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66)《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第十七章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陈佳慧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四篇第十七章(第313—336页) 

研读笔记:陈佳慧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到第三篇讲的是产业资本家内部是怎样通过平均利润来瓜分剩余价值的问题,第四篇则是分析商业资本家怎样通过商业资本来参与瓜分剩余价值的问题。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经营商品买卖的,所以,它必然要获取利润,但是它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商业资本家不仅要预付资本来购买商品,还要预付资本作为流通费用,再有就是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章马克思主要研究了“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以及商业劳动的特点等。

(一)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的投资就像产业资本家对产业的投资,既然是投资那么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商业资本家所投资商业资本所获得利润就是商业利润。但是“商人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所以,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但是现在问题在于商业利润是怎么来的呢?马克思指出,很多人认为商业利润是单纯的加价,也就是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的结果。马克思指出这只是假象,实质上,商业利润不是靠单纯地依靠加价来实现的。关键在于: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同量商业资本必须取得同量的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就像产业利润一样,都是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商业资本家从事买卖的过程中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也就是商业利润是从产业资本家的利润中瓜分出来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之所以能转化为商业利润,其前提条件是:商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其转化的关键是: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在刚开始的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都是由产业资本家来完成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一过程逐渐独立化,产业资本家就把从事商品卖、买这一阶段的工作交给专门经营的商业资本家去完成。正是由于产业资本运动的这个特殊阶段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并且由于商业资本的出现,商业利润才产生,才会使得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商业利润。

但是商业资本的产生只是商业利润产生的前提条件,但不能因此说明商业利润的产生过程,而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才能说清楚商业利润是如何从产业资本家的利润中转化来的:既然商业资本是要获得利润的,那么就和产业资本一样,要求等量投资获得等量利润。从资本家来说,不论是投资于工业生产部门,开办工厂,还是投资于商业部门,经营商店,只要能取得更多的利润就行。所以如果商业利润率高于产业利润率,那么资本家就都会去经营商店,最终结果就是商店过多,货源匮乏,就会使商业利润率下降,反之,商业利润率低于产业利润率,那么商业资本家就回去开办工厂,不去经营商店,那么工厂就会过多,导致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这就会在商业和工业之间发生资本转移的现象。这样的互相转移就会使他们获得相差不多的利润。对此马克思指出:“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也必须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一样,提供年平均利润。如果商人资本比产业资本提供百分比更高的平均利润,那么,一部分产业资本就会转化为商人资本。如果商人资本提供更低的平均利润,那么就会发生相反的过程。”

(二)商业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在商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必然会花费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就是商业流通费用。这是商业资本家的追加资本,这个资本要得到补偿,所以也是要获得利润的。但是由单纯的商品买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也就是纯粹流通费用,不论是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等,还是商品本身的包装费,或者是人工费用,都是商业资本家自己追加的资本,不仅要本身得到补偿,也就是回本,并且还要获得利润。但是,这种费用是由价值转移引起的,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就存在着如何补偿的问题。

商业纯粹流通费用既然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那么也就是不能直接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一般现实中是通过增加售卖价格来解决的。比如商品的价值是100元,纯粹流通费用是10元,但是这个费用不仅要回本,还要获得利润,假设平均利润率是20%,那么就是还要增加2元的平均利润,所以最后的售价就是112元。但是这样来补偿的话,商品名义上的价值和实际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所以这样来补偿只是一个形式。因为我们知道,商品价值分为c+v+m三部分,c是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v是补偿生产中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有m部分才作为利润形式表现出来,因而纯粹流通费用只能从m中得到补偿。具体来看,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购买者就是资本家和工人,如果是资本家来购买的话,他购买商品时多付一部分,实际就是他所榨取的剩余价值要扣除相应的一部分;如果购买者是工人,那么表面是工人工资的扣除,但是,工资要等于劳动力的价格,所以,工人生活资料提高,工资也应该提高,劳动力的价格就也会提高,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就也会减少。

(三)商业劳动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工人和产业工人都是受到资本家的剥削的。商业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获得的价值就是工资。商业工人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他的劳动的价格是由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也就是由他的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决定的,而这个劳动力的应用,作为一种发挥,一种力的表现,一种消耗,却和任何别的雇佣工人的情况一样,是不受他的劳动力的价值限制的。因此,他的工资并不与他帮助资本家实现的利润量保持任何必要的比例。资本家为他支出的费用,和他带给资本家的利益,是不同的量。他给资本家带来利益,不是因为他直接创造了剩余价值,而是因为他在完成劳动帮助资本家减少了实现剩余价值的费用,所以他对商业资本家来说也是利润的源泉。产业资本与商品经营资本的分工体现着两类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共同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瓜分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表面上两类资本家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单纯的商品买卖关系。

编辑:陈佳慧   审核:刘宁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