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有琴童初长成

坐忘 抱一的碎碎念 2023-04-14

        

 

     柏舟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钢琴比赛中夺得桂冠,这让我很欣慰,不由开始回顾起他的学琴之路。

       柏舟十个月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他在餐馆里随着音乐打拍子,哎呀!这可了不得!没准是个音乐天才!既然我和他的父亲都是音乐盲,我自然担心耽误孩子,于是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我开始认真地听西方古典音乐,之所以选择西方的,是因为我迷恋并研究西方文学,也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古典音乐更侧重感情的抒发它是发散的没有力量的,缺乏让我沉浸在思考中的推动力,我幕墙,追求精神上强大有力,也热爱抽象思考,所以我选择了西方古典音乐。我逐渐迷恋上了它们 不过,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所以我非常怀疑柏舟真地从我这里受过什么音乐启蒙。

       到了五岁多,小柏舟被我连哄带骗,去上第一堂钢琴课,半小时课下来,他就哭着舍不得下课,可是后面上课的小哥哥已经来了。我们走到地铁口了,他还一步三回头,妈妈,小哥哥现在下课了吧?我们再回去上好吗?

       很年轻的时候我读过傅雷家书,那时很景仰,年岁渐长之后,对于那种教子方式不以为然,再后来看朗朗的传记,更是心生恐惧那段时期,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无条件爱孩子,任何在孩子面前失去自控能力的暴怒,都是无能的表现,而且,我认为君子不器,如果不是柏舟的天赋了然于心,我不会这样他学琴。

     音乐学校给家长们第一天上课时就强调:学钢琴最少十年,孩子们能够坚持的前提是家长能够坚持,因为需要家长陪伴练琴。我们是在柏舟上了第一节课之后再买钢琴的,因为怕他不感兴趣,坚持不下来。

       柏舟坚持得很好,最开始,每天练琴5分钟,然后逐渐加码,10分钟、15分钟……5岁的孩子,小小的身形长在琴凳上,弹了一遍又一遍,如果出错了,就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嗯!又错了!重新来!似乎每一根眉毛都在和钢琴较劲,我又佩服又纳闷,还有点点羞愧。那时候我还没有跟他灌输过勤学苦练,因为觉得他太小。孩子么,玩最重要,这种自我要求和约束容易过早地剥夺一个人的童年乐趣,结果没想到他好像是观察到我的行事作风我很倔强,致力于把事情本身做好,相当一根筋,柏舟似乎在情不自禁地摹仿我。

      柏舟学琴也学得很快,初学时,每次上课后都要在家自学一新曲子。他的第一个老师是墨西哥人,一个美丽的女艺术家朱莉亚,极其聪敏,能够弹压住表面斯文而极其有主见的柏舟但是她有一个问题,不是很看重手型,两年过去,柏舟虽然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但是手型存在一些问题。

      朱莉亚生孩子去了,我们换了一位姓郎的中国老师,德艺双馨,不过,她极其强调技艺和苦练,一开始让柏舟有点不适应。那时候我和柏舟的父亲平关系非常糟糕,我没有收入,又要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柏舟的弟弟太小,我孜孜以求于在加拿大回到文科专业道路,百般无奈,就把他一个人送到平的城市,待了将近两年。

       平尽管很爱孩子,但是爱而不得法,接近溺爱,完全没有意识,其实也没有能力应付狡猾的柏舟。小家伙只是看上去安静而已,所有孩子的顽劣天性,一个也不少。缺乏管束之后,柏舟就成了窜天猴,于是,学校的课业和琴技都大面积滑坡平又变得气急败坏,各种精神暴力都上来,柏舟开始痛恨学琴,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时我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最起码,对于我能够在加拿大回到文科专业道路,没有任何怀疑和胆怯了。既然这样,我也能够分出一部分精力管孩子了。

         我断然把柏舟接回身边,开始全面安排规划他的教育问题自律、延迟满足、责任感、尊重他人、和同龄人沟通分享,我尽量把这些作为教育柏舟的目标。一年多之后,柏舟改变了很多,课业优秀,琴艺大涨,10岁的时候他以86分的成绩通过了钢琴英皇六级考试,刚过了11岁的生日,他拿了个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音乐大赛钢琴组一等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的学琴之路也同样具有特殊性。我曾经告诉柏舟,不管学什么东西,都会有个技艺磨砺的阶段,单调重复,机械枯燥,可是,不经过这个阶段,就不能进入日后自由喜悦的天地,这些话,是我个人多年职业生涯的经验总结。

       柏舟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与其说我把他视为我的私人隶属物后代,不如说看作一个小小的艺术家同行,我对他充满尊重欣赏,爱护珍惜,希望他日后能够闪耀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他学琴将近六年的过程里,我几乎没有过任何肢体或者精神暴力的行为,当然,也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选择了适度威权教育方式


************************


几年前的旧作,稍微改动了一些字句,说明写作技艺长进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