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71)《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第二十五至二十八章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曹珊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十五至二十八章,第450-522页。



研读笔记:曹珊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虚拟资本

在这一章马克思以分析票据和银行券为重点,揭示了银行家和银行资本的中介作用。

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是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信用的普遍发展。在“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了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的前提下,产生出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货币,即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商业票据是银行券的基础,“就象生产者和商人的这种相互予付形成信用的真正基础一样,这种予付所用的流通工具,汇票,也形成真正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等的基础。”银行券是真正的信用货币,“是流通的信用符号”,“银行券无非是向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银行作为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一方面将贷出者的货币集中起来,一方面成为所有借入者的代表,银行的利润就来自于借贷产生的利息差。在此马克思又区分了银行存款的不同来源(职能资本家的存款、货币资本家的存款、各种将被花费的收入)以及提供贷款的不同形式(汇票贴现、直接贷款、抵押贷款、存款透支)。作为汇票贴现贷款形式的重要角色——银行券,以“流通的信用符号”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进入一般货币流通,并以国家信用为后盾,比较可靠。但是,银行券要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并且要求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为保证,如果银行券的发行超出了信用和黄金的范围,那么就会成为虚拟资本。

马克思借由大量的材料分析论证了“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证明了银行信用的发展对于投机的重要影响,他指出信用投机的蓬勃发展会促进生产繁荣,但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是信用投机活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十六章 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

马克思通过列举材料说明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对利息率变动的影响。首先,当货币资本供过于求时,利息率会下降。第二,银行提供贷款的多少也是影响利息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可贷资本增多则利息率降低,反之,利息率会增高。第三,马克思以1847年的英国为例,说明了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会使利息率提高。

接下来马克思批判了通货学派诺曼对于资本和利息率的错误观点。马克思认为利息率并非是由诺曼所说是由商品供求决定的,而是由货币资本的供求和竞争所决定的。此外马克思还驳斥了诺曼“即使根被没有货币,利息还是存才”的错误观点,指出利息率“才是现金价格和赊购价格在到期付款时出现的差额的尺度”。对于诺曼认为资本即“生产上使用的商品”的错误观点,马克思认为,诺曼通过“向我们兜售这样一个誓言: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和对货币本身的需求不是一回事”其目的在于“力图通过人为的立法的干涉,从流通手段本身制造出资本,并且提高利息率。”

马克思还批判了奥弗斯顿在利息率和资本上的错误观点。首先马克思指出了奥弗斯顿影响利润率的是“资本价值的变动”以及利息率提高是资本价值增加的结果的错误观点,还指出奥弗斯顿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对利息率变动的影响。对于奥弗斯顿在资本问题上的错误认识,马克思指出,贴现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加借入资本,而是为了“提前实现他的资本的货币形式,由此使再生产过程继续进行;不是为了扩大营业获得追加资本。”奥弗斯顿还错误地认为“资本家的资本只是货币资本”,他站在银行家的立场上,错误地将银行家交给顾客支配的东西成为资本,马克思认为奥弗斯顿之所以对资本有着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没有搞清楚资本的科学内涵,“他从来没有把他们区别开来”。恩格斯也在本章的最后说明“关于奥弗斯顿在资本问题上的概念混乱,我们将在第三十二章的末尾作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信用和产业资本的联系上,对信用的作用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对生产的作用。

信用制度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通过银行贷出的大量资本流入不同生产部门,造成其生产过剩,致使利润率降低,反之则致使利润率升高,马克思指出“对利润率的平均化或这个平均化运动起中介作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建立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的。”同时,信用还可以节省各种流通费用,首先可以节约金属货币,还可以加速资本的流通,从而节约流通费用。此外,信用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并对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马克思分析了股份公司产生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股份公司导致资本集中,使资本更加社会化,随着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发展,出现了资本的所有权和实现的分离,出现了经理和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股东。同时股份公司也导致了利润率下降慢和生产过剩爆发经济危机,以至于“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削做好了准备”。

马克思在揭示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也分析了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第二十八章 流通手段和资本,图克和富拉顿的见解

在这一章马克思批判了以图克和富拉顿为代表的银行学派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批判了图克将流通手段和资本完全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以及原因。马克思认为,图克单一地将“收入的货币行形式和资本的货币形式”看成“通货和资本之间的区别”是因为他“混淆职能上的规定,即分不清货币在一种形式上是通货,在另一种形式上是资本。”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行使流通手段职能,不能将货币在不同实现形式上所表现出的本身的不同职能作为区分货币和资本的标志。马克思还指出,图克混淆了货币在两种职能上合计需要多少流通货币量以及在再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量的比例问题。

富拉顿的错误在于他将对货币的需求划分为“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和对追加流通手段的需求”,认为繁荣时期需要的是货币借贷、在危机时期需要资本借贷。马克思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不管是危机时期或者是繁荣时期都是对货币的需求,而不是对资本需求和对货币需求的区别的问题。马克思还指出富拉顿对于金的外流是“一个单纯的资本的问题”的错误观点,指出所谓的金的外流根本上是“作为充当国际支付手段这种形式上的货币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富拉顿的批判还指出了银行增加贷款对需求者来说,并不都是资本的借贷,在银行发放的贷款大量增加时,该行发放的银行券的流通可以保持不变或者减少,在危机时期,只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而不会增加对资本的需求。



编辑:赵光达 审核:刘宁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