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13)《资本论》第四篇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马列微讲堂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第427—580页 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


经典名言

1.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

2.因此,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

3.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最重要的生产条件,是要有能供给各种强度的力量同时又完全受人控制的发动机。

4.劳动力的价值不只是决定于维持成年工人个人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而且决定于维持工人家庭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研读笔记




陈佳慧



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

主要内容:考察机器大工业形式上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通过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彻底揭示出来,从而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第十三章包括十节:

第一节到第四节:考察机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资本加强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强调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严格区别开来,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第五节到第七节:考察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给无产阶级带来的新苦难,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为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所作的种种辩护,指出无产阶级的敌人不是机器,而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

第八节到第十节:论述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生产如何一步步占领各个生产领域,从而建立起资本关系的统治;指出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普及,资本主义矛盾逐步激化,揭示机器大工业为新社会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革命力量,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节 机器的发展 

主要内容:着重从劳动过程分析作为产业革命开端的机器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包括22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资本使用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第1一3段);

(二)机器的产生和发展(第4一21段);

(三)机器的应用使劳动过程发生了变化(第22段)。


第二节 由机器到生产物的价值转移

主要内容:通过机器的价值向产品转移的分析,说明机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使用机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节包括12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机器只把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上(第1-9段);

(二)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第10-12段)。


第三节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主要内容:说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如何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

第三节由一个简短的前言和三小节组成。在前言中,说明本节考察的主要内容,而三个小节是本节要说明的三个问题:

 A.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有可能使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从而使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起了深刻的变化,因为它不仅扩大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程度,还使得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契约发生了革命,过去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形式上还当作自由人,现在他出卖妻子,儿女成了奴隶贩卖者。

B.工作日的延长:1.资本家为了减少机器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尽力延长工作日;2.资本家为了减少不变资本的支出,尽量延长工作日;3.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延长工作日;4.资本家为了克服机器普遍应用后可变资本,减少又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矛盾而延长工作日。

C.劳动的强化:在国家强制缩短劳动时间后,资本家迫使工人加大劳动强度。


第四节 工厂

主要内容:考察工厂的整体,揭示工人在资本主义工厂中的地位和命运。

资本主义生产从一开始就是劳动条件支配工人,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出现后才取得完全的形式,现代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因而机器成为主体,而人处于附属地位,把工厂看作是以机器为中心的生产体系,机器大工厂消灭了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旧的分工,是马克思在本节中的主旨。

第四节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特征(第1一7段);

(二)资本主义工厂使工人完全附属于机器(第8一15段);

(三)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本质(第16一19段)。


第五节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主要内容:阐述工人破坏机器的斗争和原因。资本使用机器,造成了工人大量失业。于是,工人就直接破坏机器。这一斗争表明,当时工人还没有把机器本身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区别开来。

第五节包括42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工人破坏机器的斗争(第1一3段);

(二)工人破坏机器的原因(第4一25段);

(三)批判为资本使用机器作辩护的谬论(第26一42段)。


第六节 机器驱逐劳动者同时会给予补偿的理论

主要内容:批判所谓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

第六节包括18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批判所谓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第1一10段);

(二)某些部门采用机器,会引起另一些部门增加劳动的需要量,但这同“补偿论”亳无共同之处(第11-18段)。


第七节 机器经营的发展及劳动者所受的斥力和引力:棉业恐慌

主要内容:批判所谓在机器大工业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之后,就业的工人最终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的谬论,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给工人带来的苦难。

第七节包括23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工人就业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不仅相对减少,还可能绝对减少(第1-6段);

(二)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工人就业的不稳定状态(第7-23段)。


第八节 大工业在制造业,手工业家内劳动上所引起的革命

主要内容:论述机器大工业如何征服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揭露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给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劳动者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第八节由五小节组成。第一小节论证机器大工业消灭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第、四小节从理论和实践上揭露资本家利用机器大工业,残忍地剥削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工人的情况;第五小节论证工场手工业和现代家庭劳动为什么和怎样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


第九节 工厂法在英国的普遍化

主要内容:阐述工厂法的普遍化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后果。

第九节包括71段,除第1段引言外,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一)关于工厂法中的卫生条款(第2-6段);

(二)关于工厂法中的教育条款(第7-13段);

(三)工厂法在家庭关系上引起的变化(第14-16段);

(四)工厂法在英国普遍实行的经过及其后果(第17-71段)


第十节 大工业和农业

主要内容:简短说明大工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某些影响。本节包括两段。

  (一)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在造成工人“过剩”方面起到了强烈的作用;
  (二)破坏着人和土地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

  (三)在农业中,生产过程的资本王义转化同时表现为生产看的殉难历史,劳动资料同时表现为奴役工人、剥削工人和使工人贫团的手段,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同时表现为对工人个人的活力、自由和独立的有组织的压制;

  (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

    二、大工业在农业领域里所起的革命作用  

   (一)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引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壁垒一农民,然后代之以雇佣工人;

   (二)农村具备了与城市一样进行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         (三)农业和手工业原始的家庭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四)农业工人在广大土地上的分散,同时破坏了他们的反抗力量,而城市工人的集中却增强了他们的反抗力量。

   三、结论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王艳

大工业和农业

本章节主要说明的是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运用到农业中去所带来的后果。

第一,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在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农村人口不但相对地减少,而且绝对地减少了。这是因为农业领域采用机器后,对农民的需求减少了,许多农民都没有事情做,所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了。

第二,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了旧社会的农民,而代之以雇佣工人。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代替了封建社会的个体农民。因此,农村中的阶级对立和城市相同了,都表现为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

第三,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撕断了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使二者分离开来。但同时又为一种更高级的综合,创造了物质前提。换句话说,机器在农业领域的运用,造成了城乡分离,城市专门进行工业生产,农村专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就取代了封建社会下农民同时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工农分离,城乡分离。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使人口越来越集中到大城市,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即工人阶级,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了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就同时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这其实是在说农村人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造成城市人口聚集,而农村人口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破坏了自然循环,即人以及人养着的牲畜通过从土地上获取粮食,消化后排泄出来的粪便再以肥料的形式返回土地上。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城市人口较多,造成环境污染,而另一方面,农村由于缺乏肥料,土地肥力在不断的下降,农产品的质量也深受影响。所以说,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

第五,在现代农业中,也和在城市工业中一样,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农民从独立的劳动者变为被雇佣的工人,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并且劳动资料成为奴役、剥削农业工人和使工人贫困的手段,劳动的过程的社会结合表现为对工人个人的活力、自由和独立的压制。此外,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简言之,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是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机器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卷入到城市化进程中去,这就造成农民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城市与乡村相分离。在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农民,大量的土地被剥夺,沦为雇佣工人,不论是涌入城市还是留守乡村,都承受着沉重的剥削,逐步变成无产者。与此同时,城市也同样出现了问题,人口的拥挤,生活环境恶化,住房、卫生、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满足。为此,马克思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消灭城乡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将会被消除,工农、城乡之间的差别也将会随之消除,未来的城乡将会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和谐发展。

    其实,马克思的农民思想的其中一个主线就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在农业的运用。马克思认为,小农生产方式终将被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手推车压碎一样是毫无问题的。农民最终会从有产者变为无产者,与无产阶级处于同样的社会地位,都被资本剥削着,这是工农联盟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而工农联盟的任务就是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所以说,在马克思研究农民的另一个主线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他通过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农民阶级特性、地位、作用等等,都是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求力量支持。


葛倩倩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这一章分析机器大工业。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典型形式,它不仅在量上大大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质上改变了这种生产的技术基础。

    1.资本对补充劳动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有可能使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从而使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起了深刻的变化。因为它不仅扩大了剥削氛围,提高了剥削程度,还使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契约发生了革命:过去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形式上还当作自由人,现在他出卖妻子儿女,成了奴隶贩卖者。

2.工作日的延长

(1)资本家为了减少机器损耗所造成的损失,尽快延长工作日。

(2)资本家为了减少不变资本的支出尽量延长工作日。

(3)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延长工作日。

(4)资本家为了克服机器普遍应用后可变资本又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矛盾,而竭力延长工作日。

3.劳动的强化

(1)在国家强制缩短劳动时间后,资本家迫使工人加大劳动强度。

(2)资本家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影响是资本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机器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缩短了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家深深喜爱这一点,并将这一作用加大发挥。机器在减少工人为自己生产的劳动时间上越多,就为资本家创造越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增殖。机器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变成了“资本的承担者”,成了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有力武器。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统治着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本逻辑作为“资产阶级社会里以等价交换的原则、以资本增殖为目的、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体系”。机器作为资本的承担者,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影响是资本逻辑运行其中的提现。

                        编辑:葛倩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