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卫平,樊士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意蕴

齐卫平,樊士博 中社学人 2022-09-09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意蕴


齐卫平 樊士博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摘   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阶段对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和精辟概括。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要从中国与世界相交融、历史与现实相比较、应变与求变相统一、信心与能力相结合等四个维度加以全面认识和深入解读。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两个大局”互相影响、彼此互动,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统筹“两个大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担当。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两个大局”)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中提出的重大论断,具有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这“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论述达数十次之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作了重申,提出全党要统筹“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对国家建设任务的系统谋划和对全球局势的深刻研判,“两个大局”重大论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加强对“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解读,深化对其精神的把握,有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于大变局中更好地把握全局,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中走好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中国与世界:统筹“两个大局”的实践场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融入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已经成为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情况为转移的历史大势。40多年里,中国迈出赶上时代的强劲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使国内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在开放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处于两种不同的实践场域。由于帝国主义实施封锁打压、合围制裁、阻断交往的扼杀举措,新中国成立后在恶劣的环境下搞建设,发展十分艰难。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有两个亮点:一是以改革突破国内建设的传统模式;二是以开放向世界敞开国门。正是这两个亮点,使改革开放抉择具有决定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带进全新的实践场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强调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胸怀,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使中国发展与历史进程相统一,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实践中,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1]“两个大局”最先提出来虽然没有具体内涵的揭示,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我们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党领导人民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精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含国内国际两个实践场域相统一的深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和洞察国际形势风云变化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战略思想,以鲜明的指向明确了“两个大局”的具体内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3]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4]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5]以“百年未有”揭示世界大变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国内战略全局,是对“两个大局”的时代新概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揭示了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前进坐标。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对目标和任务的再次重申,以此凝聚政治共识、集聚实践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发展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着一棒棒传递的接力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用“中国梦”的标识性概念作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谋划,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衔接。2035年远景目标和本世纪中叶“两个十五年”的部署,揭示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实践的方向标、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治国理政的新谋划,凸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揭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变化趋势。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局势深刻变动,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我国发展战略。40多年来,人们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知识数字化、技术高端化的迅猛发展中深切感受到世界局势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变局下,全球治理问题的共同性、普遍性以及严峻性、风险性日益凸显出来,各国的发展因“蝴蝶效应”、“池塘效应”等连锁影响而难以在世界场域中独善其身和自保不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给进一步审视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提供了时空观的新视角。从时间意义说,这个大变局的广度和深度为近百年来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前所未有”决定了这个大变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空间意义说,这个大变局的发生和演化不受区域和范围的限制,“举世罕见”决定了这个大变局将发生人类文明的革命性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6]在影响全球发展的传统因素中,局部军事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地区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宗教、种族问题尤为突出,恐怖主义尚未根治。这种情况导致全球“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赤字”居高不下。在非传统因素方面,网络空间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新领域,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引发猝不及防的恐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这些基本面相提出了寻求应变之策的时代新要求。

“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着眼于中国与世界两个实践场域,体现了战略谋划与历史大势相统一、发展定位与世界潮流相统一、把握机遇与应对挑战相统一、时代使命与大国担当相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思考这个时代之问而给出的答案。识世界之变,谋中国之略,把握求解大局之变,应变筹谋发展之略。只有充分认识“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时代内涵,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内在关系及其演进规律,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精心谋划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各种挑战。


二、历史与现实:变局百年之未有的两种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和现实关怀。从大历史观来看,变局背后折射出国家地位的变迁、时代坐标的位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变化是永恒的历史定律,世界总是在变,“变”形成“局”意味着非同寻常。“变局”具有深刻性、颠覆性、剧烈性的特征,事物发展的常态表明,相较于一般平缓渐进的变化,处于“变局”中的人们对变化会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感。

中华民族历史上感受“变局”有过先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历过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虽然1840年鸦片战争后民族灾难就已经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但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各阶层都陷入亡国灭种的惊恐之中。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馀年一大变局也。”[7]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联合6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方今当数十国之觊觎,值四千年之变局,盛暑已至而不释重裘,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暍死而重危者也。”[8]朝野上下的“变局”之呼,喊出了民族遭难的切肤之痛和国家沦亡的危险之忧,从而焕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激情和斗志。

历史上的“变局”话语有着特定的语境,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伤感和焦灼。喊出这样的“变局”表达的是无奈、痛楚和悲戚,中国由强变弱、由盛转衰构成“千年未有之变局”话语的历史背景和生成逻辑。中华民族遭遇的这个“变局”十分难堪,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中华民族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9]对于一个曾经2000多年领先世界发展水平、长期居于先进地位的民族来说,断崖式地跌入落后行列,并且被西方列强肆意凌辱,当然是无法接受的现实。时人用“千年未有之变局”发出警示,无疑具有积极和进步的历史意义。然而,那时的中国完全不具备把控“变局”的条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历史也没有给中华民族这样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封建统治集团采取所谓的新政举措,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维新变法,应对“变局”的效果都很有限。即使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这样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也同样如此。孙中山先生称中华民国的建立“是革命成功而破坏专制之结果也。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10]然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扭转国家不断衰落和民族继续受难的历史命运。事实证明,近代中国的“变局”只能成为一段苦难心酸的记忆,受到各种时代条件和国内因素的阻碍,中华民族没有在应对“变局”中把握住机遇。

与历史上对“变局”的感受不同,当代中国的认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上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今日中国与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1]认识现实“变局”语境的内涵,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必须明白现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从中国社会的演进轨迹看,1949年成立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令世界惊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使中国肩负起大国担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念和积极作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经历过崎岖坎坷的历史才显不平凡,遭受过创伤剧痛的民族才更显遒劲。历史总在翻过旧的一页,现实总要以新的页面续写历史,在历史与现实两种背景下,“变局”必然有不一样的语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13]这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语境的深刻之处是,首先,这一“变局”的重大论断,显然与近代中国为摆脱民族危机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言说根本不是一回事,它已经超越了中国地域和中华民族自身的局限,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关切。其次,这一“变局”的重大论断,完全不是近代中国那种基于忧国忧民的伤感而表现的无奈、痛楚和悲戚,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动把握时代主题、历史大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深刻认识当代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论断的新语境,有助于我们把握战略定力,始终保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自觉。


三、应变与求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解局密钥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14]2020年8月,他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申了这个思想,这是把握“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重要遵循。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前提是准确识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准确识变的重大论断。全球情势变幻莫测,世界发展变动不居,怎样应变和如何求变的举措建立在精准研判国内国际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应变必须从准确识变出发,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坚持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依据制定国际国内的路线方针政策。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决不改变我们自己认定的东西,又要顺应变化的潮流主动求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动的要求,从而做到处变而不惊。主动求变必须在准确识变基础上,把科学应变转化为“两个大局”的解题、答问、交卷的实际行动,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积极引领“变局”的方向,从而在求变中实现突破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15]变化带来机遇,变局开创未来,识变、应变、求变相统一,是深刻把握“两个大局”重大论断的内在要求。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以下重要思想:第一,要求“变局”之下必须把握住、把握好机遇。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容易造成局势研判的迷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时代主题没有变,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这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判断的立论依据,抓住这样的机遇期就能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第二,强调“变局”衍生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16]第三,揭示“变局”的特征表现。首先,国内国际形势呈现全方位的变化,包括“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18]其次,许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使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危及国家安全的传统和非传统因素交织,风险变得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19]第四,阐述“变局”对中华民族将产生深远影响。“两个大局”有着特定的涵义,与历史上任何时期出现变局的情况不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全球范围内一场深刻革命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将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实现自我提升,为解决全球治理共同性问题、驱散各国发展普遍性迷惑、排除世界进步阻碍性困难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0]第五,提出“变局”中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统筹“两个大局”是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困境,疫情冲击与百年变局相交织,加速了世界体系、治理格局的深度变化,同时也出乎意料地加大了中国发展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21]“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22]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统筹“两个大局”中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指明了方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带来的挑战是多层面、深层次、全方位的,必须有效整合、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资源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在各种资源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统筹“两个大局”最有力的法宝。事实证明,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奋斗创造出的辉煌奇迹,就是依赖制度功效的发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精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作出的抉择,也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内在要求。他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23]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任务的繁重和风险挑战的严峻都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4]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25]这些重要论述指导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法宝,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充分发挥好制度优势。


四、信心与能力: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观全局、察大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战略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26]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下一盘铸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的大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重大论断,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两个大局”重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作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新征程要立足于“两个大局”,砥砺奋进再出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动员令,强调:“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27]统筹“两个大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铺展,“两个大局”的要义在“变”。就国际变局而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冷战消解,从两极对峙到多边并立,从强权争霸到中心打破,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塑。就国内变局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动中国朝着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进,不仅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实绩日益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而且以对世界经济30%左右的贡献率担当起大国责任。这样的“变”,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极其深刻的,它既酝酿着无穷的生机,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8]只有以科学理念、正确路线、有效举措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预期目标。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形成互动。历史发展表明,人类社会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过程而使世界各国结成一体,20世纪末掀起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促使世界变为“地球村”,形成各国之间谁都离不开谁的发展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国人民的事,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国家的区域范围。“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30]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下,“我们也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3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不能向着各国人民所期待的健康、美好的方向变,需要世界整体发力,需要各国共担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赋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必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信心。中国人民对曾经100多年遭受民族耻辱的历史刻骨铭心,近代中国沉沦的黑暗既摧残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也挫伤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长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披荆斩棘,“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32]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越来越坚定。当下的中国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开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作出“两个十五年”发展阶段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意见对接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勇往直前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33]以坚定自信统筹“两个大局”,是中国人民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精神力量支撑。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在绵延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遭遇过的磨难为世界各国所罕见,正是这样的磨难使中华民族具有了应对时局变化的强大能力。鸦片战争后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人民能力的发挥。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结束了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凝聚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4亿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以不可战胜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领导发展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任务的重点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建设有了新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统筹“两个大局”,是中国人民拥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重要实力保证。

统筹“两个大局”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了许多深刻论断,如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他还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34]“两个大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一方面体现“变是绝对的”发展法则,另一方面秉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引起的变化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将在全球性变革的未来演进中为人们所深切感受。对中国来说,在绝对的变化中必须坚持两个最根本的不变,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丢了这两个不变,“两个大局”的统筹就失去了核心,就没有了主心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事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胜利推进的最大政治问题,不能有一丝懈怠,不允许有任何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有高度的自信和卓越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47,265.

[3][12][14][16][17][19][20][21][24][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28,455、460,108,479、444、220,444-445,217,435,225-226,112-113,436.

[4]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微镜头[N].人民日报,2019-05-23.

[5][6][18]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

[7]李鸿章全集,第5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07.

[8]康有为全集,第2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85.

[9][15][3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1,331,342.

[10]孙中山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1.

[1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

[1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2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4.

[23]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2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2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1.

[27][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80-81.

[29]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1.

[30]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7、70.

[3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

[3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8、32.


(《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02期)



思想理论教育长按关注,获取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