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肃贪,明代朱老大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有什么?

2017-04-28 大白huo 咸鱼法学


朱先生在南京走马上任,大明朝开国奠基,这是普大喜奔的好事儿。照常理,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先生肯定也要搞出点儿动静。具体做了三件事儿:杀人、肃贪和考试。



朱先生杀人从来不客气,曾经干过啥不重要,关键是这时候需要某人(或者某些人)挂掉,就足够了。这事儿先放放,过几天说胡惟庸的时候再聊。



第二件就是肃贪。其实大明朝刚刚立国,大家正意气风发的干事业,照理说暂时没什么贪腐的环境,但是朱先生不管那套,你敢贪我就敢抓



今天主要说说考试。中国的科举起于隋唐,盛于明清,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玩命背书。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明朝的时候私塾里木有女先生,学生们只好对着书本自high……


哪像现在,福利满满。好久不读书了,很怀念校园的时光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春光无限的季节



好啦好啦,读书就要专心,不可描述的事情还是要少做,被围观就不好了


明之后的科举开始使用一种巨NB,也巨虐的文体


这文体叫做制义,俗称八股。题目只能从《四书》《五经》里出,问题是这几本书就那么几句话,考几年就没啥好考的了。考官为出题憋出内伤,考生就更难受了。这种折磨,绝非常人能够忍受得了



不过,时间久了,受着受着,也就接受了



八股文主要有这么几个部分



破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请用一句话概括题目大意;

承题,大概就是过度,把题目和你要说的联系起来;

起讲,基本相当于内容提要;

四比,即八股,二股为一比,这时候就可以开始瞎BB啦,不过要注意每一比都要对仗;

收结,请用一句话结尾。

其实,这文体从宋朝就有,不过在明朝发扬光大。下面来一篇阳明先生的雄文,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文章写得好吧。其实,要把这种循规蹈矩的文章写出彩,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科举考了一千三百多年,其实出人头地的屈指可数。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连中三元的就19位,文状元16名,武状元3名。



过程是这样的。读书人首先要通过县一级的院试考上秀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省一级的乡试。通过乡试的叫举人,如果得了第一,叫做解元。这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一元。乡试三年一考,通过乡试的第二年二月考会试。通过会试的叫贡生,如果得了第一,叫做会元。这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二元。通过会试的大概有三百人,这些人要参加殿试。皇帝和考官会根据考生的表现选出三甲,这三甲才叫进士。一甲三人,状元、榜眼和探花,这就是连中三元中的第三元;二甲叫做赐进士出身,三甲叫做同进士出身,人数不定。想想古人也是蛮拼的。要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还真要下一番苦功夫。



状元不光得学习好,还要写一手好字,长一张好脸。



明朝有个王艮殿试考第一,因为长得难看建文帝把状元给了第二名胡广。能参加殿试就很NB了,可以自称天子门生。殿试第二第三原来都叫榜眼,名字分列状元名下左右,仿佛榜的眼睛,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探花在唐朝的时候指当期进士里最年青的,殿试之后考生们要一起喝顿酒,选出个探花给状元献花。南宋之后才专指殿试第三。所以别让清宫剧忽悠,以为秀才举人满大街都是。明清考秀才的院试三年一次,全国能参加考试的也就两万五千多人,录取率极低,所以秀才比现在的博士含金量高多了。教育部网站说每年有五万多博士走上社会,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