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旅游

在上海,这叫规矩,懂吗?

2016-06-02 上海美食生活资讯


中国人讲究的就是个“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上海,做人做事也讲究个规矩,

连吃个饭,规矩都不少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

这些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变。

如果你决定来上海闯荡或者你此刻正在上海闯荡

请先了解一下这里的“规矩”吧


1吃饭的规矩


小时候吃饭的时候大人总是会说:“囡囡啊,伐可以搿能,伐可以哎能……”那么上海人吃饭有哪些规矩呢?

1、盛饭须先在锅里把饭打松,盛在碗里的饭是粘连的散粒,不能有团团、块块。盛饭宁浅勿满,可以再添,却不能一次盛得高出碗口。


2、吃饭要端起饭碗用筷子夹饭送进嘴里,不能用嘴靠着碗边拨饭吃,更不能把碗搁在桌上低头扒饭。


3、饭须吃得颗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因为这是饭还没吃完的表示。

4、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这样会遭到筷子被快速没收的小惩罚。


5、拿筷子的姿势要标准,位置要恰当,太高,过于无礼;太低,显得无知。


6、夹菜要顺势、自然,不能连续夹某个菜两次以上。切忌目光老盯着菜,做翻、挑、“釜底抽薪”等动作。


7、要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底下穿过去夹菜,都是万万使不得的。否则就会遭到“呒规矩”的低斥声。


8、吃鱼不能翻身,菜碗不能随意搬动。

9、如果家里有人患咳嗽或轻微感冒,则在此人面前放上一双“公筷”,还会添上一小碗汤。准病人自会一连数天用“公筷”夹菜,在小碗里喝汤,直至身体痊愈为止。


10、不能用端碗的左手中指把筷子夹在碗底去舀汤。这是在露天干活人的“吃相”。因为就地吃饭,没有搁筷子的饭桌,只能把筷子夹在饭碗下面。


2入座的规矩



1、先请长辈入座,其余人再依次入座。


2、一般长辈都会客气一下,坚决不肯坐 " 主席 "。一阵你推我搡后基本才能敲定座位。


3用筷子的规矩



1、不能把筷子插进饭里像香炉一样。

2、吃饭的时候,也不能敲碗。

3、要等长辈先动筷才能开动。

4、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


4结婚的规矩



1、男方略施小礼还是必要的传统,不过如今都是独生子女,上海父母们也会在婚礼之后将当时的系数奉还,或是双方一起出,这样两位孩子要同时赡养对方的父母。


2、结婚当日按照上海的习俗,上午新郎要去接新娘,当然,不是轻易就可以让你把新娘接走的,需要有撞门、堵门、求婚、戴胸花、敬茶、吃甜汤等一系列传统环节。


5上海模子教你上海的规矩



识相:会看别人的神色行事;知趣。


拎得清:识相,识时务。隐含的含义大致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这叫拎得清。


头子活络:脑子聪明,善于动脑筋,能够随机应变。


上路:“上路”是处理事体通情达理,按公认个规则办事。“上路”常常是别人对某人的一种事后评价,说他“勿上路”是对这个人不满,认为对方自私,不顾众人个利益,违反游戏规则。



实打实:上海人是重实际、负责任的。有不少上海话惯用语就是反映这种品质的,比如:“硬碰硬(实事求是,经得住考验)”、“实打实(踏踏实实)”、“明打明(光明正大的)”等。


守规矩:这是上海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重信用,守规矩。上海人十分恪守规则,尽管上下班高峰时交通也十分拥堵,但基本上大家都会老老实实地各走各的道。对于不守规矩的人,上海人就要帮伊“做规矩”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