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盛典致辞之三|教师代表吴红雨老师致辞



编者按

6月10日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办2023年“青媒扬帆”毕业盛典,分别邀请校友代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杲、学院院长韦路老师和教师代表吴红雨老师致辞,就如何为党的新闻事业而努力、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走好未来的路为毕业生们提出了希望,指明了方向。



在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青媒扬帆”毕业盛典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校友学长、各位老师、家长,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很荣幸,第一次作为教师代表在如此隆重的毕业晚会上发言。首先向2023届的毕业生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祝贺大家经过了4年、6年、7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今天终于毕业了。走出校门,从此你们就是我们的牵挂,更是我们的骄傲。


毕业季总会勾起人们回想过往的岁月。我想到自己浙大毕业后的第一年担任了广电专业的班主任,教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刚好毕业20周年。最近他们正在谋划毕业20年的返校聚会。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一直坚持在媒体做记者编辑的;有在新媒体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策划的;有在房产公司的,也有自己创业的,无论他们做什么,在哪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浙大传媒人,就如今天的你们。当你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这个身份标签会一直跟随着大家。希望等到你们20年后返校的那一天,能够让母校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


在临别之际,我想分享下近年来与同学们交流的心得,总结地未必都对,但或许对大家有点用。


第一,成为善于沟通的传媒人。

我平时喜欢和同学们谈谈心、聊聊天,最近几年有个越来越强烈的感受,我发现与过去相比,我们的同学似乎越来越喜欢线上聊天,不愿当面说话。诚然,今天,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被许多中介所替代,我们中的很多同学可以自如地与ChatGpt、Safari等各种智能机器人对话,却忽略了与身边人面对面的沟通;大家成为了“低头一族”,却越来越少“抬头说话”。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同学们成为善于沟通与对话的媒体人,我们从沟通中了解他人,也认识自己。著名传播学者彼得·詹姆斯说,当今世界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到跨越各种社会边界的沟通的困境,包括年龄、性别、阶级、种族、地域、国家等等。希望今后在生活中,让面对面有温度的对话,成为大家主要的交流方式;在工作上,希望你们成为善于沟通的传媒人,用沟通与对话化解冲突与对抗,让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遵从内心真实的选择。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今天只不过是同学们在浙大求学生涯的阶段性结束,但开卷读书、研习思考从来没有止境。从小学到大学,你们读了好多年的书,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但庄子说,“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不过取了一瓢水。更何况当今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更新与迭代的周期已大大缩短,一旦我们停止学习,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前不久,一位毕业两年目前在高校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来找我,她向我诉苦,在继续深造与生孩子的时间安排上无法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告诉她如果你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那就做出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为怎样的人,因为在关键时刻,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选择负责。传媒学院的女生比例一直比男生高,作为一名女老师,我也想说,选择没有对错,只要正视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三,勇敢步入职场,坚持最初的梦想。

这几天,总有同学来办公室和我说,你们舍不得离开学校,一方面是留恋,另一方面是担忧。你们不愿走出学校的舒适圈,害怕进入社会的大染缸,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如果说社会是个江湖,同学们更需奋力地跳进去才能磨炼自身,听从自己的心,坚持最初的理想。作为老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

当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失天真,内心明亮。


再次祝同学们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排版|周蕊 吴卓妍 钱颖可
责任编辑|肖玲 张可树


推荐阅读

1.讲座预告 | 乌镇数字论坛:中国式媒体融合十年考

2.关于公示优秀视听作品征集大赛入围名单的通知

3.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勇导演作品《波比的工厂》在凤凰卫视播出

4.研影席明纳之三|赵瑜老师领读《新媒体的语言》——什么是新媒体?

5.中非视听交流作品展走进国内外多所高校

6.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