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繁花》赚钱启示录4:现代人学她,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张桓 老张投资笔记 2024-01-19

《繁花》讲了不少餐馆的生意经,这些生意经哪怕用到现在,也是不错的商业策略。

比如高端酒楼做得是社交,小店做的是特色和人情味。

但整部剧里面,我认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宝总或汪小姐,而是潘经理。

潘经理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努力而活成的人。

看看潘经理:

两朝元老,金凤凰时期,她也是一脚踢,什么都能搞得定,可谓老板的左膀右臂,哪怕李李要开新店开至真园,还是在其他人的推荐下重新高薪(30万现金)聘请她回来“主持大局”。

至真园“倒闭”后,景秀问她何不再等一等第三任老板,她直接“人间清醒”的说,她回来时就知道至真园最多开两年,两年后就要回去五星级酒店上班去了。

潘经理,难道不值得广大打工人学习?

优秀到让老板“离不开”,却不贪婪也没想过做什么老板娘,拿了几年高薪直接去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五星级酒店花园酒店“上班”去了。

放在现实社会,就是一个妥妥的打工皇帝,没有老板的巨大压力,也不用承担亏损和倒闭的风险,不仅可以赚高薪,还可以有自己足够的私人时间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幸福指数,比普通小老板和炒股的股民不知高多少。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投资和创业,打工其实是很多人更优秀的一种选择。

但前提是,你要努力,你要摆得平搞得定,能帮老板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还不能掉链子,还愿意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替老板摆平很多基层员工的“离去”。

李李被叫到派出所那24小时,是潘经理坐怀不乱替老板稳住大局,这样的高管,哪个老板不喜欢?

试想,你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你还会担心中年失业、35岁被退休吗?

只有混日子的职场老油条才担心被炒鱿鱼,真正有能力的人是稀缺的,老板离不开你,既给你名,也可以给利,还给你股份(至真园)。

她的身上还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不响”

「不响」,是上海话。不仅仅指不吭声,不说话。原著作者金宇澄先生曾谈到,不响,是上海人的人生哲学——心里有数,但是不吭气,隔岸观火。

里面既有郁郁寡欢的沉默,又有冷眼旁观的沉默或者是幸灾乐祸的沉默。「不响」既不是傲慢的不理睬,也不是无奈地不回应;它其实不代表沉默,它是一种主动的留白。

宝总有说: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自我为难、为难别人的,都不响,做事要留有余地。

潘经理也是这样一个不响的人,她总是含笑,少语,以职业的态度对待他人,但是黄河路上的事情她都门清,宝总都夸她是黄河路上的算命先生。

我经常说,一个企业的三股东是最舒服的,既能赚工资,还有一定的地位和名声,最后还能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最主要,是压力没有那么大,不用承担法人或大股东的各种风险。

从人生富足方面来讲,无论是宝总、范总、汪小姐、爷叔、金花、铃子还是卢美琳、雪芝、小江西、梅梅、魏总,人生都太多起伏了,稍有不慎,要么破产要么进监狱,抑或客死他乡,唯独潘经理,看似“与世无争”,但实际上获得了最大确定性的名利。

老喻说有“人生算法”。

我不知道潘经理的人生算法如何,但我知道,潘经理放在现在就是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字节跳动的周受资,美团的王慧文……

成王败寇,做老二、老三有时才是大部分的最佳人生算法。

毕竟做老大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需要太多机缘了。

梅萍如果不那么着急,就等着汪小姐犯错误,一直韬光隐晦不出来创业,科长妥妥是她的,可惜嫉妒心让其动作变形,过于急功近利了。

就像2024年,你觉得创造财富重要还是守住财富重要?

守,比攻更难。

一如我在《《繁花》赚钱启示录2:宝总本可以不用回到阿宝》提到的,未来比的不是谁敢冒险,而是谁能留住财富,让财富真正传承下去,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很多创一代最缺的部分。

2024存量竞争时代,不需要更多的宝总和李李、汪小姐,而是需要更多的潘经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繁花》赚钱启示录4:现代人学她,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张桓 老张投资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