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显良 陈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努力提升学术品位

思想火炬 2021-10-12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增强理论性,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必须提升教学的学术品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品位,关键在教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夯实学术功底,强化学术研究,加强学术积淀,用学术眼光审视教学,用学术思维求解教学,用学术成果支撑教学,用学术境界成就教学。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教师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这一系列精辟论述,多次论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学理性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笔者以为要注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品位,增加教学的学术含量,增进教学的理论魅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学术品位何以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升学术品位,是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理论性、彰显学理性。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思考其教学要求的必然结论,另一方面是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进行审视反思的必然启示。具体言之:

 一是履行课程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质和关键在于用先进的思想掌握大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立德树人。唯有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构成相承相继、螺旋上升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它理论色彩更浓,更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武装,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在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理论含量,提升理论水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二是彰显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根本和关键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思想属性、政治属性、理论属性和价值属性。思想属性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的知识性课程,政治属性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守意识形态属性,价值属性意味着它必须服务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理论属性则意味着它必须旗帜鲜明讲理论,讲好马克思主义这一至今仍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科学理论。要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属性,无疑要求教学要富有一定的理论内涵,努力提升学术品位。对此,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根本上讲是要以理服人的。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为本,内容为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有强大的学术支撑。” [1]

 三是总结建设经验的必然结论。长期以来,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相关调查一致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可能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可能是最不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有如此迥然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教师能否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品位。总结那些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功经验,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教学富含思想、内含学术、具有魅力,学生能从中受启发、得教益。反思那些不受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学缺乏学术含量,思想贫乏,说理简单,思维僵化,刻板老套,做不到把理论讲深刻、讲彻底、讲鲜活,难以给学生以智慧营养,归根结底在于这些教师学术素养不足、理论水平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理论内涵,讲究学术品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确保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的必然结论。

 四是助益学生成长的迫切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是大学生,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在大学生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搞建设,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搞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开展,开展得怎么样,能否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喜欢,从大学生的角度讲,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教学是否有营养及营养状况怎么样,能否满足大学生精神成长发展的基本需求。现实中,个别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如平淡无味的白开水,索然寡味,就是教学缺乏营养的表现。也有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强塞硬灌,被学生称之为直接“吃盐巴”,学生希望教师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盐巴”把课堂调制成可口的菜肴,让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食之有益。这些无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提升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学术品位何以紧迫?


 当前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足教学开展了深入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很好地支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但我们也要看到,缺乏学术含量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大致来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讲了理论,但没有把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充分、讲透彻、讲生动;另一种是弱化、淡化理论教学,甚至离开理论讲授搞教学,以其他教学内容代替理论教学。具体来讲,笔者将其概括为:

 一是不善于用学术讲政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彰显政治属性,但不能简单化地讲政治,而是要用学术去讲政治,把政治问题上升到学术高度予以回答,把政治背后的学理讲清楚、讲透彻,不仅引导大学生知其然,而且要引领大学生知其所以然、所必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体系不做充分的转化,简单化地把教材内容搬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教学刻板固化、形象欠佳、实效不好,被学生称之为“老师自导自演、学生自娱自乐;老师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政治性,因而教学话语也必然会有政治性,必要的政治话语不能缺少,让学生适应和接受一定的政治话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讲好政治的最好话语是学理语言。要把政治话语与学术语言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 [2] 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照本宣科,要围绕教学开展研究,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同时转换话语体系,学会用学术讲政治。

 二是讲理论不够鲜活接地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接地气,学理繁复、晦涩难懂,给人以高深莫测、远在云端的感觉,让学生听后感慨“讲理论不如讲故事”、“讲天边不如讲身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 [3] 所谓“让马克思讲中国话”,就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联系、相结合起来,学会用中国实际、中国生活、中国故事去宣讲马克思主义。所谓“让大专家讲家常话”,是强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贴近生活的事例去讲理论,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所谓“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能够联通现实生活,把基本原理变成生活中可应用的生动道理,增强对生活的解释力。所谓“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是强调要注重从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上宣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三是讲理论解疑释惑不够。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误区、理论困惑、现实需求不做充分调查研究,绕开学生的思想困惑开展教学,从而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教学针对性不强,让学生觉得学用分离,所学不足以释惑。这样的教学未能用理论征服学生,也未能用思想去启迪学生,结果是学生想听的教师不会讲或讲不好,教师会讲的学生不愿意听,“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教师对教育对象把握不够,不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与困惑迷茫,教学缺乏问题导向,现实指向和实践针对性不强。要明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理论体系,对身处现实生活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距离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缩减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促进个体对理论的接受与认同”。[4] 这就要求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需求,明了学生困惑。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对理论和社会生活把握不够,不能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不能从学理层面有效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释现实实践。

 四是理论底色凸显不充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论把握,做不到从理论和学术的高度对待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弱化了理论色彩,游离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义和根本要求。有的教师“极富激情、饱含深情,像优秀演讲家一样会让听众感动,但是理性不足,很难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形成科学的思想基础”。 [5]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迎合学生的喜好和偏好,在课堂教学中片面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加强教学互动,把大量时间用于组织活跃课堂氛围的活动,追求课堂的积极回应与热闹效应,对理论的讲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有个别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一些所谓的人生哲理故事、“心灵鸡汤”。对此有研究者指出:“现在很多人总投学生个人偏好,讲一些个人主义比如精英主义的‘小道理’,不给同学指出太阳的光明,却津津乐道于月光的皎洁,这是走不远的。”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根本的还在于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充分凸显理论底色。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学术品位何以困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存在学术品位不高、学术含量不够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学内容的博大常新意味着学理讲授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要讲清楚这些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 [7]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学习、钻研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方能胜任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对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不同于一般课程教学的理论挑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经典作家的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读完从马克思到习近平的所有论著。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必须联系历史发展的过程才能得以阐明,必须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到运用。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历史,还要懂现实,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和水平,这不但对于学生,就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8] 这意味着,真正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授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有特别的要求。

 二是教学认知的偏误影响着教学的学理取向。现实中,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往往存在着一些认识偏误,一定意义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品位的提升。比如,一些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一般课程,希望通过知识讲授就能实现教学目的,通过一轮充分备课就可以满足长期的教学需要等,这些认识无疑是错误的,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其根源就在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偏差,没有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属性,更没有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讲授的理论常讲常新、不断发展。又比如,对于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如何推进教学在改进中加强,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等,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认识偏误。一些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中,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为本、内容为王”的根本要求,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相对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掌握和学术研究,从而使教学改革呈现出一定程度上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相对忽视内容方面的“鞭辟入里”、“深刻透彻”;也出现了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其他教学冲击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压缩理论教学学时空间的情况;还出现了课堂教学彰显“感性化”、淡化“理性化”的做法。出现这些状况,归根到底在于人们对教学改革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和误解。

 三是教师的理论素养制约着学术品位的提升。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总体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拥有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但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院校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待提升。与此同时,新入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尽管都经历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和较充分的理论准备,但对于掌握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讲,对于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现实需求来讲,只能算是起好了步、开好了头,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教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切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和半点的骄傲自满。新入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学术积淀,过好学术关。毛泽东讲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9] 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这个道理对于今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适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算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才能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地懂得,“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子在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研究的积淀,不可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 [10]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学术品位何以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品位既意味着教学富有学术含量,也意味着教学要有学术追求和学术境界。能否有学术品位,根本在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学术水准。教师学术水平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难以谈得上学术品位。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品位?笔者以为,要从队伍建设入手,核心是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一要夯实学术基础,以学术眼光审视教学内容。能否透彻把握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授课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一些教师面对教学内容,往往做浅表化、简单化的理解,在教学讲授中停留于相关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教学结论的简单表达,没有对教学内容做深入研究和精深把握。由于对教学内容缺乏学术研究,把握不够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必然难以简单明了地讲道理、透彻深刻地讲理论,只能照本宣科、简单说教,难以真正从学理上征服学生。要知道,理论只有彻底才能征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重视学习,夯实学术基础,以学术眼光把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开展理论研究,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超越,避免在教学中简单重复,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教学对学生有所教益。学术的眼光是一种批判的眼光、前瞻的眼光、研究的眼光。所谓以学术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意味着对教学内容不是简单地作为现成的结论来对待,而是作为有待回答的问题对待;不是作为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既成内容来对待,而是作为有待通过探索研究转化而不断生成的内容来对待;不是作为一成不变的内容来对待,而是作为不断丰富发展、常谈常新的内容来对待。要实现以学术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尤其要注重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从学术的高度把握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要直面教学问题,以学术思维解答教学疑惑。学术思维是一种问题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批判思维。以学术思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开展教学工作,要有问题意识,具备直面问题的勇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效,使学生真心喜欢,必须能回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问题,这要求教学要直面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学术思维,以学术思维面对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疑惑的问题从学术的高度、学理的深度做深入的探索和有说服力的解答。其次,要求教师的回答要具有新颖性,能够让学生信服。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满“奇思妙想”,要“超常规、在主流”, [11] 既强调教学要符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强调教学要富有新意,具有创新性。教师以学术思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创新思维面对学生反复提、经常提的老问题、小问题,也要以创新精神回答学生提出的大问题、难问题。还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琢磨、深入推敲,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提高回答问题、解疑释惑的水平和能力。要对老问题有新见解,对小问题有大见解,对大问题有妙见解,对难问题有真见解。如此,教学才能富有实效,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要深刻地懂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疑问、疑惑在哪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哪里。

三要强化理论教学,以学术魅力提升教学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上讲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没有理论,也不能弱化理论,而是要突出理论、讲好理论,使理论教学具有学术魅力。所谓学术魅力,既是一种理论的穿透力、学术的征服力,也是一种理论的吸引力、学术的解释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具备学术魅力,教学才是有境界的,也才会有质量。要具有学术魅力,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体现理论的彻底性。这要求教学不能停留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是要通过透彻说理、充分讲解,把理论讲透彻,把道理说明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具有生动性,富有吸引力。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只能以刻板的面孔出现,也不意味着教学必然是枯燥乏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任何别的教学一样,是可以新鲜活泼、饶有趣味的。要让教学具有深刻性、生动性,无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掌握和理解是深刻而生动的,是具有学术含量的。生动性也离不开深刻性,因为要生动就需要实现话语转换,把理论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实现话语转换,前提是对理论本身要吃透,对理论没有吃透是谈不上话语转换的。对于这一点,有研究者指出:“理论比较抽象,不易掌握,如果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语言去讲述理论,就能引起兴趣,加深理解。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吃透理论,把握好合理的度,做到既通俗化又要避免庸俗化。 [12] 

 四要强化学术研究,以学术探索支撑教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学术研究,既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也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本身,包括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式方法等开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过硬的学术研究,没有属于自己的学术思考和学术成果,是很难把教学内容讲透彻的,也很难讲得入情入理,富有感染力。那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开展教学工作,只要能把教学工作做好,科研强不强不重要的观点,无疑既十分有害,也不切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需要开展学术研究,而且需要及时地、深入地开展研究,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快速发展,不及时深入地开展研究,对理论掌握的速度跟不上理论发展的速度,教学就会滞后于理论发展、落后于理论进步的步伐,从而使理论教学的敏锐性、解释力、前瞻性就会被大大地削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教师讲得最得心应手、最出彩的往往也是自己有所研究、有所感悟的内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术研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以丰硕的学术成果支撑教学,以及时的学术研究推动教学发展,以学术探索的勇气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要培养学术精神、涵养学术情怀、提升学术境界。


参考文献:

[1][2][8][12]刘建军.怎样才能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19(8).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0.

[4]冯刚,张欣.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价值意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5]孙蚌珠. 理论为本•内容为王•因材施教——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

[6]张文木.学生的局限性不是课没讲好的托辞[N].光明日报,2017-01-05.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10]程美东.讲好思政课尤需学术积淀[N].北京日报,2017-08-14.

[11]刘建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风格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3(8).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七期)


相关链接:

朱继东: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抓手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

刘建军:怎样才能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育人为本” ——澄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基础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