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宇宙,倒在App store

毒舌科技 2022-01-27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作者 | 陈选滨

题图 | 摄图网



时间来到2022年,吵吵嚷嚷的“元宇宙元年”也终究过去。


回顾过去的一年,元宇宙这个概念,有人在吵,更有人在“炒”,同时也有人在做,多多少少还是上线(或迭代)了几个产品,比如国内的希壤、虹宇宙,国外的TheSandbox、Horizon Worlds、Roblox等,倒也吸引了不少流量。


从这些早期的产品来一窥元宇宙,不免令人感慨:时代大幕拉开的前奏,竟是一曲“冰与火之歌”。



2021元宇宙,又热又冷


过去的一年,元宇宙非常热。


有多热?


不管是《柯林斯词典》发布的“2021年度热词”,还是《中国新闻周刊》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热词”,元宇宙接连入选,已经成为现象级的概念。


在网络话题上,元宇宙也是频频出圈,引爆流量。


一股“炒房热”席卷各大元宇宙平台,从投资公司到网红明星,都不断地给元宇宙这个话题升温。


在国外平台上,前有Republic Realm公司以约430万美元(约274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TheSandbox里的一块土地,刷新全球最贵虚拟土地交易记录。后有林俊杰花费约12.3万美元(约78.4万人民币)买下Decentraland平台上的三块虚拟土地。


在国内平台,天下秀开发的元宇宙App“虹宇宙”在测试阶段也同样引发了一波虚拟炒房热潮。在闲鱼、QQ群上,“虹宇宙”内的虚拟房屋、岛屿被人炒至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促使人民网一度下场热评。


除此之外,元宇宙也似乎从不缺话题,一旦出现点什么新动向,总能带来一波流量,将当前并不太出彩的元宇宙产品推到聚光灯下。


是的,当前的元宇宙产品,并不太出彩。


客观来说,与热闹的网络话题相比,在产品表现上,各大元宇宙平台“冷”得有些令人尴尬。


目前,国内两款已上线的元宇宙产品在苹果App Store上都反馈一般,百度的“希壤”评分2.3分,天下秀的“虹宇宙”为2.6分,未达用户预期。


以“虹宇宙”来说,游戏性差、优化不行、完成度不高的吐槽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不少用户直言“不如摩尔庄园”“就像十多年前的QQ秀”,拿来对标的产品可谓一退再退,甚至都得追溯回互联网的起点了。


事实上,哪怕是成功把元宇宙话题带火的Meta(原Facebook)公司推出的,号称第一个元宇宙产品的Horizon Worlds,在产品表现上依旧欠佳。


尽管该游戏在圣诞节在北美地区引起了一波热潮,也使得Meta公司的股价在节后开盘大涨了约3%,但就像部分用户所指出的:“Horizon Worlds所构建的元宇宙世界就如同里面的人物一样,只有‘半截身子’,非常的不成熟。”


纵观现在市面上与“元宇宙”相关的产品,反馈大多如此——人们在为这些产品狂欢的同时,也免不了一波又一波的吐槽。而这些产品在表现上也确实与用户心目中的元宇宙或是《头号玩家》呈现的“绿洲”存在差距,更像是一个襁褓里的婴儿。



从0到1?不,是从-1到1


尽管技术能力强如Meta、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在元宇宙的呈现上,依然还是不尽人意。


那么,元宇宙的实现,究竟有多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上线的百度“希壤”为-6.0版本,距离正式版本至少还需要6次跨越性的更新。如果百度能保持一年一更新的进程,那我们也得6年后才能看到一款真正意义的元宇宙产品。


而负版本的发布,也恰恰说明元宇宙的实现难度之大。


与其说,元宇宙是一个从0到1的技术呈现,还不如说是从-1到1的孪生复刻,其中的差别不仅仅只是创造一个虚拟空间,还需要构建起类似坐标轴上-1与1相对的孪生体系,用技术创造与现实世界相当的规则。


如何去理解?先来看两个公司发布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国内网易云信发布的游戏/VR语音解决方案,其首创了720度空间语音效果,能通过算法模拟出声音的源头在哪个方位、距离用户(或玩家)有多远。


这套方案相比于360度音效(水平方向环绕)丰富了垂直方向的音频感受,使得虚拟世界的声音模拟更加逼近现实世界的空间感。


如此一来,元宇宙里的“空间规则”又得以进一步完善了,更趋于现实世界。


尽管元宇宙要创造并非是一个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空间,但空间之内的基础规则是必要通用的,就好比在现实世界,你往我头顶扔个炮仗,会有响声。那么在元宇宙里,你往我头顶施放一个“火球术”,也同样会有响声,以声音为表现的“空间规则”是通用且必要的。


这种基础规则的实现和完善,正是元宇宙实现的一大难点,必然需要技术予以支持。


这也是很多游戏呈现的内容看似丰富,但还远远称不上“元宇宙”,就在于困于技术限制,基础规则还不够完备与合理。


第二个是Meta正在研发的触觉手套,这种手套能够在虚拟世界里模拟再现一系列的触觉感受,如纹理、压力和振动。


简单来说,这同样还是属于基础规则的实现与完善。我们在现实世界摸一团火焰,是热的,那么到元宇宙,同样需要保证这种触觉的传递,由此改善用户的混合现实体验,增加沉浸感。


然而,这款手套目前仍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距离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还遥遥无期。而至此,Meta已经研发了7年之久,才有今天的产品雏形。


若说打造一款真正意义的元宇宙产品,还有太多基础技术需要突破,也还有更多基础规则需要通过技术来实现和完善。



第一代元宇宙,不能只看评分


元宇宙很难,每个做技术的公司必然都清楚,当前要打造一款符合用户预期的元宇宙产品,几乎不可能。


但还是有公司顶着被骂、被吐槽、被差评的压力开放(或上线)了自家的元宇宙产品。


为什么?


刷存在感?大可不必。


还是“跑马圈地”?对于这样一个超前概念,“说”比“做”或许更好“跑马圈地”吧。


如果这些都不是,那Horizon Worlds、希壤、虹宇宙等等这些第一代元宇宙产品有意义吗?价值又在哪里?


难道是验证技术的价值?


众所周知,元宇宙以六大支撑技术为基础,那么在这六大支撑技术之内,哪个最具市场价值?我们可以从市场的反馈来看。


此前,“炒房热”席卷各大元宇宙平台如TheSandbox、Decentraland、虹宇宙等等,而在这些元宇宙平台的背后,有一项技术应用尤为瞩目——“区块链”。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流量和话题,取决于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数据确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使得虚拟世界的数据确权在技术层面得以实现,不会因为运营公司的倒逼或主体服务器损坏而消失。这种数据确权进一步稳定了元宇宙的基础体系。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早期产品所引发的狂热反馈来看到未来区块链技术对于元宇宙的价值与意义,以确立未来技术研发的重点与运营的导向。


又或者是验证新场景?


元宇宙在其诞生之初就被赋予诸多场景功能,如学习、工作、购物、游戏、创作等等。然而这些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际应用中又将如何落地,必然需要一个具体的平台(或产品)验证。


由此,百度把10万人的百度Create大会搬进“希壤”,天下秀让全体员工在“虹宇宙”办公一天,类似的大规模验证对于元宇宙的发展而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都说元宇宙可支持办公开会,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整个办公场景的支撑需要多少算力,如何保证低网络延时等等一系列的细分技术问题,都需要反复地验证。


如果这些不去用实际产品去验证,那么元宇宙的办公场景可能永远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如今,再去看App Store上的评分,对于第一代元宇宙产品来说,意义并不大。


火到爆炸与冷到尴尬,两种状态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依旧围绕着元宇宙。


这一曲“冰与火之歌”还将持续演奏。



还没看够?星标毒舌科技,每晚22:00陪你聊点儿不一样的!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


19岁少年一口气「黑」了25辆特斯拉!10岁写代码,不上课,开公司

全球首例!把猪心移植给患者,终于做到了

2022年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

《黑客帝国4》,神作崩塌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总是没人点赞?

2022年,互联网没人惦记“当第一”

不务正业的马斯克,开始卖哨子了

快进!快进!快进!我们终究坠入了「倍速世界」

微信再更新:长语音消息可暂停,“看一看”加码视频内容



好文!必须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