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我最敬佩的鲁迅 | 走寻

2016-10-29 查因 走寻


鲁迅

我最敬佩的人

没有之一

倘使非要用个词语

形容他

使人们得以记住这位

伟大的人儿

我会用“可爱”与“才情”

冠以他我心中最高的称赞


初识鲁迅,他还是个穿梭当铺与药房的小孩,课桌上的“早”字激励了一批批同他一般大小的孩子。

熟悉鲁迅,他是为了家国天下毅然弃医从文的青年,他的文字涤荡了我们青春期所有的迷茫。

爱上鲁迅,他是那个针砭时事却不忘精致生活的成人,第一次觉得吃在他的口中可以那么精细,而谈到吃的鲁迅是那样的可爱。

敬佩鲁迅,不再是因为他头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光环,而是要感谢他,感谢他把美带给大家。也请大家记住他另外一个身份——“艺术家”。




印象中的鲁迅总是留着有板有眼的寸头,浓密的胡须横在嘴唇之上,倚着门或者窗,手里夹着根烟,弥漫的香烟就像绕在鲁迅心头挥之不去的国难民哀,停在他紧锁的眉宇间。他不爱笑,总是严厉而冷峻,字字均直指国事与人性之要害。




直到后来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喜好他的文字而收录他作品的早期版本,才被那些精美的装帧与设计惊艳到。好似重新认识鲁迅的大门打开了,他变得有温度了。



鲁迅设计手稿




一位学艺术的朋友告诉我,艺术是要靠“说”的!虽然不严谨,却也不无几分道理。因为单看这个封面我们并不觉有何特别,但是翻看《呐喊》现在的封面,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鲁迅的设计还能超越现在一大截,我只能说:“厉害了word迅哥!”


你瞧,这用色的大胆。整个封面选用红色,这个红色不是一般的红色,而是血一般的红色,试图用着血淋淋的教训警醒麻木的人们,这深意又有几人能明白?再看书名的黑色方框,像是深不见底的血盆大口,里面的红字,就像沾满鲜血的獠牙,想要吞噬所有;又像冰冷的牢房,困住那些沉睡不肯醒来的可怜人们。


再看“呐喊”这两个字,选用隶书的表现形式,却棱角异常分明,仿佛鲁迅自身坚挺的头发和生硬的胡须,带着强硬的脾气,也表达他想用自己的文字唤醒世人的决心。而其中三“口”并开,与“呐喊”之意互相呼应。这种把汉字的象形功能经过细心编排转化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对文字的把控以及内在思想的丰富,恐怕鲜有人超越。


说到字体的设计,有个东西大家应该很熟悉!



就是这个!北大的校徽!这是鲁迅设计的!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找到尚未出名的鲁迅,十分信任地将校徽设计这件大事托付给他。鲁迅也没有辜负期望,于1917年8月7日完成,做出了这个流传至今的经典徽标。这里面表现更多的是鲁迅对字体的深刻认识与熟练设计。


“北大”二字采用篆书字体,作上下排列,结构稳定、线条简洁,在形式上寓意传承于传统建筑,而典雅的篆书又体现出时尚感;在内容上,“北”如背对的两个人像,可寓意学识见解相悖的人,但都同属一个圆里,表示他们能和谐共处。这与蔡元培先生定的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高度贴合。再看,“大”也如人形,扛起整个“北”字,象征着“北大人肩负开启民智的重任”。而“大”的人形又与“北”的两个人形构成“三人成众”之意,寓意北大学子(文化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推动国家民主与进步的中流砥柱。


光是“北大”二字的设计足见鲁迅的功力深厚,更别提整个设计的灵感其实源于中国传统的建筑部件——瓦当。




在古代中国建筑中以屋檐最前端的一片圆形瓦为瓦当。瓦面上带着有花纹,花纹多为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种瓦当在北大古朴的校园建筑中随处可见。鲁迅用“北大”二字替换瓦当花纹,笔画舒展且空间比例匀称,简洁大气,张弛有序。这种于情于景于意都异常贴合的设计,恐怕也只有鲁迅想的出来吧。


如此这般,鲁迅在你的印象中还是那样冷峻呆板的形象吗?


关于字体的设计,鲁迅更多的运用在自己和别人的书的封面设计上了。据统计鲁迅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同时又极有时代感。其多变的风格,深刻的寓意,放诸今天这个强调想法,要求脑洞大开的时代依旧不过时,不信你来瞅瞅。






就单单是这几本书的字体设计,有没有觉得很牛逼呢?其实,对字体设计的专业与厉害,完全就是因为鲁迅是个书法家呀!2015年12月5日,匡时秋拍上,出现鲁迅罕见墨宝,区区16个字拍出了304.75万元,一个字大约值19万。鲁迅惜字如金的文风,没想在这里提现了。




再观鲁迅其他书法作品,不管你是否欣赏的来,在字体的艺术表现上,鲁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鲁迅新体诗《我的失恋——由她去罢 》(1924年),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鲁迅手抄《曹全碑》。国家图书馆藏。


《鲁迅致广平书信》(192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鲁迅《赠瞿秋白先生联》(1933年),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当然,鲁迅的设计才能不仅仅止步于字体的设计。一如鲁迅年少时在课桌上刻“早”字一样,鲁迅钟爱木刻画。不仅编纂了《引玉集》苏联版画家作品选和《木刻纪程》等等,还在书的封面设计上加了很多绘画元素。又是书刊设计!!哈哈,我们的鲁迅不仅爱写书,还喜欢设计书,堪称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第一人。





看到他设计出的这些带有插画童趣的书籍,你能说他不可爱吗?


另外鲁迅与别人合作的书籍封面设计也别有趣味。


鲁迅和陶元庆先生合作的《朝花夕拾》封面,前者设计和题名,后者作画。


鲁迅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上,除了对字体和插图的设计,对留白也特别讲究。很多书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于无声处听惊雷”。


他曾在《华盖集》中说:“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但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环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鲁迅虽然很擅长书籍的设计,也在书籍的设计上下了很多功夫,常常为设计一个书籍封面修改多次,但是你要是认为鲁迅不会设计别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设计北大校徽那样牛逼的事,鲁迅还参与设计了中华民国国徽。



民国初年,鲁迅还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当科长,当时袁世凯指定他和许寿裳、钱稻孙三人合作设计国徽图样,想必鲁迅此时的设计天赋和才能已被肯定,才能赋予他这么重要的任物。




国徽的设计借鉴了西方纹章的布局并结合了传统十二章图案(帝制时代服饰等级标志):日、月、星辰、山、龙、凤、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大意就是祝愿国运昌盛长长久久。虽然袁氏帝国最后并没有如愿以偿,但是这种设计留存了下来。


但是鲁迅最得意的作品还要数下面只猫头鹰。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那里,猫头鹰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这里,他将猫头鹰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他曾称自己的文章为“枭鸣”(猫头鹰古称怪枭),是“猫头鹰的不祥之言”。


他的朋友戏称他猫头鹰,沈尹默在《回忆伟大的鲁迅》中说:“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叫猫头鹰。这个鸟和壁虎,鲁迅对于他们都不甚讨厌,实际上,毋宁说,还有点喜欢。”


因为喜欢,因为神似,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书法的那首仿张衡《四愁诗》的格式而作的打油诗——《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了解这些之后,回头再看鲁迅设计的那只猫头鹰,黑色包裹下的留白正好是一男一女,那或许就是他和许广平吧。这只猫头鹰为他的那些端庄严肃的设计,增添了活泼的色彩。


说完图书设计和图画设计,就不得不提鲁迅建筑设计的功力了。


鲁迅在27岁的时候就给绍兴的表弟设计了一幢新式商住两用房,用白铁皮做模型,包括堂屋、东西卧室等五开间;门窗采用日本推拉式,中西结合;房屋的前墙还特意加盖挑檐屋顶,既可挡雨又可遮阳。




中年时期与弟弟周作人失和,他搬到阜成门一套四合院居住。光是院内的改建平面图,他就亲手设计了三幅,画画画改改改,还自己采购材料监督施工。


鲁迅能设计房屋模型,得益于他能画一手好画。在1912年至1926年的工作闲暇里,鲁迅曾搜集汉画像石及碑拓,并描摹其中部分图案。如高君阙画像,因被废弃埋在土中,无法拓印,鲁迅见了便随手画下这座石阙图,并加以说明。尽管画得简略,但车马人物,寥寥数笔已勾勒出神形体态,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鲁迅的绘图功底颇深。


更有一趣事,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对《儒林外史》中所述“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不理解,写信请教鲁迅。房屋“进”的概念,是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特有的格局。鲁迅在回信中画了一幅庭院建筑平面示意图来表达“进”的含义,并在图中指明“玄关”、“一进”、“两进”,“两进”后面又用虚线画“三进”,表示还可以有第三进。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炫才呀!


看完这些,你觉得这个鲁迅还是你认识的那个鲁迅吗?


我觉得这才是我敬佩的鲁迅,厉害了word迅哥!



关注走寻

与我们一起

发现鲁迅之美


走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图片来自网络


-END-


出品人 · 施晗

监制 · 彭能波 | 王伟

执行主编 · 王强林

编辑 · 周晓莉 | 马宁

设计 · 苗雨 


发 现 未 知 之 美

【人文 | 藝術 | 生活 | 格調 | 思想】


长按二维码  关注 ·「走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