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怎么就读不懂?

科学大院 2024-03-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阅读实验室 Author 子南


本篇文章正文共1803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时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明明这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我都认得,可是这些字连在一起怎么就读不懂了呢?比如下面这段话:


如您依据本平台规则使用本平台的争议调处服务,则表示您认可并愿意履行本平台的客服或大众评审员(调处方)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根据其所了解到的争议事实并依据本平台规则所作出的调处决定(包括调整相关订单的交易状态、判定将争议款项的全部或部分支付给交易一方或双方等)。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感觉有点晕了~虽然这段话里面的字词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这些字词组成的这段话理解起来却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阅读并理解一篇文章的容易程度。一直以来,教育学家都在尝试测量文章的可读性,想要为读者提供与其阅读能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Zamanian et al., 2012)。假如每本书前面都标注上这本书的可读性,读者看一下就知道自己是否能看懂,是不是很酷?



在美国,学者开发出了一套蓝思阅读分级系统(Lennon & Burdick, 2004)。该系统对读物的可读性进行分级,并对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这样读者就可以找到和自己的阅读水平相匹配的读物。该系统主要从语义熟悉度和句子复杂度两个维度评估文本的可读性。这个系统比较复杂,但是简单一点说就是文章的可读性与平均句子长度和词的熟悉度有关。如果一篇文章包含很多生僻词,句子的长度又都很长,其阅读难度就自然会增加。蓝思阅读分级系统将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定义为1个蓝思(即1L),蓝思指数越大则表示读物的难度越高或读者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越高,蓝思指数的范围为0-1700L。下表为一些具体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当然,影响可读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句子长度和词的熟悉度,文章整体的组织结构、逻辑关系以及语言表达方式都会影响可读性。那些容易理解的高可读性文章往往有着连贯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逻辑关系,并能够清楚明确地表达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决定可读性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有些文章难读,而另一些文章读起来就相对容易呢?科学研究发现,读不懂和语言加工时大脑的认知加工资源不够用有关。对于语言加工过程,工作记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资源,它能够用来暂时存储阅读过的句子内容。如果需要暂时存储的内容太多以至于超过了工作记忆系统的承受范围,读者就会出现理解困难。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难懂的文案,那段话的核心其实就是:


如您依据规则使用调处服务,则表示您认可并愿意履行调处决定。 


原文在这两个部分以外又嵌入了大量的附加结构,使两个核心部分之间的距离增加,这导致工作记忆系统需要暂时存储非常多的句子结构和信息,使得读者没有额外的认知资源来理解句子,从而造成理解困难。


试想一下,如果一篇文章中都是这样绕来绕去的句子,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又不知道哪些位置是关键,因而就需要暂时记住大量的内容,那最后理解整合起来的难度可不就是得很大嘛!



句子加工与工作记忆


为了考察工作记忆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开展了实验研究(Gibson, 1998; 2000; Hsiao & Gibson, 2003 )。这部分有些复杂,读者若不想烧脑,可以跳过这一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请大家先看下面两个句子:


a.  富豪邀请的官员心怀不轨。

b.  邀请富豪的官员心怀不轨。


研究者让读者阅读一系列这样的句子,并记录他们在每个词上的阅读时间。结果发现,人们阅读第一个句子所用的时间比阅读第二个句子更短。这说明第一个句子更容易理解。


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两个句子的核心意思都是“官员心怀不轨”,句a中“富豪邀请的”修饰“官员”,句b中“邀请富豪的”修饰“官员”。有研究者认为阅读理解过程中,人们会尽快地将看到的词和前文内容进行整合,若能够顺利整合,就会占用较少的工作记忆资源(Gibson, 1998; 2000)。例如,在读句a时,读完“富豪邀请”后,可以整合成主谓结构,这样就只需要占用较少的工作记忆。然而,在读句b时,读到“邀请富豪”时,因为缺少主语,所以没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因而就需要占用较多的工作记忆资源。前面也提到,工作记忆这种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要花费较多的工作记忆资源时,就会导致理解困难。



简单来说,文章造成的工作记忆负荷越大,其理解难度就越高!


怎么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由此可见,认识每一个字却理解不了文章内容这事并不奇怪。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在写作时要爱护读者,充分考虑读者在阅读时的认知负荷。下面就是一些技巧:


尽量使用较为熟悉的词。

尽量使用较为熟悉的句型。

少使用太长、句子结构太复杂的句子。

尽量避免具有歧义、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

多使用连接词、标记符号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参考文献:

[1] Gibson, E. (1998). Linguistic complexity: Locality of syntactic dependencies.Cognition, 68(1), 1-76.

[2] Gibson, E. (2000). The dependency locality theory: A distance-based theory of linguistic complexity. In A. Marantz, Y. Miyashita, & W. O'Neil (Eds.),Image, language, brain: Papers from the first mind articulation project symposium (pp. 94–126). The MIT Press.

[3] Hsiao, F. & Gibson, E. (2003). Processing relative clauses in Chinese. Cognition, 90(1), 3-27.

[4] Lennon,C., & Burdick, H. (2004).The Lexile Framework as an approach for reading measurement and success (White paper from 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 Available from http://www.Lexile.com.

[5] Zamanian, Mostafa & Heydari, Pooneh. (2012). Readability of Texts: State of the Art.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1), 43-53.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转载自“科学阅读实验室”,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

推荐阅读

怎样回信息更容易找对象?心理学研究:不要秒回!>>

不爱在群里说话的原因找到了?看你中了几个! >>

多看书能“长脑子”吗? >>

产生幻觉?灵魂出窍?临死前的最后一刻,大脑究竟在想些啥?>>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