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谈?适合愉快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4-03-14

       在生活中,用语言交谈是每个正常人的日常之一。为什么有些人彼此交谈很愉快,有些人的交谈令人沮丧让人生烦恼。甚至,有些交谈“鸡与鸭讲”,不但说不清,还徒增瞋心。

     那么,如何谈论才最好?什么是适合的谈论?什么是不适合的谈论?佛陀是怎样教导佛弟子谈论的?其方法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篇庄春江译《增支部》三集68经《谈论事经》/《谈论之基本经》

  比丘们!有三种谈论之基础,哪三种?比丘们!关于过去时的谈论,他会说:过去时它曾是这样。比丘们!关于未来时的谈论,他会说:未来时它将是这样。比丘们!关于现在时的谈论,他会说:现在,现在时它是这样。

  比丘们!以谈论相应,个人应该被知道是适合谈论的(能被谈论的),或者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位个人被问问题时,应该被一向回答的问题不一向地回答,分别后应该被回答的问题不分别后回答,应该被以反问回答的问题不以反问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不搁置,比丘们!存在这样的这位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位个人被问问题时,应该被一向回答的问题一向地回答,分别后应该被回答的问题分别后回答,应该被以反问回答的问题以反问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搁置,比丘们!存在这样的这位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从上述经文中清楚知道,佛陀教导弟子谈论的四种方法,谈论相应Kathā-sampayogena:1一向记ekaṃsa-byākaraṇīyaṃ;2、分别记vibhajja-byākaraṇīyaṃ;3、反诘记paṭipucchā-byākaraṇīyaṃ;4住记hapanīya

    佛陀说:以谈论相应,个人应该被知道是适合谈论的,或者不适合谈论的。哪一些问题谈论,回答用肯定的“一向说”;哪一些问题谈论,回答用“分别说”;哪一些问题谈论,回答用“反诘说”;哪一些问题谈论,回答用“止住说”。

     经文还说到:“凡夫谈论与贤智者谈论”之区别:

    凡敌对者们交谈:深深地执著者、高慢者,靠近非圣者德性后,成为互相缺点寻求者。恶说、过误,完全蒙昧、挫败,他们欢喜属于互相的,圣者不会进行那种谈论。而如果有想要的谈论,贤智者了知适当时机后,法义关联的:凡圣者进行的谈论。

   明智者应该谈论那种谈论:无敌对的、无高举的,以无高慢之意,无专横的、无粗暴的。那位不嫉妒者,正确了知后说,对善说的应该随喜,在恶说的上不应该贬抑。不应该学难诘,以及不应该紧捉过失的,不应该携带,不应该压制,不应该说误导的话。善的讨论确实是,为了了知、为了净信,圣者们这样讨论,这是圣者的讨论,有智慧者了知这个后,会讨论、不会高慢。

     阅读这篇《谈论事经》,你觉得自己以后会谈论吗?自己是适合的谈论者吗?请三思,再谈论。

     最后,愿我们谈论问题时,记得佛陀教导的四种谈论方法:“一向说、分别说、反诘说、止住说”。作为学佛修行者,所有的谈论都建立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通常我们的谈论以悲智讨论法义,令自己智慧增长,以缘起法去妥善处理生活琐事,珍惜难得人生,让谈论愉快,法喜充满,自利利他。


          行愿   2024、1、4 


点击查看★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云水天涯集2022

2021年文集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专辑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云水天涯集2021

2020年文集

天涯云水僧:活着

《云水天涯行脚僧》专辑

2019—2016文集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礼仪篇】

《佛学论文集》

【评论荟萃·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点击阅读文章:心珠一颗照山河
2024元旦快乐: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三界如火宅,安全出空门嫉妒不善心惹的祸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心净法喜沐佛恩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法华经·方便品》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
谁,绑住你了?
慈心福人,容易快乐
位高权重好修福,培福增慧能善终
学佛后,你容易快乐吗?
看透这一点,你开悟了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从善如流,这么难?
心计深,道心浅

上乞佛法养慧命,下乞食物养生命

守护诸吉祥,以智者为友

苦的根源,知苦灭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