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曲颢、吕健:春蚕食叶响回廊

曲颢 吕健 咸鱼法学 2021-09-18



春蚕食叶响回廊


作者:曲颢(第六期成员)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吕健(第九期成员)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写在前面



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吉林大学法学院侯学宾教授主持的JRG小组(Jurisprudence Reading Group)利用105个晚上,每次2小时,翻译、讨论了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 教授 Denise Meyerson所著的Jurisprudence一书。经统计,共有52名小组成员参与该书的翻译、讨论,其中28名同学已经毕业。


“咸鱼法学”微信公众号将不定期推送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以记录这段奇妙的学术旅程。




- 春蚕食叶响回廊 -

曲颢


826天,114573字,从第183页到第381页……


码下这些数字时,我是有点惊讶的,没想到Jurisprudence已陪我走了这么久。


回想2018年春初入JRG时,侯老师尚在台湾访学,屋里迎接我们这些新成员的是师哥师姐们。彼时翻译的是第七章,线上进行,和今年挺像。后来,一周一周过去了,一章一章也过去了,我也从组里最小的师弟,慢慢变成了师弟师妹口中的学长。


每每想到Jurisprudence,内心都会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因为翻译的日子是我本科前三年中较沉稳的时光。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知识变得越来越廉价了,而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却仍是那么难以养成。幸运的是,Jurisprudence带给我的就是后者。在翻译和研讨中,我渐渐抛弃了先前的一些“成见”,明白读书首先要读懂作者在说什么;我懂得了何谓功不唐捐,知道词汇量和语法是必须要迈过的坎,靠耍小聪明解决不了;我体会到表达的重要性,恍然发觉自己的表达是多么机械、粗陋、令人费解,无论文字还是口头……Jurisprudence教给我的东西非常多,汇成一句话吧:


感谢她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还点亮了我前行的灯火。


当然,更要感谢热心细致的侯老师和团结友爱的小伙伴们,感谢他们为我带来本科岁月里最难忘的经历。


一段航程已然结束,新的冒险就要起航。愿下一本书的翻译顺利,祝老师和伙伴们万事胜意!








2018年上半年,侯学宾教授台湾地区访学期间,JRG小组活动通过网络形式照常进行。每次活动提前确定同学主持讨论,侯老师进行适当点评 。


- 随遇而安 亦是风景 -

吕健


加入这个翻译小组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并且很有幸参加了Jurisprudence by Denise Meyerson 这本书最后两个章节的翻译。这也是我在JRG这个小组的主要活动参与形式(除去学期结束最愉快的聚餐)。经过了这一年的翻译加上讨论活动的体验,以下是我的小小感悟。


一、我初步认识了“法学”这个词汇。这是一个偏向学术性质的小组,而不参杂任何功利性,对于提高成绩,考高分没有什么可以看得见的帮助,如果有,可能是提高了我的文章阅读能力。我是大二开学加入这个小组,此时我正陷入对法学这个专业的迷茫。从应试教育的背景进入大学,我不知道我学的是什么东西。法学是什么?背书?法条?我学的明明是法律,为什么专业非要叫法学,老师上课还讲德国怎么怎么样,法国怎么怎么样。我加入了JRG小组的时候,一开始就是跟着大伙一起翻译,然后讨论,我也不会去思考什么,也没有想别的,就是翻译完,然后讨论过程中校对自己的翻译内容,然后听大家讲对某一个理论的认识。但是在某一次的讨论中我突然意识到了我们学习的东西是什么。我印象很深刻,那一次讨论的问题是罗尔斯的切蛋糕理论,就是分蛋糕要公平就要让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这个理论。这不就是在考虑对社会制度的构架,而如何构架这就与我们学的法学搭边了。法学建立在法律之上,法律出现了法学才会出现,但是之后法律如何更新如何发展如何使得社会运行更加完善,这就是法学的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读的专业因为此不叫“法律”,而叫“法学”。


二、我学会了对文章段落的一种阅读方式。这一点可能是最有实质性帮助的吧。起初我并不知道如何阅读,往往一通读下来一头雾水,我先翻译成中文后,然后读的时候每一个中国字我都认识,但是连一块我怎么就不认识了呢。但是在老师的“压力”之下,我被迫去段落中翻找。先找主旨句,一段文字肯定是有一个主旨句的,因为那些文章不是我这样的菜鸟写的,高水平玩家写文章必有主旨句,来贯穿一段话的意思。然后就是寻找段落的层次,一段话讲了一个意思。就这样一段连在一堆的文字就分成了一层一层,就像那千层蛋糕,层次变得一清二楚(当然也有的时候分的不清楚,分层错误)。我记得我第一学期整个学期做这件事情十分困难,层次这个意识是第二学期才产生的,第一学期的时候我翻译更大的快乐是成功翻译出一个理论,并且在讨论中理解了某一个理论。此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知之幕”的那个理论。虽然教材里面概括的很简略,但是对我来说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三、我在生活中发现了自己思维上的变化。这是一个惊讶的发现,我遇到一件事情,那种生活中不怎么需要艰深思考的事情,我对其有一个认识之后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冒出一种否定前一个想法的思维,后来在一次翻译过程中,我意识到可能是这本书就是一直在讲完一种理论,然后后来一种否定批判的,然后再否定批判前一个,如此得以发展。但是我暂时还没有能够把这种潜意识的思维变化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许要很多很多年后吧,也许永远不会。


四、最后我觉得我有一点没有做到的,也是我至今还在疑惑的,就是我喜欢什么呢?我记得侯老师说过不止一次,说这个小组的价值就是让我们接触不同的理论,然后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而且每一次都会提到一个深深爱上德沃金,看一整天都不会累的师哥的例子。我明明确确知道我并没有被哪一个理论吸引,甚至我到现在也没有被法学这个专业吸引。如果给我换一个专业,我觉得我也能读,而且也会认真学习,叫我去新东方学厨师,我也会认真炒菜,叫我去蓝翔我也会认真开挖掘机,我翻译了平等一章,发现世间竟是如此不平等,翻译了女权主义那一章,觉得那些男权制度真是太坏了。可是我不是上帝,不能让全世界变得如此美好,反而深陷苦恼,我只好告诉自己是一个小市民,我是来学习技术的,和新东方学炒菜,和蓝翔学挖掘机没有区别,学好法律,然后赚钱。


    以上是我的四点感悟。








JRG小组第五期成员合影。



JRG小组纪念文章合集:

1.陈越瓯:在学术翻译中学会“对话”








  阅读不止 生活不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