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古代,中国城市里的大便去哪了?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1900以后的中国近代史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是没有抽水马桶的,那么,一个问题是中国城市里的粪便去哪了?中国城市的地下水为什么偏咸?中国的六大、七大等著名古都等大都市,定都时考虑的“风水”真正是什么?


以下文章可能所谈论的问题可能对你带来不适,请谨慎阅读。如果本文在推送中你正在就餐,我们的河谨向你致以歉意。

 

中国什么时候才开始有抽水马桶

 

中国的城市里什么时候开始有抽水马桶似乎历史里不屑也不会记载。根据有限的线索,应该是在1900之后的哈尔滨或者云南。这当然和这两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和通商有关。哈尔滨作为近代才有的城市源于俄国人修建的中东铁路。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中东铁路(西至满洲里,东至海参崴)与松花江交汇点的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此时,作为西方文明的标志性配备,哈尔滨自然而然应该开始有抽水马桶了。

 

而云南(镇。。。。不,滇越铁路)、上海、香港等对外通商城市以及有铁路连接中国之外大世界的城市,应该都已经有了抽水马桶。

 

在使用抽水马桶之前,中国人一直都在使用旱厕。所谓旱厕便是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熟悉的蹲坑。而蹲坑里的粪便是需要城市里时传祥式的掏粪工人们定期清理才能保证使用。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二环内最后一个旱厕应该至今还没有改造完成。


北京日报在2015年7月21日的一篇题为《北京:三年改造132座 西城将告别旱厕》报道称,“北京西城正在加快改造老城区剩余的132座旱厕。笔者日前从该区获悉,预计三年时间,西城区将彻底告别旱厕。”

 

100年前美国人富兰克林-H-金的中国之行

 

一个问题是在没有抽水马桶和地下排污系统之前,中国城市里的粪便去哪了?
今天的中国,每个人都在抱怨西红柿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崔永元和方舟子还在掐架?但一百年前还不是这样。

 

一百年前,有一位美国科学家真的来过中国考察中国的大便。


一百多年前,1909年春天,美国人,曾任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州立大学农业物理学教授、土壤专家富兰克林-H-金携带家人来到中国,试图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求他想要得到的答案——不使用化肥的农业中国,几千年来怎么保持土壤的肥力。


当时的美国,虽然有着中西部肥沃的大草原、南部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但经过一百年的开发,土地明显肥力降低,而不得不使用工业化学性肥料(化肥)。在金看来,中国当时的耕地面积并没有美国多,但中国有着5亿人口。这个有着四千年农业的国度靠什么让土地有着持续的肥力,生养生息,供养几亿人口。他此行的任务便是找寻答案。


富兰克林-H-金先后到达了中国最传统的农业区域:长江三角洲(上海-苏南-浙江)、珠江三角洲(广州-梧州-广西)以及中国北方的山东和东北地区(辽河平原)。在他看来,通过他的所见所闻,他在找寻,为什么中国人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几千年来,土壤依然有着肥力,去供应不断在增长的中国人口。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中国几千年不断完善维护的平原、河口三角洲的人工灌溉运河河流网;二、中国人几千年持之以恒地对叶肥农家肥、粪肥(人类粪便)的坚持。而这便是他后来写作成书的内容。《四千年农夫》(作者:美国-富兰克林-H-金,东方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


而这本书,也给了金教授在美国莫大的荣誉。在20世纪50年代,本书成为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圣经”。但是,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来说,这本书直到今天才被人们重视。也难怪,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曾经的一部分便是抛弃到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小农的农业方式,而投入到大规模的化肥运动。


中国人城市的粪便哪里去了?

在金教授看来是优点的东西,我们曾经被认为是落后的东西。这也有一些道理。

 

比如中国城市的粪便问题。中国人直到近代以来,才开始知道在城市规划中有下水道和公共厕所。在过去的中国,中国人的城市一直被认为是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地方。无论是近代中西方人记载的中国城市,还是今天脱口秀节目高晓松的说唱,中国清末乃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粪便处理问题一直都是难题。

 

直到今天,几乎中国所有的古老城市都面临着地下水咸碱不能饮用的问题,事实上便是中国人的排泄物就地沉降不能通过下水道规划流入外河再进入大海的原因。西安、北京等古城的居民们,你们是否一直在感叹地下水很咸很咸,一点都不甜。。。。。好吧,当时是以上的原因。


当然,在金教授看来,中国人的粪便一直都有着最大的出口和出路——这便是作为肥料被商人从城市中收走,然后再卖给郊区的农民。正是这些肥料让中国人的土壤保持着肥料。而这些也正是金教授羡慕的。他在书中曾说,“美国人却将他们(人类的粪便)排入大海,如果我们每天将100万成年人的粪便适用于田间,那么每天就能给土壤带来一顿多的磷和两吨多的钾。”(《四千年农夫》,作者:美国-富兰克林-H-金,东方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59页。)


对于金教授来说,或许是出于对美国人土壤肥力不足的困扰,他对于中国人古老中国肥料的这一来源问题产生了膜拜的态度。我们知道,西方现代文明的一个方面便是利于人类排泄物排泄等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随着而来公共卫生的建立。西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最终战胜了鼠疫等传染性疾病。中国人直到近代也没有能建立这些,为什么没有大型传染性疾病呢?金教授的答案是中国人的茶文化和粪便的发酵处理。前者由于一贯使用沸水,而使得饮用水得以卫生无害;后者则使得人类粪便得以杀菌后进入土地循环系统(粪肥)。


金教授也看到了中国人的一个发展中的弊端——森林植被得到砍伐。但他只看到了中国树木、树叶等燃料后来也成为了农家肥的好处,而没有看到中国人千年来始终解决不了的燃料困境,而使得直到今天中国依然是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国家。


这本书能够在一百年后,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读者拥护和推重。是因为中国人已经看到了化肥对中国土壤伤害,对中国人味觉和营养上的伤害的弊端。


但如果回到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国,每天早晨城市人们第一件事就是提着马桶去公共厕所或者把粪便倒到走街串巷勤劳的当代时传祥伯伯的粪车上,然后让便便再进入到郊区的菜地和农田,这是你愿意做的么?



一个四千年农夫的民族,如果再下四个千年还要继续如此繁衍生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做的方式很多种。第一是需要改变;第二是在坚持某些传统中的改变,而不是再教条主义般地回到传统。


在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之外的农村里,依然在使用旱厕,依然没有现代的地下排污管道。但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土粪——土家肥的传统农作方式已经被化肥农业改变。那么中国的未来,其实是现在,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中国的每一条河流河道涤清生活污水和粪便的能力将越来越差,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排污管道将污水分流出河道,加以处理后回用,中国的河道将再难恢复洁净。这不简单是一个西红柿为什么不甜的了问题。(没有了粪便等有机肥施肥,长期的化肥施肥,当然不甜。)

 

中国的古都讲求的“风水”真正是什么?

 

中国人历来是讲求风水的。尤其是中国古代开国皇帝的定都。直到今天,被频繁定都的城市也就六朝古都、七朝古都等六七个。虎踞龙盘、帝王之气,最早应该便是指称南京(金陵)而推广开来的。


那么,中国的古都讲求的“风水”真正是什么?其实,不外乎四条:第一,有一到两条与大江大河相连的河流。比如南京的秦淮河——长江、洛阳的洛河、伊河——黄河、北京的高粱河——永定河——海河、西安的渭河、泾河——黄河。开封的汴水——黄河、淮河。杭州的西湖——钱塘江。规律性的,后者都是流向外海的大河。而前者则保证了城市的饮用水和污水的外泄。



在中国古代,除了皇室和富贵人家有专门的掏粪工人完成每天粪便的外运之外,城市里的普通人家是每天必须提着马桶捏着鼻子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地去周边的旱厕或河道里倾倒便便,顺带洗净马桶的。中国著名的歌手王菲,在嫁给窦唯时,每天都是要早上如此这般的。


直到今天,江南的运河边的城市,居民依然有每天河边清洗马桶的习惯。所谓文艺气息的词牌名浣溪沙,每天在溪边浣的不仅仅是纱,也有便便。


试想,在古代,中国的城市没有任何现代规划的地下排污设备时,如果没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道来每天洗涤这些粪便,中国人不知道要多少人死于痢疾等传染性疾病。而穿越城市的河流与流向海洋等外海的大河相连便保证了河道的不容易被富营养而成为污水河。对照我们身边每一个中国的古代城市,几乎每个城市必须依傍一条这样的双河流。


当然,有河流有山水,比如杭州、北京,风景也的确优美。不要忘了,临近城市的山岭正好可以解决河流的不容易断流、枯竭问题。而后才是西山晴雪、南屏晚钟这些风光问题、漕运等运输问题。

 

诚如。《四千年农夫》作者所发现的那样。作为千年农夫之国的中国,粪便使用的农业的确在中国没有现代城市排污管道之前救了中国人的命。我们知道,欧洲人在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管道排污系统之前,鼠疫、黑死病等传染性疾病几乎伴随着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而在中国,同样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管道排污系统之前,中国城市的粪便一部分被人工收集,进入城市近郊的菜圃和农田,一部分则沿着内河河流、外河河流,最终流向大海。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城市尤其是古都真正有“风水的话,有一条如是的河流便是中国城市最大的风水。

 

(本文根据我们的河作者书入法”app“鲜读团活动书评作品修改而成)

(更多相关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