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55)《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第九章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高晓娟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篇第九章第173-192页

研读笔记:高晓娟

第九章 

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重要概念

1、资本的有机构成

关于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概念,在第八章中有详细的介绍。通过第八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弄明白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需要引出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投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价值构成的变化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来表示。

第九章在第八章的基础上,对资本的技术构成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指出,资本的有机构成,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两种情况:第一,所使用的劳动力和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的技术比率;第二,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

2、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又称“一般利润率”,是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同资本家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3、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生产成本(c+v)与平均利润之和。

二、主要内容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假定剩余价值率不变,假定不变资本全部加入年产品,假定各生产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相同,以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因而利润率不同的五个生产部门为例来说明利润率如何平均化。

(1)第一例

假定各生产部门的不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它们的剩余价值率都相等,但由于有机构成不同,从而有不同的利润率。

资本

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产品价值

利润率

1. 80c+20v

4:1

100%

20

120

20%

11. 70c+30v

2.3:1

100%

30

130

30%

111.60c+40v

1.5:1

100%

40

140

40%

IV.85c+15v

5.7:1

100%

15

115

15%

v. 95c+ 5v

19:1

100%

5

105

5%

如果我们把五个不同部门,看作是一个资本,1—v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500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390c+110v,用百分比表示为:78c:22v;第二,每100资本,都可获得22元的剩余价值;第三,平均利润率=110m:390c+110v=22%;第四,全部预付资本的任何五分之一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按照122的价格出售。

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产品价值

利润率

1. 80c+20v

100%

20

120

20%

11. 70c+30v

100%

30

130

30%

111.60c+40v

100%

40

140

40%

IV.85c+15v

100%

15

115

15%

v. 95c+ 5v

100%

5

105

5%

合计:

390c+110v


110



平均:78c:22v


22

122

22%

(2)第二例:假定产品价值只包含已经耗费掉的不变资本

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利润率

已经用掉的c

商品价值

成本价格

1. 80c+20v

100%

20

20%

50

90

70

11. 70c+30v

100%

30

30%

51

111

81

111.60c+40v

100%

40

40%

51

131

91

IV.85c+15v

100%

15

15%

40

70

55

v. 95c+ 5v

100%

5

5%

10

20

15

合计:390c+110v


110





平均:

78c:22v


22

22%




综上,从第一例与第二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第二例表与第一例表相比,虽然已经用掉的c不同,直接导致成本价格和商品价值的不同,但不影响各自生产的剩余价值,也不影响各自的利润率;第二,两例表中的五个资本的平均剩余价值均是22,平均利润率也均是22%;第三,对两个图例的分析表明,等量资本因有机构成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利润率,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均衡为平均利润率。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形成(根据第二例图表)

资本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商品价值

商品成本价格

商品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

价格同价值的偏离

1. 80c+20v

20

22

90

50+20(70)

92

22%

+2

11. 70c+30v

30

22

111

51+30(81)

103

22%

-8

111.60c+40v

40

22

131

51+40(91)

113

22%

-18

IV.85c+15v

15

22

70

40+15(55)

77

22%

+7

v. 95c+5v

5

22

20

10+5(15)

37

22%

+17

合计

110

110

422


422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第一,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生产价格的总和等于价值的总和;第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表明,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而平均利润率又是以各特殊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利润均衡化为前提。换句话说,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区别

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都是生产价格的组成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一,成本价格是指所费资本,平均利润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的利润;第二,成本价格是特殊的,平均利润是根据预付资本量而相等的。

(3)个别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的关系

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商品价值总和、等于全社会成本价格总和加剩余价值总和。这个论点好像同下列两种现象相矛盾。

第一种现象见下图:

资本

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

A

500

100

600

B

600

100

700

C

700

100

800

合计


300


从表中看出,A部门生产价格=500+100=600;B部门生产价格=(500+100)+100=700;C部门生产价格=(500+100+100)+100=800。可见,一个部门的生产价格,连同其中包含的利润,会加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这样利润似乎会被重复计算。关于这一“矛盾”,马克思指出,我们研究的是社会全部商品的成本价格,不是个别部门的。如果我们把全部商品的成本价格的总和放在一方,把全部的利润或剩余价值的总和放在另一方,就不会有重复的现象发生。因为不管哪个生产部门都不会把自己的利润加到自己的成本中去。

第二种现象见下图:

资本

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平均利润

商品生产价格

价格同价值的偏离

1. 80c+20v

20

120

22

122

+2

11. 70c+30v

30

130

22

122

-8

111.60c+40v

40

140

22

122

-18

IV.85c+15v

15

115

22

122

+7

v. 95c+ 5v

5

105

22

122

+17

合计

110

610

110

61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个部门的平均利润往往和它实际剥削的剩余价值不一致。这种偏离又会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加入另一商品的生产。这似乎又和商品的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发生矛盾。对于这一“矛盾”,马克思指出,生产价格和价值虽然会出现种种偏离,但这种种偏离会互相抵消。商品生产价格总和等于商品价值总和,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的客观趋势。

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内容,生产价格是价值表现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价值是本质,生产价格是现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个别生产部门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是经常发生的

平均利润率是不同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化。资本有机构成是由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同社会平均资本构成相比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变资本比重高、可变资本比重低的资本,叫作高构成资本;而是不变资本比重低,可变资本比重高的资本,叫低构成资本;三是同社会平均资本构成相同的资本,叫平均构成的资本。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对于不同的资本、价值、生产价格的关系也不一样。高构成的资本,商品价值小于生产价格;低构成的资本,商品价值大于生产价格;只有平均构成的资本,价值才等于生产价格。对于个别资本来说,价值与生产价格的一致是偶然现象,而不一致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2)成本价格的修改和生产价格的公式

由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作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价格就会进入另一个商品的成本价格。这样,商品的成本价格就不是转移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就要修改为:成本价格等于转移来的所消耗的各种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比商品价值小的论点虽继续成立,也要相应修改为:商品的成品价格比生产价格小。

成本价格、价值、生产价格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三个范畴。“商品的成本价格,只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的量;价值,是涉及商品中包含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总量;生产价格,是涉及有酬劳动加上不以特殊生产部门本身为转移的一定量无酬劳动之和”。

商品生产价格的公式,在资本一年周转一次的条件下可表示为:生产价格=k+kp’,其中,k代表成本价格,p’代表平均利润率;如果资本不是一年周转一次,生产价格公式应该修改为:生产价格=k+Kp’,其中,k为成本价格,K为预付资本,p’为平均利润率。

(3)商品价格变化是生产价格变化的基础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或者由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引起,或者由加入商品的价值变化引起,或者由二者共同发生作用。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化。

首先,平均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基本趋势,它是较长时间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均衡的波动才会固定成一个变化。而在较短时间内,平均利润率不会发生变动,生产价格的变化显然只能由商品的实际的价值变动来说明。

其次,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总是要以作为资本要素的商品价值变动为前提。或者由于不变资本价值变化,或者由于可变资本价值变化,或者由于二者的价值都变化,才会引起利润率的变化,从而引起一般利润率的变化。

再次,由于不变资本要素的商品价值变化,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或者由于劳动被剥削程度发生变动,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发生变化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动,从而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总之,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运动是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的。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1)完全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虽然利润在质上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物的本质,但是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仍然是相同的。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虽然利润率在量上不同于剩余价值率,而且利润率的高低只取决于预付资本量的大小,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只是以相同的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结果。

但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个别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和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量上完全相同,所获平均利润量的多少仅取决于所投资本量的大小,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完全被掩盖。

(2)掩盖了价值规定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由物化劳动即转移来的生产资料旧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两部分组成。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成本价格表现为商品的内在价值,利润表现为商品内在价值以外的东西;当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平均利润和利润在量上的不一致进一步表现为它不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的一部分,而是完全由外在条件决定的东西。

(3)掩盖了活劳动是利润的唯一源泉

平均利润体现的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在资本家看来活劳动是利润的唯一源泉根本不存在。

(4)掩盖了无酬劳动因劳动生产率变化所创造的价值变化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过程中盈亏的依据,因此资本家通过成本价格的变化可以看到有酬劳动创造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编辑:高晓娟    审核:刘宁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