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影席明纳之二 | 严毓倩老师领读:《翦商》——走进夏商周




编者按



研影席明纳是广电所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开阔研究视野,提高阅读热情和理论素养开展的读书会活动。“席明纳”一词是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seminar的翻译。费先生在《留英记》中说:“seminar简单的可以译作讨论会,但是讨论会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席”,席地而坐,大家围坐一团讨论问题;“明”,把问题讲明白、听明白、弄明白,“纳”,悦纳。研影席明纳希望让老师与同学共读一本书,在同一片文字的海洋中寻找知识的闪光点,在同一空间中互动交流,让一本书的价值最大化。



活动安排



5月26日 

领读人:田元

领读书目:《香港重庆大厦》

5月27日 

领读人:严毓倩

领读书目:《翦商》

6月3日

领读人:赵瑜

领读书目:《新媒体的语言》

6月10日

领读人:林玮

领读书目:《城乡中国》






5月27日下午,研影席明纳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传媒学院301教室举行。特聘副研究员严毓倩老师领读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以下简称《翦商》)一书,带领同学们探索神秘的夏商周历史文化。



《翦商》一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分析了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提出华夏文明新生的主张。人祭文化是否反映了人性善恶?如何理解征战、杀戮、等级分化和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有什么独特之处?贯彻本书的逻辑链条是否证据充分?本次读书会主要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开始,严毓倩老师先对《翦商》一书进行了简要介绍,从书本内容、写作特色、业界观点、书中争议等方面引导同学们展开思考和讨论。随后,根据书中章节分组,同学们从“夏商之交:技术发展与宗教”“殷商文化与人祭、文王的秘密与《周易》”“周公、孔子与诸神的远去”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讨论。参与讨论的同学们准备翔实充分,每位同学都根据相应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论据。在活泼严谨的讨论氛围中,同学们还碰撞出不少精彩有趣的问题,比如:周朝的分封和商朝的分封是否一致?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如何体现远古时期女性地位?针对书中的部分内容,有同学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细致地指出历史想象和学术逻辑之间的断裂。



最后严毓倩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讨论进行了肯定与总结。她认为本书叙事流畅,可读性强,描述的历史画面有现实还原感。同时严老师也提到,任何历史叙述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应该保持严谨和疑惑,历史记载千差万别,同一材料会有不同解说,如何选择材料去支持观点,是今天讨论中不断提及的问题,也是今后在阅读此类书籍时应当具备的审视态度。







排版|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国际传播学会(ICA)2023年会前会“全球中国的数字传播:创造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顺利召开

2.浙大传播大讲堂第277期 | 美国的媒体与政治生态对美中关系影响:跨文化交流以及华人社区面临的挑战

3.浙大传播大讲堂第 276期|媒介与媒介物: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

4.寻访总书记浙江足迹 | 小古城村村美民富 人民民主进家入户

5.中非视听交流作品展国内巡展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6.关注 |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 2023 ICA Pre-conferenc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