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些人退出了985相亲局?

王芊霓 芊霓的咖啡馆 2021-12-19



关于“985相亲局”的讨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原来有一群名校毕业生正在以学历背景为大前提筛选结婚对象。

 

惊异甚至嘲讽的观点不少,作为精英阶层的“985们”不是更应该去追求浪漫爱,跳出门当户对的俗套吗?

 

我倒觉得,在阶层流动阻滞的今天,恋爱特别是婚姻,也很难免俗啊。


就像我一位北大女朋友的回应:“我们总不能为了促进阶层流动性去择偶吧!”


今天分享观点的阳君也是北大的,同时是一家婚恋机构的创始人,85后。他的公司“相遇未名”最早是做北大校友圈的婚姻介绍,如今平台85%的客户毕业于985、211或海外名校。


无论是个人还是平台,是不是只能去适应和迎合婚恋也越来越“卷”的现实?


又是哪些人能退出“985相亲局”?

 

「以下内容是阳君的讲述」



我是婚恋机构“相遇未名”的创始人阳君,我2013年开始创业,现在公司有15个员工,有大概六万名校单身校友资源,公司业务在以每年20%的规模平稳增长。

 

我们是做严肃交友平台,这是相对于非严肃交友平台来说的,后者的客户年龄是比我们小三到五岁的,那个年纪往往不计较感情的结果。


但到了一定年龄,就变成希望以结婚为目的了,那就要找我们这样的机构了,因为都是付费的,传递了追求长期关系的信号。

我主要是做线下的红娘服务,我们公司有九个红娘,她们非常关键。这些红娘都有看人的天赋或者敏感度,她们和客户简单聊一聊,再看看他填的表,基本上就能衡量出他在目前婚恋市场的分数。


我们目前也在做一个智能评分系统,直接把客户信息都录进去,用机器给他评分,比如说用“face++”来给颜值打分进行匹配。

 


虽然我本科也是北大的,但我的公司没有强调是名校婚恋平台,没有设置硬性的学历门槛,比如不是985就不能来。


但我对服务的客户其实也有划分。

 

当然我们的费用高低不是按照颜值来划分的,因为颜值高的不代表服务起来就容易,他们的要求往往也会水涨船高。


我们是根据服务的难易程度来区分费用的。首先是性别,男生更容易;第二是年龄,我们分了三段,第一段是90后,第二段是89年到87年,第三段是86年以前;第三个标准是未婚还是离异。

 

有些客户还会提特殊的要求,比如说有些客户只找清华的,有些客户只要处女,有些客户只要某个属相的,我们会加收一些费用。



 

01


现在都提内卷,在婚恋市场,内卷这个词也很有解释力。比如女性客户会去整容,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是内卷的表现啊!


在其他条件没办法短时间内去改变,这种相貌上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男生的参与度和后续联系都会更好。

 

男性客户的“卷”是在金钱方面,比如有的男生会把父母养老钱拿来买房,甚至是借一些消费贷,没钱硬要把钱凑上来。

 

这里面比较复杂,有的时候父母宁愿把这个钱给出来,确保房产证上写他儿子的名字,确定是婚前的财产,生怕离婚分出去一半。

 

从房价开始出现大幅度上涨之后,一系列怪现象就来了。

 

因为一线城市房价实在太高了,人与人之间因为房产开始有实质性的差异了。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深刻植入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开始不均,他们不自觉地会跟别人比较,在房产的坐标中去看待自己,而这种比较在相亲市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对我们婚恋机构是好事,越多的人焦虑,市场对婚恋机构的需求就越大

 

怎么讲?以90年代为例,大家虽然有的是干部家庭,有的是工人家庭,但是收入基本上差不多,我找谁都可以,没必要再去找婚恋机构了,如果我身边附近有10个单身,这10个全是我可以去选的。

 

但现在可变了,你附近还是这10个人,但这10个人“层次”不同了,有些人有10套房,有些人有一套房,有些人一套也没有;有些人有贷款,有些人没有贷款。这时候我身边虽然还是这10个人,但这10个人并不都是我可以或者我会选的了。 


以一个正在择偶的北京本地女为例,假设她有两套房,这时候10个人里就只有1个人比她高了,那她只能找那一个,但问题是那人也已经被别人找走了,或者说他想找的是更年轻的。


这时候,这个女生身边的10个选择是虚的,她附近没有选择。

 

那该怎么办?身边的已经穷尽了,向下的不想兼容,只要她还是有“要找比我更好的”这个想法,就必须得去寻找外部的渠道,也就是我们婚恋机构。

 

房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遇到一些男生比较有才华,但就是缺物质,被女生一个又一个的拒绝。到后面他一直来问,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复了,确实挺令人惋惜和无奈的。


另一面则是一个有五套房的北京离异女客户,平时其他离异的女生是不受欢迎的,但她可完全不一样,信息挂出来之后,特别多男生应征。


在我创业之初,七年前,婚恋市场没有现在这么功利,没有这么“卷”, 一个是价值还多元一些,比如看重才华什么的,而现在男生就是要有钱,女生就是得漂亮。

 

现在现实的人越来越多,强调房子和户口,婚姻越来越基于社会经济地位,这几年愿意找门当户对的比例显然越来越高。


有些男性也会明确要求女方有房,或者女方至少有在京购房的能力,而且不是少数。


 

这种比较看重婚姻的社会经济功能的客户在我的客户里占到六成吧


当然也不都是现实的,还有四成是来找真爱的。

 

 

 

02


以我们公司的资源池为例,男比女是45:55,在所有婚介机构里算相对均衡的,但是付费会员中男比女是3:7,女性会员更愿意付费。


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本身就说明了女性更焦虑。

 


大部分男性客户脱单的时间远远快于女性客户。

 

这是因为男性目的性更强,有时候,他们哪怕心里觉得可能不太匹配,也会先上了这条船再说。而我们是能给男生找到很匹配的人的,毕竟这个市场显性的优质女性多于男性。

 

对于男性,一时挑不到钟意的,也是有应对策略的。比如一个“条件不够”的男士就想找漂亮女孩,但在北京很难。


他可以选择“拖”,拖个五年找“下嫁”的优质30+女性。


还可以去二线城市。我有客户去了东南亚某国,还有的去了杭州等二线城市,果然就找到了。


像记者跟我说的,一方面女性好像更焦虑一些,但同时又很有耐心,配对很慢。

 

女性群体的处境更复杂。


首先,女多男少。而男性又倾向于去找一个稍微不如自己的女性,这就造成了那些特别优秀的女生被剩下。


所谓“剩女”就是这些女性当中最优秀的那一批。

 

还有,传统上认为男性在结婚的时候必须要有房子,一些男生无法承受一线城市买房的压力,他就退而求其次去二三线城市了,这就又走了一批可供一线城市女性选择的男性。

 

最后,还是与中国的文化有关。女性到了30岁要面临非常多的压力,同辈压力和家庭压力。30岁是个坎,如果她到了30岁还单身,周围人就会说,你怎么到了30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


 


有女孩儿找到我们,她本来“一人一猫“挺滋润的,突然参加了闺蜜的婚礼,看到人家“幸福的眼泪”受刺激了;还有一类客户,本来可能是不婚的,但周围的人都有家有娃了,她失去了原来的圈子,滋生了孤独感。


女性过了27岁之后,尤其接近30岁时是非常焦虑的,在我们平台上付费的女性也更多。


但她越焦虑的时候反而越会有非理性预期,这使得她脱单变慢。


我观察到一些有点残忍的现象。


比如说,很多女性她本来比较内敛,但她要去适应这种“卷”,她把自己变得很主动,哪怕是没话找话,即便跟对方没什么可聊,也要主动去聊,她们开始逼着自己做一些本来不想做的事情。


记者小姐姐说这叫主体性的丧失?


 



女生的黄金择偶时间是前置的,男生则是后置的。大学时候女生像花一样受追捧的,到了27岁情况就变了。从现实出发,我会建议女性朋友们在大学就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解决掉。

 

 

03


有一个女客户问我,是应该听从父母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还是应该更听从内心找物质条件不那么好的、能一起养狗打游戏、特文艺会弹吉他的小哥哥。


我告诉她,你家足够有钱了,就听从你的内心,喜欢谁找谁。


有的人物质条件特别好,当然就不用“卷”了,像记者小姐姐说的,这是一种特权了。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找什么样都没关系,即使对方把一半钱都分走了,剩下的钱还够好几辈子用的,无所谓,就找自己喜欢的。

 


后来回访,这个女客户说自己很幸福,能够不在意世俗的标准,那她后续也不需要来我这儿购买服务了。

 

当然,对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很坚定地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家庭的压力,那也可以不参与相亲局啊。

 

这个“游戏”里,占弱势的女性是那些年龄上稍微大的,外形上不具有明显优势的。


这种人我也不建议她们来婚恋机构,因为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反而更容易脱单。

 

来婚恋机构往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她的“劣势”在这里会被放大得很明显。


如果不符合世俗的标准,你在这个游戏里不占优势,不如就不玩。


如之前所说,婚恋内卷的“受害者”主要是30+的女性。


这其实是相当大的一个群体,她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变佛系了。


过了三十以后,在心态上就“退出”了,开始认为这个游戏我玩也行,不玩也行,那也挺好。






(本文首发澎湃新闻)


 王芊霓  王一凡 吴怡/撰文

 王芊霓  王一凡 /采访

    王一凡/图文排版




【往期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