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87)《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刘宁宁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第473~503页


经典名言

▼▼▼▼▼▼▼▼▼▼▼▼▼▼▼▼▼▼▼▼▼▼▼▼▼▼▼▼▼▼▼▼▼▼▼▼▼▼▼▼▼▼▼▼▼▼▼

01

事实上,对起初极其强大的尘世作斗争,同时又在革新者自己之间作斗争,这既是原始基督教教徒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者的特点。这两个伟大的运动都不是由领袖们和先知们创造出来的(虽然两者都拥有相当多的先知) ,两者都是群众运动。而群众运动在起初的时候必然是混乱的,其所以混乱,是由于群众的任何思想开始都是矛盾的,不明确的,无联系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先知们起初在运动中还起着的那种作用。这种混乱表现为形成许许多多的宗派,彼此进行斗争,其激烈至少不亚于对共同外敌的斗争。在原始基督教是如此,在社会主义运动的早期也是如此,尽管这会使那些在根本无统一之可能的情况下宣扬统一的好心的庸人感到非常难过。难道国际是靠某种统一的教条联合起来的吗?(487—488页)

02

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人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得救?所有这些彼此利益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的不同的人群的共同出路在哪里?可是为了使所有这些人都卷入一个统一的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找到这样一条出路。这样的出路找到了。但不是在现世。在当时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于是另一个世界打开了。肉体死后灵魂继续存在,就渐渐成为罗马世界各地公认的信条。死后的灵魂将为其生前的行为受到某种报偿或惩罚这一信念,也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493页)

03

这些最初的战斗的团体的信仰,与后来胜利了的教会的信仰完全不同。除羔羊的赎罪的牺牲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临近的基督再临和快要到来的千年王国;而用来树立这种信仰的手段只是:进行积极的宣传,对内外敌人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异教徒的法庭上昂首承认自己的革命观点,决心随时为将来的胜利而殉道。(501页)

04

只是通过一神论的犹太宗教的媒介作用,后来的希腊庸俗哲学的文明的一神论才能够取得那种唯一使它能吸引群众的宗教形式。但找到了这样一种媒介以后,它也只有在希腊罗马世界里,借助于希腊罗马世界所达到的思想成果而继续发展并且与之相融合,才能成为世界宗教。(503页)

▲▲▲▲▲▲▲▲▲▲▲▲▲▲▲▲▲▲▲▲▲▲▲▲▲▲▲▲▲▲▲▲▲▲▲▲▲▲▲▲▲▲▲▲▲▲▲▲▲▲▲▲▲▲▲▲▲▲▲▲▲▲▲

主讲人:刘修发





写作背景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写作于1894年6月19日—7月16日之间,是恩格斯晚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和阐述科学无神论的重要著作,它体现了恩格斯对基督教的产生和本质问题多年研究的成果。这篇文章与《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启示录》合称为基督教研究三部曲。这篇文章是应《新时代》杂志写的,发表在该杂志1894-1895年第13年卷第1册第1、2期。恩格斯在世时还由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法格翻译成法文,发表在1895年4、5月《社会发展》杂志第1、2期。

主要内容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共12段。在这部分,恩格斯主要集中阐发了两个观点:一是恩格斯从阶级特点、群体意图、所受遭遇和最终结果这四个方面比较了原始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的相似性。他指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与现代工人运动有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二是批判了由魏特林领导的早期共产主义工人支部流露出的宗教色彩,以神秘主义和异教的形式开展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第一段,恩格斯指出原始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的相似性,表现在基督教和现代工人运动一样,“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从奴役和贫困中得救;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里寻求这种得救,而社会主义则是在现世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都遭受过迫害和排挤,信从者遭到放逐,被待之以非常法。尽管有这些迫害和排挤,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基督教和社会主义都胜利地、势不可挡地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

第二段,安东·门格尔针对恩格斯的回答,质问:为什么在罗马皇帝时代土地占有大集中的情况下,在几乎纯粹由奴隶构成的当时的工人阶级受着无限痛苦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并没有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出现。恩格斯明确回复:这个“社会主义”在当时可能的程度上,确实是存在过的,甚至还取得了统治地位——那就是基督教。只不过,当时的这个基督教,只能寄希望于在彼岸世界实现社会改造,而不是在现世里。这表明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历史条件不成熟,尽管人们备受压迫,渴望改变的愿望也只能停留在基督教的彼岸世界中。恩格斯实际上指出了:原始基督教事实上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在现代社会由工人运动所发挥的作用。

第三段,恩格斯继续讲到,原始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的这种相似性并非仅仅指罗马皇帝时期的单一现象,在中世纪的农民起义也有类似特点,特别是城市平民的最初的起义中就有突出的表现了。那时候农民起义还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群众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采取原始基督教斗争的形式。恩格斯指出,在宗教狂热的背后,每次都隐藏有实实在在的现世利益。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就曾指出,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总是带着强烈的宗教色彩,以神秘主义和异教的形式出现。如当时由闵采尔领导的农民平民异教,就是为复兴日益蜕化的原始基督教而斗争。这种状况到了德国农民战争之后才逐渐消失。

第四段,恩格斯不同意厄内斯特·勒南说的:“如果你想要知道最早的基督教会是什么样子,那就请你看看‘国际工人协会’的一个地方支部。”在恩格斯看来,勒南在《基督教的起源》一书中关于基督教的观点并不准确,恩格斯指出:勒南自己并不知道在上述的话里含有多少真理。

第五段,恩格斯指出,关于最初的基督徒,我们最好的资料来源之一是萨莫萨塔的琉善。因为他是罗马帝国时代最著名的无神论者,他“对任何一种宗教迷信都一律持怀疑态度,因而对基督徒,比起对其他任何宗教社团来,都不会由于异教的或政治的原因而另眼相待”, 他“在任何场合都不抱偏见的证人”。

第六至九段,恩格斯引用了琉善的一些文章。

第十至十二段,恩格斯实际上是在批判由魏特林领导的共产主义工人支部。因为恩格斯在第三段就指出,带着强烈的宗教色彩,以神秘主义和异教的形式开展斗争在德国农民战争之后逐渐消失,但是到1830年以后又再现于工人共产主义者身上,特别是魏特林及其追随者。1843年春天,魏特林出了第三本著作《贫苦罪人们的福音》。在《福音》中,他鼓吹早期基督教共产主义,主张在尘世建立天堂。他给共产主义思想涂上了宗教色彩,想利用宗教去解放人类。他摘录100条圣经,来证明自由思想的最大胆的结论同基督教教义的精神完全一致。

最后,恩格斯指出:“旧世界解体过程所解放出来的,也就是所扔出来的各种分子,都一个接一个地掉进基督教的引力圈子里一一基督教是唯一抵抗了这一解体过程(因为基督教本身就是它的必然产物)从而得以保存下来并且不断成长起来的成分,而其他成分则只不过是短命蚌螃而已。每一种狂想、胡说或骗术都会钻进年轻的基督教会,找到热心的听众和热诚的信徒,至少在一些地方和一段时期不会找不到。最初的基督徒也像我们最初的共产主义工人支部那样,对于一切投合他们口味的东西都无比轻信,这就使我们甚至无法肯定,我们的新约中是否没有掺杂着佩雷格林给基督徒们写的‘大批圣书’中的某个片断”。

第二部分共20段。在第二部分,恩格斯重点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了德国的宗教批判工作,并给予了评价;二是恩格斯基于约翰《启示录》,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考察了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形态与特征,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至五段,恩格斯分析了德国的宗教批判工作,并给予了评价。他指出德国的宗教批判工作曾经按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蒂宾根学派;另一个方向是布鲁诺·鲍威尔。这两个学派实际上都是青年黑格尔派中对黑格尔哲学中的理性原则应用到对现实宗教的批判上,只不过两者采取的路径不一样。

蒂宾根学派在对圣经进行理性的评判时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指出圣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同时又力回把圣经中的某些说法作为历史的真实保留下来。以施特劳斯为例,他批判福音书的故事情节,主要否定其中记载的超人性、超理性的神秘部分,其目的是想把一部非理性的基督教史变成一部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理性的、科学的基督教史。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以这个学派为依据的勒南,得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挽救’了还要更多得多的东西,除大量的显然可疑的新约故事以外,还想把许多其他关于殉道者的传说,也都当做历史上可资信考的资料硬塞给我们”。

鲍威尔对宗教的批判一方面以批判施特劳斯起家,另一面对福音书中的记载和福音书之间的矛盾关系展开了批判。在鲍威尔看来,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他直接否定福音故事的可靠性和耶稣的真实存在性,力图证明任何宗教都是荒谬的,应该在内容上给予致命性的打击,其目的是用“自我意识”的理性发展史来否定、摧毁基督教神学发展史。恩格斯针对鲍威尔的宗教批判给予了肯定,他指出:“他基本上证明了基督教不是从外面、从犹地亚地区输入而强加给希腊罗马世界的,至少就其作为世界性宗教的形成而言,它正是这个世界的最道地的产物。”“他使基督教从犹太教产生时就已经定型的结论从布鲁诺·鲍威尔时起再也站不住脚了。”不过,在恩格斯看来,鲍威尔在宗教批判上也不客观,在许多地方做得过分,总是十分轻率地对待历史。如鲍威尔认为,基督教的诞生地不是加利利和耶路撒冷,而是亚历山大里亚和罗马。对于这一点恩格斯并不认同。

第六至二十段,恩格斯对《启示录》进行了详细地考察。恩格斯指出,《启示录》写成于公元67—68年之间基督教诞生的最初期。《启示录》由开篇的七封信和正文组成,记录了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看到的异象。作为《新约》中成书时间最早的一篇,它“以最朴素的真实性和相应的习惯语言反映出了当时的观念”,它比起今本新约中所有其余在写成时间方面晚得多的各篇来要重要得多,并且随着德国批判工作的努力,已经变得最易懂、最清楚,它对确定原始基督教究竟是什么样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恩格斯得出以下几点独到的观察:

第一,七封信里已经看到了使原始基督教后来得以发展成为世界宗教的那种根本观念,即在信徒们看来,一切时代的、一切人的罪恶,都可以通过一个中间人的一次伟大自愿牺牲而永远被赦免。(第八段)

第二, 在这些信中,也像在全书中一样,最大的特点却是,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曾想到要对自己或自己的教友用别的称呼,而总是自称或称呼教友为“犹太人”。(第九段)由此可见,这里的基督教还不曾有自我意识,他们自认为代表着犹太教发展的新阶段,这同后来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上用教条固定下来的那种世界宗教,是有天壤之别的。(第十二段)

第三,最初的基督徒也分裂为诸多宗派。作者就像抨击整个罪恶的外部世界那样,势不两立地激烈地抨击这些宗派。(第十五段)

第四,七封信中强烈号召同道者热心宣传,在敌人面前勇敢而高傲地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地对内外敌人作斗争(第二十段)

第五,正文描述的一连串幻景,均来自基督教之前犹太教的材料。属于基督教的仅有一点,即强调基督的王国快要到来,而复活的殉道者是光荣的。(第三部分 第11段)

第三部分共31段。第三部分恩格斯对原始基督徒与社会主义者进行了分析,同时进一步回答了第一部分中指出的,为什么当时的这个基督教,只能寄希望于在彼岸世界实现社会改造,而不是在现世里。

第二至四段,恩格斯对原始基督徒进行了分析。最初的基督徒来自什么样的人呢?恩格斯指出,最初的基督徒主要来自人民的最低阶层。他们饱受苦难,因而很容易形成革命的因素,其中有城市里破产的自由民,还有被释的奴隶和未被释的奴隶,尤其是后者,以及陷入严重债务的小农。被奴役、受压迫、沦为赤贫的现状迫使他们必须找到一条出路。而当时,出路只能在宗教领域内。“肉体死后灵魂继续存在,就渐渐成为罗马世界各地公认的信条。死后的灵魂将为其生前的行为受到某种报偿或惩罚这一信念,也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希腊人把死后的永生还看成是一种不幸”。于是基督教适时出现,想象出天国和地狱,建立一条将人们从苦难尘世引入永恒天国的道路。

恩格斯通过对《启示录》的分析,得出:《启示录》呈现的是一种处于基督教发展最初期的战斗团体的信仰。“这些最初的战斗的团体的信仰,与后来胜利了的教会的信仰完全不同。”那时的基督教还不曾有自我意识,教义也相对粗糙,它与后来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上用教条固定下来的世界宗教,有着天壤之别,以至于很难从后者认出前者。《启示录》显示了一场正在进行的对整个尘世的斗争,以及必将胜利的渴望和信心。恩格斯指出:“对起初极其强大的尘世作斗争,同时又在革新者自己之间作斗争,这既是原始基督教教徒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者的特点。这两个伟大的运动都不是由领袖们和先知们创造出来的(虽然两者都拥有相当多的先知),两者都是群众运动。”恩格斯是站在群众运动和底层人民的反抗这一基础上,探讨原始基督教和现代工人运动的共同点。他看到的是群众运动背后以及底层人民的反抗中所体现的物质利益要素和阶级特点,而这些在后来制度化的基督教中已然丧失殆尽。因此,恩格斯指出:这种渴望和信心在现代基督徒身上已完全丧失,仅存于社会主义者那里。

恩格斯在文章最后指出,基督教的发展只是通过一神论的犹太宗教的媒介作用,后来的希腊庸俗哲学的文明的一神论才能够取得那种唯一使它能吸引群众的宗教形式。但找到了这样一种媒介以后,它也只有在希腊罗马世界里,借助于希腊罗马世界所达到的思想成果而继续发展并且与之相融合,才能成为世界宗教。

总结

综上,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考察了原始基督教的形态,科学地揭示了基督教的形成历史。对原始基督教运动与现代工人运动做了对比,并指出了其根本性的不同。有一些人借用恩格斯在开篇时说的,“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与现代工人运动有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就以为恩格斯晚年对待宗教的态度相比青年时期有了温和的转向。网上有一篇文章《为什么耶稣基督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宗教,实际上是混合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本质。

首先,恩格斯探讨的原始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的相似性,既不是现代人所熟知的三大世界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的相似性,也不是原始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的亲和性。这种 “相似性”实际上正是指原始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同。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相似性判断就对原始基督教的性质产生误读。

其次,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分析宗教历史的一个客观研究结果。他用历史来阐释宗教,试图发现支配宗教现象的社会历史规律。他试图解答在共产国际运动中碰到的一些宗教相关现象,为社会主义发展探索历史真知。自1848年唯物史观形成之后,恩格斯对待基督教或宗教,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立场。青年时代的恩格斯正是从批判宗教开始,逐渐形成唯物史观,而晚年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宗教,以期发现该领域的一般运动规律。恩格斯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温和的转向。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是恩格斯晚年留给我们一个用唯物史观研究宗教的经典范例,它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基督教的独特之处,理解宗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复杂作用。它对于研究现代基督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当下中国基督教信众呈现增长的趋势,如何帮助人们摒弃错误的世界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