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54)《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第八章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曹珊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篇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第159—172页)。

研读笔记:曹珊


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率时,主张考察共性、一般的东西,主张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一般的研究,而不是对某一资本主义国家或某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特殊情况进行研究,要研究事物的本质。

这章一开始,马克思就提出了不同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等的假定。“劳动剥削程度,从而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的长度,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劳动所分成的一切生产部门都一样大,一样高。”马克思假定影响剩余价值率相等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工资,一个是工作日长度。

首先,工资是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之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反映了劳动者及其家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商品的价值。如果工作日的长度一样,剩余价值率也相同。虽然从事复杂劳动工人的工资较从事简单劳动工人的工资高,但是这是因为掌握复杂劳动技能所需要的学习费用较高,劳动力价值也较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较高,按照M/V公式得出,M、V按照同一比例增大,剩余价值率不会变动。其次,是工作日长度。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自由交换和竞争的特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内部之间相互斗争和竞争,使各不同生产部门的工作日长度大致相同,故此剩余价值率也大致相同。

在假定各不同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之后,马克思考察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不同导致利润率不同。

各不同生产部门或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可变资本占比重高,有的则相反,这就直接导致利润率不同。“可变资本不仅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的指数;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它同时还是超出这个限度所推动的超额劳动或剩余劳动的指数。……因为用相等的资本,B所推动的活劳动为A所推动的活劳动的六倍,所以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生产了六倍的剩余价值,也就是生产了六倍的利润。”剩余价值产生于活劳动,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新创造的超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可变资本占比越高,雇佣劳动力越多,在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剩余劳动量越多,剩余价值越大,所以利润就越高。资本有机构成上有差别,全部资本中所包含的可变资本不等,就会产生不同的剩余价值、不同的利润,进而产生不同的利润率。

不同资本周转时间也是影响利润率差别的因素。可变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产生的剩余价值量也不同,进而影响利润率的高低。比如,资本A是600c+100v,周转一次带来100的剩余价值,利润率就是100/700,100的剩余价值是有100v生产出来的,每周转一次就能带来100m,如果周转的越多,就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利润率也就会更高。600c周转的快慢对剩余价值量不会发生影响,它周转的速度,取决于它所包含的不变固定资本和不变流动资本的比率。厂房、机器等价值占比大,原料等占比小,不变资本就周转的慢,反之不变资本就周转得快。但是对剩余价值量和利润率不会有影响。同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组成的比率也不会对利润率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章马克思告诉我们,在假定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按照价值出售,即使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一样,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的时间不同会引起利润率的不同。

编辑:陈月颖   审核:刘宁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