自去这些地方看看正是马丁老师的目的。“这些地方一直在书里看到过,但是从未亲眼见到。尤其是中亚地区,对于中国而言曾经是很强大的邻国,经济也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一直觉得这个地区特别古老而遥远。如果想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中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作为丝绸之路的延续和继承,目前,马丁老师正在研究“一带一路”这个课题。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一个由卡塔尔国家图书馆组织的研究计划,主要方向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工作的话,工作成本不会很高,因为我可以开车去各个地方。但一个人能应付的工作毕竟有限。我正在逐渐组成自己的团队,成员们主要负责拍照、画图,收集材料和准备需要的物品等,大家各司其职,效率也会更高。”


马丁老师是个“中国迷”,中国的食物、景色、人文都深深吸引着他,他很享受独自在中国生活的感觉,并不觉得孤单。热爱自由的他还准备买辆摩托车,闲暇时离开城市去亲近大自然,欣赏中国的大好河川。“来到徐州之后觉得这里的人们都特别友善热情、乐于助人。尤其是可爱的外卖小哥!”他笑着说。                                    


目前,马丁老师主要给矿大的本科生上建筑史、城市史和遗产保护三门课。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都很喜欢和崇拜这位帅气的“歪果仁”,独特的授课风格深深吸引着大家。“马丁老师把西方的教学体系引入到了外国建筑史的课堂,让我们体验到和中国老师不同的上课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们的思辨能力。为了深入研究考古建筑,他还决心走一遍丝绸之路,他的痴情和那份钻研劲头让我们很敬佩。”建筑16级的学生纪硕说。


在马丁老师看来,在国外,教书更像是一种对话,沟通和辩论特别重要。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问题是他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我直接去帮助、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


在未来,马丁老师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和学生们交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矿大更好的融合起来。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看呆了!简约INS风、手帐拼贴风、现代科技风……矿大人的笔记居然可以写成这样……

   又一年冬至 | 我在矿大,思念着你们

 如果送你一张矿大邮票,你会给我写信吗?


文字:丁艺涵

编辑:董雯萱

照片由MartinS.Goffriller本人提供

新媒体投稿邮箱:kdxmt@cumt.edu.cn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