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97)《资本论》法文版序言和跋、第三版序言、英文版序言和第四版序言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马列微讲堂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24~44页



经典名言




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4页)

2.“我失去了一个相交40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我应感谢他的地方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28页)

3.“这种引证只是为了确定:一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的。这里考虑的只是,所提到的经济学见解在科学史上具有意义,能够多少恰当地从理论上表现当时的经济状况。”(30页)

4.“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32页)

5.“引文是用做证实文中提出的论断的文献上的证据”(33页)

6.“《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34页)



主讲人:刘宁宁教授




主要内容



01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



包括序言和跋两部分:

序言是马克思致《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出版人莫里斯·拉沙特尔的信。此信写于1872年3月18日。信中马克思赞同拉沙特尔定期分册出版《资本论》法文版的想法(法文版分9辑44个分册于1872-1875年出版发行)。但是担心《资本论》的分析方法会使法国读者不能继续读下去,因此提醒读者:“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跋写于1875年4月28日,马克思致读者,《资本论》法文版译者约·鲁瓦先生认真地完成了翻译工作,尽管有文字上的缺点,但是法文版“仍然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甚至对懂德语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

02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




恩格斯写于1883年11月7日,全文共9个自然段,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1.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承担了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和第二卷的任务。(第1-2自然段)

2.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三版的原则:尊重原文,尊重马克思。(第3-7自然段)

修改和增补之处,恩格斯参照马克思遗留的笔记和口头指示,只是把它们移译过来,尽力与原文协调一致。凡是在不能确定马克思是否会修改的地方,恩格斯一个字也没有改,原文中到处使用的英制货币和度量衡单位都保持不变。

3.介绍马克思的引证方法。(第8-9自然段)

恩格斯介绍了马克思的两种引证方法。一是单纯叙述和描写事实的地方,这种引文自然是作为简单的例证;二是引证其他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这种引证只是为了确定:一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的。这里考虑的只是,所提到的经济学见解在科学史上具有意义,能够多少恰当地从理论上表现当时的经济状况。这些引证只是从经济科学的历史中摘引下来作为正文的注解,从时间和首倡者两方面来确定经济理论中各个比较重要的成就。(第8自然段)

第9自然段预计第二卷的出版时间。

03


《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






这篇序言恩格斯写于1886年11月5日。全文8个自然段,包括三方面内容:

1.介绍《资本论》英文版的出版情况。(第1-3自然段)

《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由赛·穆尔和爱·艾威林根据德文第三版翻译、经恩格斯审校定稿。它于1887年初分两册由英国出版商威·斯·桑南下恩在伦敦出版。

2.《资本论》英文版编辑情况及对术语和引证方法的说明。(第4-7自然段)

英文版的编辑完全尊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然后对马克思的术语革命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再一次说明马克思的引证方法。引证经济学著作家的文句是为了表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某一观点。只要引用的论点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多少恰当地表现某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条件,马克思就加以引证,而不管这种论点是否为马克思所承认,或者,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3.《资本论》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未来社会革命的方向和手段。(第8自然段)

《资本论》在大陆受到欢迎,传播也很广泛,不仅在工人阶级队伍中,而且在“有教养者”队伍中。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工业体系的运转趋于停滞,自由贸易失灵,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失业者增多。恩格斯预测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的国家,但是,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不可能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04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主要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认真的写作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全文共21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1.简要介绍第四版正文和注解的校订情况。(第1-4自然段)

2.以一个引文的故事证明马克思的严谨的写作作风。


各抒己见

01

刘红梅

恩格斯在第三版序言和英文版序言中都对马克思的引证方法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和深刻的阐释,在第四版序言中也有提及。

第三版序言中是在第八段,恩格斯指出在单纯的叙述和描写事实的地方,用引文作例证,但当引用其他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时,只是为了说明这种经济思想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人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也就是“从时间和首倡者两方面来确定经济理论中各个比较重要的成就”,从这种经济思想中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这种工作在这样一种科学上是很必要的”,这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就是用这种引证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的。

在英文版序言中第六段,恩格斯又介绍了马克思的引证方法,表达的意思和第三版序言中的一致,指出不管引用的论点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或者是否为马克思所赞成,只要能够恰当地表现某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条件,具有一定重要意义就行。

在第四版序言中,恩格斯讲到马克思的引证方法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责难,指责马克思歪曲引证英国财政大臣威·尤·格莱斯顿的讲话,马克思曾经对此进行驳斥,后来爱琳娜再次提出证据证明引文的可靠性。恩格斯借用这段往事指出马克思没有“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他引证的是正确的”,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精神和马克思引证方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这告诉我们,在使用引文进行引证时,要先想清楚自己要说明什么问题,使用引文对于我们说明这个问题是否有帮助,并且一定要确认这个引文的来源,合理谨慎地使用引文,不改变引文的意思或者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

02

陈佳慧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第一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的分析从商品开始,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说,是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决定的。

第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中最大量最普遍的存在,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面最基本最抽象的关系。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在资本主义以前已经有过,只不过资本主义道路才成为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就会反复论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关于商品生产这一点,他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的生产物当作商品来生产。生产商品,不是它和别种生产方式所借以互相区别的事情;但成为商品是它的生产物支配的和决定的性质这件事,却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区别开来”。在这里,连劳动力也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重要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作过通俗的解说:“所谓资本主义,是指商品生产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不仅人类劳动产品是商品,而且人类劳动力本身也成了商品。”以及“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的基础上的,这里一切都成了商品。到处都是买卖原则占统治地位。在这里你们不仅能买消费品,买食品,并且也能买人们的劳动力,买他们的血汗和良心。” 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使用价值不是它的最一般的存在,而商品才是。

第二,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出发点、基础和先行条件。理论说明的顺序表现为:为了说明资本 ,就要理解货币;为要说明货币,就要理解商品。《资本论》研究资本,就是要研究剩余价值生产,研究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生产是和商品生产同时结合在一起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两大特征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要研究资本、剩余价值,就要先研究商品,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基础,因此为了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研究资本主义,就要从商品分析开始。

第三,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和直接生产物。当我们从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研究资本主义时,商品是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出发点,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商品又是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这就是说,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的东西,后来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结果。而且,资本主义越发展,就越是如此。

第四,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初始关系,在商品这个概念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研究商品,就是要研究被掩盖在物的外壳内的社会生产关系。马恩曾经反复指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本身,而是掩盖在物下面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个关系的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通过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到《资本论》由商品分析开始,是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决定的。从商品这个最普通的存在开始,从商品生产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从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开始,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开始,都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03

葛倩倩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了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除了经济学内容,这部著作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同时包含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的精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一卷的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以货币形式为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这本书并不是很难懂,对于第二版序言,作了一定的修改。很明显的是篇目更加分明了。各处新加的注,都标明是第二版注。就正文来说,第一章第一节更加科学而严密地从表现每一个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而且明确地突出了在第一版中只是略略提到的价值实体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之间的联系。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式)全部改写了。第三章第一节(价值尺度)做了仔细的修改。第七章,特别是这一章的第二节作了很大的修改,原文中局部的,往往只是注释上的修改。对于第三版序言,马克思不能亲自胜任了,这一重任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身上,马克思亲自校订了许多章节,并且多次做过口头指示,恩格斯只要把他们移译过来,尽量和原文协调一致也就满足了。凡是恩格斯不能确定作者自己是否会修改的地方,它一个字也没有改。第四版序言,要求尽可能把正文和注解最后确定下来。根据再一次对照法文版和根据马克思亲手写的笔记,恩格斯又把法文版的一些地方补充到德文原文中去,其次还补加了一些说明性的注释,特别是在那些由于历史情况的改变看来需要加注的地方。

《资本论》通篇可以说是围绕剩余价值来展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一条主线。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和掌握《资本论》价值理论体系至为关键。剩余价值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实践规律。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及实行社会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价值。科学地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剥削,并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本质。因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被我们集中起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读马列经典,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在这里,呼吁大家多读马列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