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87)《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高晓娟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第5-36页)。


研读笔记:高晓娟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

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阐述第二个伟大发现的著作,它具有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样的历史地位。《导言》是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虽不是最后的定稿,但却包含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独立的科学价值。

《导言》中涉及到四点内容:(1)生产一般;(2)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4)生产资料(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等等。这些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开篇中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他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孤立的个人出发研究物质生产和借“生产一般”把资产阶级生产说成是永恒的错误观点,提出了要社会地、历史地考察生产。他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生产不是某种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它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生产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他把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

《导言》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仅仅限于描述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以及形而上学地割裂这四个环节内在联系的错误观点,阐明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关系,提出了生产对其它环节居于首位的原理,同时认为,各个环节也反作用与生产。他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当然,生产也决定于其它要素”。

(一)生产和消费

1、消费从两方面生产着生产

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因为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只有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使自己成为产品。

第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2、生产从三方面生产着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消费而无对象,不成其为消费。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

第三,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对象),而且也为材料提供需要,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二)生产和分配

1、分配对生产:在社会中,产品一经完成,生产者对产品的关系就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产品回到主体,取决于主体对其他个人的关系,他不是直接获得产品,在生产者和产品之间,出现了分配,分配借着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份额,因而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

2、生产对分配: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个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工资形式参与产品的分配。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来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来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三)生产和交换

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来决定。第一,在生产本身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直接属于生产,并且从本质上组成生产;第二,这同样适用于产品交换,只要产品交换是用来制造供直接消费的成品的手段,在这个限度内,交换本身是包含在生产之中的行为;第三,所谓实业家之间的交换,不仅从它的组织方面看完全决定于生产,而且本身也是生产活动。总之,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私人交换以私人生产为前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结构和发展决定的。

总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但互相间有差异,是有差别的统一。生产决定和支配着其它各个要素,整个过程总是从生产开始,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但是,各个要素也反作用于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导言》中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在思维中把这个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但是,当这种研究工作一旦完成,则行程必须倒转过来。在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从最简单的关系和规定即从抽象出发。然后上升到具体。

马克思考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所经历的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例如,十七世纪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这条道路在表面上似乎是正确的,而在实际上则不能说明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二条道路是十八世纪经济学家所走的道路,他们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这样,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出现了。马克思指出:“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认为,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马克思在考察了经济学史上经济学家们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批判地吸收了他们的积极成果,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达到抽象,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认为,以此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就必须把最简单的在整体上处于支配地位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方法以现实为依据,从简单的抽象规定开始,逐步上升到越来越具体的规定。马克思认为,只有这种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发展进程与历史的发展顺序也是相同一的。

三、《导言》的现实意义

《导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生产对于其它环节居于首位的原理是《导言》的一个基本思想,没有生产的发展作为基础,分配、交换、消费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启示我们要牢牢抓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导言》中阐明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和分配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分配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导言》中阐明了消费对生产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为我国确立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潜力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启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主编|刘宁宁        副主编|陈月颖
责任编辑|高晓娟      本期校对|张力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