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99)《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高晓娟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37-150)

经典名言:

1.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4.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

5、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研读笔记:高晓娟


















《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

三 分类。先验主义

这一章的中心是揭露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实质,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理。

(一)批判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证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1、揭露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观点。

原则:哲学是对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阐发,在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

他所谓的原则,就是从思维而不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那些形式的原则,这些原则应当被运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因而自然界和人类都应当适应这些原则。

2、阐述原则来自外界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原则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外部世界抽象与概括的结果)

3、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观点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

以上第2点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物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久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像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的做法。

(1)在杜林先生那里首先是一般的世界模式论,在黑格尔那里称为逻辑学;

(2)他们两人把这些模式(杜林先生的一般的世界模式论)或者逻辑(黑格尔的逻辑学)应用于自然界,就是自然哲学;

(3)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就是黑格尔叫做精神哲学的东西。

4、揭露杜林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根源。

思维和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但是,杜林不是从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出发的,他使思维脱离唯一的真实的基础,即脱离人和自然界,于是,杜林就陷入和黑格尔一样的意识形态里。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任何唯物主义学说的。

(二)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1、杜林建立“终极哲理”体系的奢望。

我们的现实哲学家(杜林)把全部现实的基础从现实世界搬到思想世界,还有另一种动机,即建立“终极哲理”体系。

2、论述人类建设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如果在人类发展的某一时期,这种包括世界各种联系(物质的联系、精神的联系、历史的联系)的最终完成的体系建立起来了,那么,人的认识的领域就从此完结,而且从社会按照那个体系来安排的时候起,未来的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就中断了,这是荒唐的想法,是纯粹的胡说。

(1)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2)认识过程与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3)认识过程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在人类无限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

(三)数学上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

1、杜林先生的数学馆2、数学是现实的反映

(1)纯数学来源于外部世界,不是思想的自由创造物;

(2)揭露杜林陷入数学先验主义的认识根源,阐明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3、数学发展的客观源泉

(1)数学中用公理、公式来推导,这是数学的基本方法,而公理公式是根据现实事物之间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抽象概括出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规律。

(2)数学要继续前进,必须吸取真实的关系

(3)从杜林数学观点上的混乱,可以看出他哲学观点的折中主义性质。

四  世界模式论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和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参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第28页)恩格斯一开始就摘录了杜林的一段原文,说明了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从思维中“引出”世界统一性的观点;世界统一于存在。

(一)批判杜林从思维中“引出”世界统一性的观点

杜林的论证过程:首先,杜林认为应该用数学中的公理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包括世界统一性问题;其次,杜林提出了“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的公理;最后,杜林按照公理方法推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杜林看来,既然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因此,思维只能思考这唯一的存在,而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因此,唯一的存在就在思想中变成了统一的存在。

(二)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

(1)批判杜林提出的“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的公理”。杜林在主词中告诉我们,存在包罗万象,而他在谓语中则大胆地断定:因此没有任何东西是在这一存在之外的。恩格斯批判道:“如果同义反复,即在谓语中简单地重复主词中已经说过的的东西,也算是公理的话,那么我们在这里就有了一个最纯粹的公理。”

(2)批判杜林对思维本质的片面理解。杜林指出:“一切思维的本质就在于把意识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这是杜林把“存在的唯一性变成他的统一性”的依据。恩格斯批判道:“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

(3)批判杜林用思维的统一性证明存在的统一性。杜林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就是存在的统一性,存在是世界唯一的东西。他想用存在统一性原理说明上帝不存在,但是,他把思维的统一性当作存在的统一性的根据。恩格斯批判道:“思维,如果它不做蠢事的话,只能把这样一些意识的要素综合为一个统一体,在这些意识的要素中或者在它们的现实原型中,这个统一体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恩格斯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是思维的统一性决定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而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决定思维的统一性。

(4)批判杜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抄袭。恩格斯认为,杜林的思想与黑格尔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是用“存在”概念取代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5)批判杜林的本体论论证方法。杜林本想用存在统一性原理说明上帝不存在,但是他“没有从唯灵论者那里赢得一寸阵地”。因为,第一,唯灵论者会说:“我们也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第二,“杜林先生为了用存在概念去证明上帝不存在,却运用了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法。”

2、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恩格斯认为,第一,存在概念舍弃了各种事物特性的抽象的同一性;第二,存在概念掩盖了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就是万事万物的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是说,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不能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因为,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就会抹煞它们的区别。杜林采取模棱两可的折衷主义观点,错误实质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仍然导致唯心主义。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在分析杜林存在概念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提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这个命题既反对了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精神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又反对了把物质和精神看作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

(三)揭露杜林世界模式论的理论来源和唯心主义实质

恩格斯把杜林的世界模式论同黑格尔的《逻辑学》进行了比较,揭露了杜林世界模式论的理论来源和唯心主义实质:1、杜林的“存在基本形式”抄袭了黑格尔“存在论”;2、杜林的“存在的逻辑特性”抄袭了黑格尔的“本质论”;3、杜林是在黑格尔的范畴模式的笼子里谈哲学。

五  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

(一)杜林的时空观的基本观点

杜林认为无限性应该是“没有矛盾的”,从这种观念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世界上的因果链条应当在某个时候有个开端,如同数列一样;第二,时空只是有限的规定。杜林关于时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看法是对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片面性抄袭。

(二)批判杜林在时空无限性上的错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时空无限性同数学上的无限序列不是同一回事;第二,杜林的有开端而无终点的无限性的证明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是把要证明的东西当作前提;第三,无限性是一个矛盾,是充满种种矛盾的。

(三)批判杜林割裂时空与物质关系的错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和物质不可分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不能把时间与显著变化直接等同起来,杜林的“原始的自身等同状态”理论必然导致神创论。

六  自然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

(一)批判杜林在天体起源和演化问题上的关系,阐述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

杜林认为,康德的“星云假说”是一个极端模糊的概念;宇宙天体的演化应该先是有一个绝对不动的“物质自身等同状态”,后经过一个“从静到动的桥”,才开始有的运动,并且其中不能有任何矛盾。

恩格斯批判,这种运动观的错误在于:第一,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康德的“星云假说”是从哥白尼以来的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杜林的宇宙原始状态是“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的说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歪曲;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批判杜林在物理学方面的错误

杜林认为,静止是“不能用机械功来计量的”,因为这会失去“从静到动的桥”。恩格斯认为,杜林的观点违背力学常识,静止状态是可以用机械功来计量的。

   (三)批判杜林在化学上的无知

恩格斯认为,杜林所指的自然界的三个不变律只是重复的众所周知的物质不变或运动不变的事实,没有提供任何有新价值的东西。

七 自然哲学。有机界

(一)批判杜林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庸俗进化论和唯心主义目的论的观点

杜林认为,从无生命向有生命转化过程中没有质的飞跃(庸俗进化论);生命起源是合乎目的的(目的论)。

恩格斯批判到,物质运动形式的转变是质变的飞跃,飞跃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向另一种物质运动形式转化的“决定性的转折”。杜林是片面地借助于黑格尔讲的目的论从观念上使无机界转到有机界。

(二)批判杜林对达尔文学说的攻击

杜林认为生存斗争是达尔文“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经济学搬进自然科学”,这是对达尔文生存斗争说的歪曲。他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是从“虚无中得出自己的变化和差异”,这种看法是对达尔文学说的歪曲。他认为,达尔文的遗传理论是断定整个有机界从“一个原始生物引导出来的”,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他的目的是要否定达尔文学说的科学性。

(三)揭露了杜林在生物进化理论上的无知和自相矛盾

八 自然哲学。有机界(续完)

(一)批判杜林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自命不凡,阐明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有机体的形成是发育,而不是组合

(二)批判杜林在对生命理解上的错误

1、杜林的观点:

  第一,生命是从“真正分化开始”的,只有在物质循环是从“一个内在的点”开始,按照一种可以转化为“较小形体上的胚胎的形态”,通过“特别管道来实现”,才是真正的生命;

第二,所有生命体“都是以一个简单的类型为基础的”,生命的一般过程的特征是“进行新陈代谢”;

第三,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感觉,动物是从植物发展出来的。

2、恩格斯的批判:

  第一,杜林提出的生命的标志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生命“是从分化开始的”就得宣布整个原生生物界不是生命;如果只有胚胎才有生命,那么一切有机体都不是有生命的了;如果只有通过“特别的管道”来实现物质循环的才有生命,那么大多数腔肠动物都是无生命的;如果必须“有一个内在的点”才有生命,那么没有心脏的动物和植物就不是生命了;

第二,细胞不是生命的基础,新陈代谢不是生命体独有的特点;

第三,感觉不是动植物的区别,认为动物是从植物发展出来,说明杜林是无知的。

(三)阐明了生命的定义和本质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 

九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在这一章中,恩格斯批判了以“永恒真理”为理论依据,并于抽象的永恒的道德原则的唯心史观谬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一)揭露杜林在思维、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谬误

第一,揭露了杜林割裂思维和语言关系的谬误;第二,揭露杜林在道德观和真理观上的谬论。杜林在道德观和真理观上的谬论为:道德原则是永恒的;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

(二)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真理观,阐明了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恩格斯阐明了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杜林宣扬“永恒真理”,其目的就是妄图要人们承认在社会历史领域存在永恒道德。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关于道德原则永恒不变的谬论时,阐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首先,道德具有历史性:“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的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其次,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统治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未来利益。”

十 道德和法。平等

这一章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平等观,阐述了平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阶级实质,阐述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是消灭阶级。

(一)批判杜林的平等观

1、批判杜林建构平等理论的方法

(1)杜林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基本形式一样”。

(2)恩格斯批判了这种方法,认为,第一,这种方法是先验主义方法的变种。先验主义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事物,而是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第二,揭露杜林关于道德和法的学说的阶级实质。恩格斯指出,现实的道德和法的观念是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反映,杜林的道德和法的学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批判杜林的“平等公理”

(1)杜林的平等公理是:“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是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

(2)恩格斯的批判:第一,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第二,用两个人去解决社会问题,是从18世纪思想家那里抄袭过来的;第三,杜林抽象地谈论人和平等。恩格斯指出,杜林的两个人是摆脱了一切现实和社会关系的人,是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的人,是抽象的人。

3、批判了杜林所谓不平等起源于暴力的谬误

(1)杜林的观点:杜林认为不平等起源于暴力,人类以往的历史就是这种应受斥责的不正义的历史。

(2)恩格斯举例来批判:第一,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罗梭认为,不平等和奴役是私有制的产物;第二,恩格斯假定两个船破落海的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组成社会,由于素质的差异,一方能使另一方处于服从的地位;第三,在欧洲中世纪里,自由农自愿向封建主交出土地以求保护;第四,普鲁士被拿破仑两次战败,当时的农民为了得到领主的保护,向国王请愿,要求让他们继续处于奴役的地位。

4、揭露杜林平等观的自相矛盾。

杜林的平等观是从抽象的人出发的,因此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中,他一方面主张两个人是完全平等的,一方面又不得不做出退让,承认两个人在生理上、道德上、精神上的不平等。

(二)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

1、平等的阶级内容和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平等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要求平等的实际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要反对资产阶级的平等,提倡无产阶级的平等。确定无产阶级科学的平等的内容,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鼓动的价值”。

2、平等的历史发展

平等的历史发展表现为古代的平等观念、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1)古代的平等观念:原始社会中,早期的平等观念是人人应该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后期,演变为“最多只谈得上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妇女、儿童和外地人自然不在此列”;在奴隶社会中,不平等观念占统治地位;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在罗马自由民内部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它是保护私有制的最典型的法律;从公元4-6世纪,日耳曼入侵西欧建立了社会和政治等级制度,平等观念被消除。

(2)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不受任何限制的商品生产者,要求有以平等的权利进行交换。这样,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提出了反对封建特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种平等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的实质是为资产积极利益服务。

(三)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

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也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平等观的根本要求有两层意义:第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能表现是自发地反对一切社会不平等;第二,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平等观鼓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积极。

十一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这一章,恩格斯主要批判了杜林在自由和必然关系上的观点,同时还批判了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庸俗的人生哲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基本思想。

(一)揭露杜林在法学上的狂妄和无知

1、揭露了杜林自吹的主要目的

在法学上,杜林自吹自己的观点“是以最深入的专门研究为基础的”,恩格斯认为,杜林自吹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第二,贬低马克思,抬高自己。

2、揭露杜林在法学方面的超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是由经济的原因引起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法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杜林却脱离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来研究法学,否认法的阶级性。他为了建立国家,又使用的“第三人”,因为只有三个人才能建立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揭露杜林在法学上的无知

杜林认为拉萨尔是“由于策动首饰匣未遂而被控告,但是没有作出判决,因为那时还容许所谓由法院宣告无罪……这种半宣告无罪”,恩格斯指出,1848年审理这一案件的莱茵省法院,实行的是法兰西法,而法兰西法中根本没有“策动犯罪这种不确切的范畴,更不用说什么策动犯罪未遂了。”

(二)批判杜林关于自由和必然关系的谬论,论述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1、杜林的自由定义

第一,自由是“理性的认识把人拉向右边,非理性的冲动把人拉向左边,而在这样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真正的运动就按对角线的方向进行”。第二,自由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知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所有这些动机,尽管会察觉到行动中可能出现对立,总是以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起着作用。”第一个定义,认为自由完全脱离了客观必然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第二个定义,认为自由完全受制于必然性,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因此,杜林的自由定义是自相矛盾的。

2、道德和法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德和法的问题”。可见,承认人的行动自由,解决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是建立道德和法的学说的前提。

3、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自由和必然关系的唯物主义改造,指出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三)批判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庸俗人生哲学1、批判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

杜林认为历史是谬误、无知和野蛮、暴力和奴役的历史,是令人厌恶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恩格斯批判到:第一,这个“太古时代”是“全部以后的更高的发展基础”,克服了“将来联合起来的人们永远不会在遇到的那些困难”;第二,未来的历史同现在相比将会有空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但杜林在这个我们现在所处的他认为不成熟的幼稚的社会状态,企图分析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以适用未来的历史发展,这无论如何是非常奇怪的。

2、批判杜林的庸俗人生哲学

杜林认为通过从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转变,生活的幸福指数才能够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差异规律”。恩格斯批判到,杜林仅仅是把人们在一些生理小册子上都能读到的有关刺激反映的生理知识,作为自己的“独创”,并命名为“差异规律”。

十二  辩证法。量和质

在这一章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对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的歪曲和攻击,阐述了这两大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一)批判杜林否定矛盾点的观点,论述矛盾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对杜林否定矛盾观点的批判

杜林否认矛盾,认为矛盾=背理,因为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能出现的。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第一,杜林是用常识的思维来看待矛盾的,但是常识不能等于科学;第二,矛盾在哲学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想反对它,必须提出有力的证据;第三,杜林否认矛盾的思想根源在于,他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考察事物。

2、提出“运动本来就是矛盾”的论断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指明了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是运动的实在内容,运用是由矛盾引起的,也是通过矛盾表现出来的,运动就是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

3、论证矛盾存在的客观普遍性

恩格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他用很多例子说明了矛盾是在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中客观普遍性的存在。

(二)批判杜林攻击《资本论》中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思想

杜林认为《资本论》中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是“一切可以在每一个东西中寻找,而每一个东西可以在一切中寻找”,“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一个东西”。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批判,第一,杜林一方面否定这一方法,一方面又运用这一方法来推断《资本论》第2、3卷的内容;第二,杜林的攻击是别有用心的;第三,杜林的真实目的是要推翻《资本论》所得出的结论;第四,杜林攻击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对别人扣帽子和谩骂的方法。

(三)批判杜林对质量互变规律的攻击,论证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1、杜林对质量互变规律的攻击

杜林认为,黑格尔关于量转变为质是混乱的模糊概念,马克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是根据黑格尔“量转变为质”的公式硬套出来的。恩格斯指出,货币转化为资本需要以一定的量变为基础,马克思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是来源于经济事实的,不是用黑格尔的公式套出来的。

2、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恩格斯列举了物理学、经济学、化学、军事学等科学领域的事实,论证了这一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彻底否定了杜林对这一规律的攻击。

十三  辩证法。否定的否定

在这一章中,恩格斯回击了杜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攻击,指出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述了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一)回击了杜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攻击,指出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杜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攻击

第一,马克思把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当成了证明的工具,并运用这一工具才得出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否定之否定是从宗教中抄袭来的荒唐的类比;第三,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所有制”。

2、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杜林把辩证法看成是单纯的证明工具,这是对辩证法本性的额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从客观世界中概括出来的,它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适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恩格斯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每日每地都在发生的过程”,他通过植物、动物、地质学、数学、社会历史和哲学发展的过程,论述了这一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在此基础上,他还指出具体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有其特殊性,因此,既要把握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更应具体地分析每一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同时,恩格斯在论述这一规律的过程中,给辩证法下了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论断,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深化。

(三)论述了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是在肯定和否定的绝对对立中思维,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否认否定形式的多样性。

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的过程就是事物不断从低级到高级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否定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也是包含否定的肯定;事物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否定形式的多样性。

十四  结论

是恩格斯对杜林《哲学教程》批判的总结。指出杜林在该书所许下的诺言一个也没有“履行”,所论证的问题都是“欺人之谈”,所采取的方法或是唯心主义或是形而上学的。他歪曲、污蔑和贬低别人的思想,抬高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江湖骗子”。


















主编|刘宁宁        副主编|陈月颖
责任编辑|高晓娟       本期校对|张力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