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地富硒,速来!鄂西恩施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存在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一枚专注河流历史地理的公众号。关注请点击↑本文是公众号《我们的河》第80篇文章。


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湘西恩施州这么卖力宣传自己的富硒的一切农产品,但是,对于土家族、苗族民族地区的恩施自治州的过去却很少有人了解。


那么,恩施州所在的鄂西以及湘西、巴(渝)东、黔北四省交界,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杂居的湘黔鄂川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存在?



 

湖北比作中国,恩施相当于西藏

 

恩施州全称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983建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州。位置在湖北省的西南边缘,相当于湖北省的西藏边陲。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硒这个化学元素名字还没有被爱健康的中国人认识和渴求以前,即便离长江中游平原如此之近,恩施州以及这里的400万人口(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54%)一直以贫困地区示人,很少有人熟知。


今天,从富硒茶,到富硒的一切农产品,恩施州正在打造中国的硒都。我河小编也做了功课,据说,硒作为化学元素,分两种,一种无机,一种有机,无机就是矿,比如打印机里的硒鼓。有机的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抗衰老健康养生,总之目前中国最富有最舍得花钱买健康的两个族群:老年人和城市白领怕的和缺少的一切一切,富硒产品里都有,吃了富硒产品就能补。

 

整个恩施州,两山夹一沟,沟里全是硒!不,是清江水。

 

据恩施州政府组织的科学考察证明,恩施州地下富含硒,因此,喝了恩施州的名产红茶,比如利川红茶,就相当于边喝茶边聊天边补硒了。作为一个在解放后一直以产煤作为主要工业的贫困落后地区,恩施的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自然富硒。

 

据我河小编的理解,恩施的农产品富含硒可能与恩施州的地貌特征有关。北面是大巴山-神农架山系,南面是武陵山系,恩施州的母亲河清江(古称夷水)发源于西南部,自西向东,和北部的长江三峡并流,在宜昌东部入长江。正是这种两山夹一沟的地貌,造就了恩施州的富硒矿物质直接进入清江河谷,被这里的农作物吸收。


由于,清江水作为长江中游南岸的一条短支流,比较短促,缺少支流,流经的又是武陵山多孔洞熔岩地区,几乎没有形成多少河谷平原,而且,这里在清代中期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之前,一直是少数民族的土司地区,很少也不便发展农业,因此,即便恩施地区土地富硒,但恩施的农产品产量并没有其他河流冲积平原的产量多。

 

因此,恩施富硒农产品,卖的贵,贵有贵的道路。稀缺啊!

 

历史上,长江边上最近的“化外之地”

 

位于长江中游西南侧,离武汉、荆州、宜昌(长江三峡)这些中国自古的中部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其实地理几何距离并不远,但恩施在清代中期之前,一直是土家族、苗族等土司统治地区。堪称离中国中原王朝中部最近的化外之地。

 

中国有800万土家族和近900万苗族。(2000年人口普查)。土家族的祖先,最权威被被认可的的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后裔。巴人生活在大巴山南北,长江三峡两岸,最终巴国被秦国所灭。长江南岸的人口向南南迁至清江和武陵山脉之中。也就是今天的鄂西和湘西。和苗族世代杂居。

 

而苗族更是中国最古老的强悍少数民族,汉代称为武陵蛮、五溪蛮,生活在长江中游。

 

西汉时期,汉武帝这么强悍,向南都打服了南越,打到了今天越南中部,但苗族就是怎么打都不服。汉代名将马援都累死在了湘西。苗族还是没服气,南迁至湘西武陵山地区以及南岭地区,至今。


于是,历史上很长很长一段时期,土家族、苗族等生活的湘西、鄂西和川东、黔北地区。这就导致了,清代中期改土归流之前,长江中游以东、以北,乌江以北,沅江以西,中原王朝的统治真空地带。这里是杨姓、彭姓等土司的世代统治地区。

 

范围上,北部至长江三峡,大巴山-神农架以南(湖北巴东县以南);南部至贵州梵净山-乌江以北,西部至长江中游以东(今天重庆涪陵以东),东部至湖南武陵山-沅江以西,鄂湘川黔四省交界地区,清代中期完成最后改土归流之前,从来没有被中原政府完全直接统治过。

 

中国最大的两个土家族聚集区便是湖北的恩施和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土司世袭统治,甚至改变和影响着中原王朝的统治。谭其骧先生指出过,湖南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蛮族性格,便是由于湘西的蛮族血统原因。

 

湘西鄂西南是土家族和苗族,侗族和布依族、瑶族生活在更南方的南岭和云贵。所以,武陵山山系的复杂,导致,中原王朝的统治在湘西只能依靠当地的土司和熟苗(农业生产和文化上更接近汉族)。


正是通过这样的以夷制夷,明清时期,湘西、鄂北恩施的土兵(土家族土司士兵)不但替中原王朝完成了守边(保证湖南中部和贵州中部以及四川盆地腹地不受侵扰)任务,由于勇猛强悍,还先后参与了王阳明岭南平叛和东南沿海打击倭寇的战争。

 

湘西和鄂西,尤其湘西人口的构成开始出现:少数民族和汉族迁移、守边、流放来的军户(军人)和民户构成。贺龙将军便是北与恩施交界,湘西桑植人,贺是当地汉族军户后裔,其母姓便是土家族。

 

撞球效应导致湘鄂川黔四省交界成为少数民族聚集区

 

湘西、鄂西清江-武陵山区域分布着土家族和苗族,再往南,到湘黔边境,是布依族、仡佬族和瑶族聚集区。

 

除了汉武唐宗,上千年才出一个的大略雄才者,作为最没出息的中国专制王朝,经略中国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以便得到赋税和劳役人口。


而这一点对于,鄂川黔四省交界地区显然提不起来足够的兴趣。在长江-沅江-乌江-长江这一大致顺时针的“口”字型区域里,几乎没有足够大的河流以形成能种植农业,养活更多人口的平原和谷地。


清江、酉水均短促,乌江经过的又是川黔喀斯特溶洞地形,也不能形成河谷平原,且不能形成足够大的航运。

 

中央汉族的帝国统治者没有兴趣,自然该区域变成为了被中原汉族逐步向南挤压的少数民族,于是汉族挤压土家族、苗族,土家族苗族进一步挤压布依族、瑶族。

 

贵州虽然中部贵阳地区很早便改土归流,但更多是作为连接云贵的通道。


从四川盆地经遵义,可以沿通航条件要远远便利优越于乌江的赤水河,抵达贵阳,再进一步达云南。西北部,沿沅江支流,可以经镇远、铜仁抵达湘西,再一路沿沅江航道到达洞庭湖-长江中游,以及湖南中部的湘江平原。

 

只要不危害到贵州与四川盆地和湖南中部湘江平原的两条“Y”交通要道的联系,中原王朝统治者不会例会“Y”上部的少数民族地区。


湘黔间的枢纽重镇铜仁,有近代佛教圣地梵净山,作为武陵山的南部余脉,《读史方舆纪要》载,历史上叫饭甑山。因四面皆平原,形象饭甑故名。后来,为了好听,才改名更斯文一点的梵净山。


而梵净山北部便是明清两代峒苗(侗族、苗族和土家族)频繁反抗起事的聚集地。

 

鄂西的名人为什么没有湘西多?

 

也正是湘西可以便捷通过镇远(㵲阳河)、铜仁(锦江)沅水及其支流航运,等原因,通过航运可以和长江中部,洞庭湖-江汉平原和湖南中部湘江平原联系,湘西相比鄂西则更不闭塞和文化昌盛。也便于进一步与中原文明交流。

 

诚如我们在讲沅水一文(我们的河系列文章:《夏风起兮谈谈沅》)时提到的,湘西虽然也是土家族和苗族民族地区,近现代史上,文有沈从文、黄永玉,武有贺龙。

 

相比而言,鄂西恩施州,虽然也经过清代中期,将鄂湘边境的容美、忠建和散毛等几个土司改土归流,但由于清江没有大的谷地腹地以及大型的航运能力,使得该地远比湘西闭塞。


恩施州,最为知名的名人有:1949年赴台,早年当过国民党中宣部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的建始县人吴国祯。吴早年南开中学毕业,南开的创始人张伯苓校长晚年还曾向人自豪表示,我们南开,国民党共产党都出了人才,指的便是周恩来和吴国祯。

 

文人中有同是建始县人的现代女作家韦君宜。

 

但是,虽然是恩施人,但吴国祯和韦均是幼年便在北平就学入仕,走上政坛文坛。属于几乎除了籍贯是恩施,和恩施没什么关系的走出恩施的恩二代。吴甚至是走出恩施的恩三代。吴的祖先是建始县大姓大户。祖父时代开始科举考出大山,父亲是北洋系留日士官生,曾倾向辛亥革命。

 

可能是恩施的教育落后触动了吴国祯的父亲。吴的父亲晚年还曾回建始办学,为恩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1949年,吴父和吴一同去台。

 

恩施另外还有两位当代名人分别是作家野夫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校长、中国第一位国际私法学博士黄进(黄进是中国国际法重镇——中国著名法学家王铁崖先生创始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


野夫对外均是以四字:“土家野夫”示人。无独有偶,黄进的微博名字也曾是四个字:“利川黄进”。

 

能走出闭塞恩施,走出土家世界的人才相对不多,也不易。能走出来,成就一番事业。出自土家的身份和籍贯,自然也更比别人自尊和敏感,因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利川在哪?名字前时刻言必称“土家”、利川或许是这个缘故。

 

在长江三峡涪陵(川渝)至宜昌(湖广)的弓型结构中,清江恰好处于弓弦位置。恩施清江河道也形成了自古川盐输鄂古道,历史上,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直接的联系,除了长江三峡天险,便是这条四省间的清江古道。

 

清江茶马古道,上游可以通过利川、石柱,抵达重庆长江码头,向南可以通过乌江支流(黔江)到达乌江主航道,连接贵州,向西可以通过酉水(酉阳)到达湘西连接沅水。

 

恩施州东部,清江入长江畔,有今天属于宜昌市的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清江的支流之一渔阳河畔的渔阳关自古便是战略要地。一是防范土家族苗族,再就是防范清江这一武陵山孔道。

 

抗战时期日本人为了进一步西侵犯,在三峡宜昌遭遇国军石牌抗战,当时,国军的方面军中部陈诚便驻扎恩施。


位置重要,但文化经济落后。贺龙元帅以及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湘鄂西的经历大致可以勾勒出近代恩施地区的政治文化生活。贺龙元帅自幼跟随父亲在湘鄂湘黔间走马帮,将茶叶、食盐用骡马运输,沿古道往来。

 

地区闭塞,文化封闭,经济落后,生活不易,自然导致哥老会、神兵(封建会道门类的土匪武装)等泛滥,一些无出路的贫困人群自然也不得不裹挟其中,湘西一直到解放后依然需要剿匪便是例证。


但是,哥老会、神兵中也不乏侠义之士。贺龙元帅传记中介绍,贺龙元帅早年便曾加入哥老会排名老幺。当年在恩施,由于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判牢狱,当地哥老会大哥便不惜变卖家产搭救贺龙,让他十分感动。有不少神兵,还加入了红军,走上革命道路。

 

鄂湘渝黔四省交界地区需要连片连动开发


在现代工业时代之前,没有一个便捷、足够航船的河道航运和足够大而丰饶的河谷平原(前者促商业交流,后者养育人口),便意味着封闭落后。清江水畔的恩施州便是如此。虽然有战略意义上的古道,但其作用也只能是出奇兵和走马帮的作用了。

 

但今天不同了,现代工业分发展,使得天堑都不是问题。目前,从湖北到重庆,经过恩施的高铁已经在规划建设。

 

今天,恩施州以及四省间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神秘面纱已经通过旅游在被为外界所知。


东部湘西已经在开发凤凰和张家界。贵州有焚净山,西部重庆武隆-乌江已经很知名。据了解,重庆最东部,与其他三省交界的酉阳县境内保存完好的土家族村寨便有很多。


而交通上,该地与东部湘西凤凰、南部贵州铜仁咫尺之遥,上述地区完全可以联动开发。


首先,文化上同源(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文化)。


北部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有重庆的石柱、彭水、酉阳等三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部有贵州的道真、务川、沿河三个苗族、土家族和仡佬族自治县,东部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在国家发展规划层面,这四省交界地区又同为大巴山-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因此有理由在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四省打破行政区划阻碍,一同规划旅游发展。


说实话,目前的中国省域划分,该区域完全是旧时代中国专制王朝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进行的人为割裂划分。湘鄂是武陵山分水岭划界,湘渝(川)是酉水-武陵山为界。黔渝(川)是乌江梵净山为界,划界时完全没有丝毫考虑和尊重当地原住民族的意见。

 

今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无论是出于民族大团结的考虑还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在具体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层面,四省打破这些行政阻碍,不是各顾各的搞自己,而是携手联手打造一个四省少数民族文化协同发展区。让人们来此旅游和度假,知道该地区该区域文化的同源性,历史的同根性。


这将是中华民族给予当地兄弟民族在发展上的福祉和历史补偿。



更多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