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203)《自然辩证法》(节选):【1878年计划】、【历史导论】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列微讲堂 Author 曹珊

文献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自然辩证法》(节选):【1787年计划】、【历史导论】(第401-432页)。

经典名言:

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研读笔记:曹珊


















【1878 年的计划】

【1878 年的计划】是恩格斯写完《反杜林论》以后,为《自然辩证法》拟定的具体计划,第一次以详细提纲的形式确定了整部著作的结构。包括历史导论、辩证法、各门科学的联系、关于各门科学及其辩证内容的概要、认识的界限、机械论、原生粒的灵魂、科学和讲授、细胞国家、达尔文主义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说等11个大方面。

历史导论

[历史导论]——《历史》

《历史》这篇札记是《导言》的初稿,一共分为8个自然地段,1-6段在文稿中被恩格斯用一条垂直线划掉了,因为恩格斯已在《导言》的第一部分中利用过。接下去的两段也部分地用于《导言》的第二部分(第418-426 页) ,但在手稿中并未划掉。

第1-2段恩格斯概述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历史背景,指出现代自然科学“是唯一可以称得上科学的自然科学”。

第3段论述了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问世,标志着自然科学向神学发出“独立宣言”,力图突破神学的禁锢。

第4-5段论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科学成就,指出这一时期科学研究在自然观上的局限——“自然界根本不被看做某种历史地发展着的、在时间上具有自己的历史的东西人们注意的仅仅是自然界在空间的广延性,各种不同的形态不是前后相继地而只是彼此并列地被组合在一起”。

第6段指出了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保守自然观的突破。

第7段论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遵循自身规律的,这种运动必然产生“思维着的精神”即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

第8段指出人与动物不同,不是被动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主动的创造着自身的生活条件。

[历史导论]——《导言》

《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中第一篇较完整的长篇论文,根据恩格斯在《导言》中提及的细胞、蛋白质等时间信息,可以推断出《导言》的写作日期是 1875年底或 1876年上半年。《导言》的第一部分(1-14段)可能写于1875年 11 月或12月,第二部分(15-33段)可能写1876年上半年。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导言》再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15段,其中分为三个小部分,分别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指出了现代科学研究在自然观上的局限,以及详细论述了自然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对旧有的、僵化的自然观的突破历程。

在1至4段,恩格斯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恩格斯指出,现代的自然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唯一的到科学的、系统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研究。它发端于15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恩格斯将那个时代称为“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其特征是建立了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艺术、文学、自然科学都蓬勃发展,教会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同时涌现了大批博学且具有实践精神、革命精神的伟大人物,比如达芬奇、阿尔布雷希特·丢勒、马基雅弗利、路德等,恩格斯赞美他们“具有成为全面的人的那种性格上的丰富和力量。”

自然研究在当时是在革命中发展着的,“是彻底革命的”,以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阐述宇宙的太阳中心说为标志,自此自然研究不断向教会权威发起挑战,并逐步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研究的早期,主要工作为掌握现有的材料。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有数学方法的确立、固体力学规律的掌握、天文学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以牛顿对从物质的普遍运动规律的角度对已有规律进行总结概括以及林奈对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研究完成为标志,力学、数学这些最基本的自然科学总结研究整理工作完成。但是对化学、古生物学、生物学的研究尚未开始或尚无显著成果。

在5至8段,恩格斯指出了现代科学研究在自然观上的局限。这一时期的自然观是保守的自然观,即“在这个自然界中,今天的一切都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仍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模一样。”从科学与神学的关系来看,科学还被禁锢在神学之中,远远落后于古希腊。恩格斯揭示了这种落后自然观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由于学科分工不同,大都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自然研究都只“自顾自”的发展着,彼此研究相互独立,所以自然科学没办法从整体上得以把握,极少数科学家没有被学科研究的分工“夺走纵览全局的眼力”。科学家们不能从自然界本身出发,解释为什么会有如此精妙、精准的自然规律,于是只能诉诸于神学,“自然科学往往只能以万物的创造者对此负责来回答”,“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和目的性的思想。这种错误的观点影响深远,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虽然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没有挣脱神学的禁锢,但是以斯宾诺莎到法国唯物主义着为代表的哲学家却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

在9至15段,恩格斯论述了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上述僵化自然观的超越。恩格斯认为,第一个突破口是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论》的出版,康德提出地球和太阳系是在某一时间自然生成的,不是固有存在的,“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

第二个突破口是地质学的发展,证明了“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现今的表面以及在这一表面上生存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代表人物是赖尔。

第三个突破口是物理学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多位物理学家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代表人物是迈尔、焦耳和格洛夫。

第四个突破口是化学的发展,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代表人物是拉瓦锡、道尔顿。

第五个突破口是生物学、古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的进步,运用比较的方法,证明了物种并非不变的,代表人物是在卡·弗·沃尔弗奥肯、拉马克、贝尔、达尔文。

随着物理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的发展,旧有的僵化的自然观逐渐被打破,新的自然观得以确立,“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新的自然观与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一致,但是新的自然观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结果上。 

第二部分为第16段到第25段,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论述了从宇宙天体运动到地球生态体系形成再到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

16段—23段中,恩格斯在辩证自然观的指导下,首先阐述了宇宙、宇宙岛、太阳系、以及恒星、行星、卫星天体运动变化规律,各天体的物理运动形式交替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化学亲和性开始起作用”,开始发生化合作用。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大气层和地面悄然变化,逐步形成了适于原始生命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蛋白质到细胞到演化为植物、动物,动物又演化出不同的纲、目、科、属、种,在脊椎动物中,逐渐演化发展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

24段—25段,论述了人的产生到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的过程。首先,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演变的产物,“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手和头脑的进化对人摆脱动物属性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方面,“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另一方面,头脑的发展使人得以产生意识、认识自然、运用规律,进而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其次,恩格斯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一方面,“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书写历史;另一方面是纵观历史发展进程,恩格斯也指出,目的和结果之间往往也存在极大的出入,“未能预见的作用占据优势,未能控制的力量比有计划运用的力量强大得多。”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一人类最重要的历史活动,“还被未能控制的力量的意外的作用所左右”,在这里恩格斯从自然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虽然人们的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却日益困苦,改变这种残酷现实的唯一手段是采用“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时期中,人自身以及人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都将突飞猛进,使以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第三大部分是26段到33段,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总结。恩格斯从观念形式上对自然科学进行总体性把握,完成了近代科学家没有完成的事业。

恩格斯指出,首先,物质是客观的,而非取决于造物主的妙笔神功,其产生、发展、灭亡都有其自身规律。其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同时物质的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它也是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乃至意识。”自然界中,从宇宙天体到人,物质的每一种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但是物质的运动是永恒循环的,“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最后,自然科学发展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用联系、变化、发展的眼光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在现代自然科学必须从哲学那里采纳运动不灭的原理,离开这个原理它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历史导论]——《札记和片断》

第一部分恩格斯首先论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的需要决定的。“以前人们只夸耀生产应归功于科学,但是科学应归功于生产的事实却多得数不胜数”。古代科学研究由于生产需要就限于天文学、数学、力学。直到公元前30年到公元395古希腊罗马时期,才有了精确和系统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区分开物理学和化学,对生物学等学科则还尚处于蒙昧阶段。中世纪,科学研究停滞了。中世纪以后,科学重新兴起,并飞速发展。恩格斯指出四点原因,一是工业的巨大发展,二是欧洲联系的密切,三是地理上的发现,四是印刷机的发明,这些原因使系统的实验科学的形成成为可能。此后,数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生物学、地质学逐渐发展。

第二部分恩格斯指出,古希腊哲学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古希腊人的整个宇宙观具有素朴唯物主义的性质,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古希腊哲学家往往力图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比如如泰勒斯就在水里去寻找,阿那克西曼德把空气当做本原,赫拉克立特设想是火。但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有局限,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并且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虽然具有唯物主义性质,但也包含着分裂的思想。

















主编|刘宁宁        副主编|葛倩倩
责任编辑|王佑华       本期校对|王泽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