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收入高过你父母很多,为啥你却不够他们有钱?

2017-07-24 韦小宝 伟绩财富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伟绩财富",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研究钱

导语:

我们父母那辈人,大部分原先都是公家单位内的人,论收入,和今天这些在互联网、金融、新经济里赚钱的儿女不可同日而语。但居然家家户户,一到要花大钱的时刻还都能拿出一笔钱,和我们这代人的捉襟见肘形成鲜明对比。


父母辈为什么能存下钱,我们却存不下呢?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风险意识强过我们很多1

他们这一代人最怕的就是生病,生一场大病实在是花销太大负担不起,因此对这方面的风险防范非常有意识。而且这代人都是贫穷年代过来的,对什么是饥饿,什么是匮乏还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80、90后则不然,这批人最大的特点是看到什么想买就买,从骨子里是不太计较价钱的。


没有预算,没有计划2


我们父母那辈人在这一点上是比我们要优秀的。在那个年代每家的消费都是一场严格的“计划经济”,包括每家人的兄弟姐妹按照成长发育的时间表,很多东西(衣物、玩具)都是要传递使用以节省成本的,这使得那一代人比我们更能够在一生中严格遵守财政上的预算。


现在挣钱的,出去玩花个几百上千跟玩儿一样,但人的记忆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开支,下个记账软件用个半年,绝对惊呆你。


为自己设定消费预算上限,并通过每天记账来控制自己的花销,是防止开支失控的第一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办法“开源”。


太烧钱的恋爱3


偶像剧们给女生植入了太多不切实际的需求,这让我不能不佩服商业社会的洗脑能力。

结婚了的人这块无谓的消费就能节省下来一大块,年轻的时候也一样爱玩,到处玩的人,往往结了婚以后出去的比例直线下降,莫名其妙的需求也少了很多,开始安心挣钱养家陪老婆孩子。

而上一辈人,所有赚的钱除了给儿女花之外,基本的消费观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买房,不吃、不穿、不玩。


现在的有正经工作的年轻人如果能像他们那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月光是怎么都可以避免的。


没有房子福利4


无论是房租还是房贷,都是今天每个人最大的单项开销。就算是买,过去的房价也不像现在这么高不可攀。



在福利分房的年代,以及商品房房价还很低的年代,存下一点钱都会觉得“咱家有积蓄了”;而在当前的社会,普通上班族咬牙存到六位数可能仍然距离房子遥遥无期,你要计算的不是“我存了多少钱”,而是“我还差多少才够首付”


学花钱远比学赚钱容易得多。父母那辈人买衣服的频率一般是季为单位的。而我们这代人出街的频率是以周为单位,每次收获不等。父母工资基本就是收入,而我们的收入基本就等于开销。


没有虚荣心5


北上广的白领会攒两三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个几万块的奢侈品包包,大部分直男都不理解是为什么。


当你随着工作年限收入提高时,保留和以前一样的消费水平,你会过得越来越好,攒的钱越来越多,随之压力减小而内心越来越轻松。


但很多人受周围人的影响,开始认为每年要出门旅行是必须要做的,买名牌包是必须要装的门面等等。其实坦白说,它们不过是你为虚荣心交的"虚荣"税。


淘宝买东西看上去东一笔西一笔,每单数额都不大,但累积起来的量是惊人的。如果不是有一个年底总结功能,很多人真的意识不到自己在网上花了那么多钱。


女生还有各种护肤品化妆品、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生活必需......都会不知不觉掏空我们的钱包。


当然,父母那辈人的观念并不一定是对的,他们很多人辛劳了一辈子,只为把存折上的数目再增加点,可是数目的增加赶不上钱的贬值。


节俭和储蓄对没有造富能力的普通人,依然有着意义,其重要性比多数人想象的要高很多。


最关键的,还是要理财。也许存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国家的印钞机,但有好的记账习惯和理财观念,选择一个像久融理财这样可以稳定增值的平台,能帮你在不用刻意省钱的时候,手里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金,支撑你获得优质的生活,减轻缺失钱的安全感。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80、90后门,自然不必刻板固守父辈传统的消费、理财观念。我们新的生活方式有其必要性。但如果不是富二代,金钱总是不会嫌太多的。


能学会理财,能开源节流,就已经是领先身边同龄人的第一步。




只研究钱和女人

韦小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