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人本色 | 书生王沪宁的书单

中社学人 2022-09-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群学书院 Author 群学君


青年王沪宁(右二)


除夕之夜,39岁的王沪宁教授根本不会想到,这将是他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最后一年,而“人生的光明和辉煌”,或许才刚刚开始。
1 1994年2月9日,农历除夕。 39岁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王沪宁教授,选择窝在家里追剧的方式度过旧历年的最后一天。他追的是《过把瘾》。 这部王朔编辑、赵宝刚导演、王志文、江珊主演的故事剧,可能是当年最火的电视之一。从一个星期前,王沪宁就开始追这部剧,每天凌晨一集,一集不落,到除夕这天,正好是大结局,两集连播。 年轻的王沪宁显然被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恨深深吸引,大结局之后,他松了一口气,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最后两集,看出一些光明和辉煌来。人生不能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社会也不完全是一些玩世不恭的人。两位主人翁终于认识到真爱,于是重新结合在即……在热烈的吻中男的倒了,一切是那样自然,很感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中需要的生命的光明和辉煌。 午夜,王沪宁走上屋顶,和家人一起放了1000响的鞭炮,在“世界沸腾起来时”,他却说自己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实际上,现实生活里的王沪宁,一切顺风顺水。一个月前,他刚刚买了新房子,研究事业也蒸蒸日上。这位还不到40岁的青年学者根本没有想到,这将是他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最后一年,而“人生的光明和辉煌”,或许才刚刚开始。

青年王沪宁(右) 2 其实王沪宁早已是沪上乃至全国文教界的名人。 九年前的1985年9月5日,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签署文件,王沪宁正式晋升为副教授,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五天以后,这位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教师节。 有一类学者,从来都是早熟的。十年后王沪宁在日记里披露,早在1985年前后,当他还是复旦国政系政治学教研室一个没有任何职称的普通青年教师时,就已经有了政治学的“复旦学派”的构想。 真正让王沪宁名扬天下的,是几年后他两度带领复旦大学辩论队,参加亚洲大专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 特别是1993年在新加坡的“狮城舌战”,复旦方面是“举校体制”,朱维铮、葛剑雄、张汝伦……三十几位教授轮番给六位队员上课,最后的决赛,杜维明、金庸坐镇评委席。复旦一举夺魁,顾问王沪宁一举成名。

青年王沪宁(右) 3 从新加坡回来后不久,1994年早春,王沪宁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十大科教精英,与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剧作家余秋雨、科学家陈竺等。领奖时,王沪宁说,我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写几本好的书,多教几位好的学生。而他自己最为珍视的头衔,是“读书人”。 当年他的调教出来的最佳辩手蒋昌建后来解释说,别以为“读书人”仅仅是一种谦逊,真正够格称得上是读书人的恐怕没几个。偶尔会炒几个拿手菜的很多,但真正称得上好厨子的,天下能有几个? 说来也有意思,青年王沪宁最爱夜深人静读闲书。 1993年,小说《废都》出版,举世哗然,这本堪称石破天惊的小说也曾出现在王沪宁的案头,相同类型的小说,他也读了不少。 比如他读洪峰的《苦界》,“床上动作似乎也太多了些,但比废都少一点,这是畅销书的初级阶段,没有写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比如他读老村的《畸人》,“有点故意描写原始的性感觉和骚动,文风很有意思,用西部语言写的,不乏诙谐和幽默”。 比如他读哲夫的《天猎》,“主体是人的欲望和人的生命的不能理解,写作方法是后现代色彩的,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比如他读老贾的《帝京》,“《废都》之后看《帝京》,主要人物也是《废都》中的,文风和手法也模仿《废都》,但是这本书在艺术和境界上均不高雅”,“关于□□□□□的手法,真想写一本书,前面写百来字,然后是作者删去四十万字”。 4 小说当然只是为了消遣,学者王沪宁的书单上,主要当然是严肃的学术著作。 比如他深夜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感叹这本书的深刻;比如他讲“行政管理”课程,就和学生一起读《论语别裁》,讲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就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比如他讲市场经济,就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由此反观中国市场经济的二律背反;比如他读东方哲学,却是从毛姆的《刀锋》下手,一直上溯到《顺生论》;比如他解读中国历史,就读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和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却不盲从所谓名家…… 心情好的时候,王沪宁也写诗,都是七律。比如他下北戴河,“世间久有沧桑水,洎古默纳猎鱼帆”;比如他上山海关,“一关国门龙头竖,万里胸襟碣岩留”……这时候你会觉得,在这个以研究西方理论见长的学者内心,依旧保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雅致与情怀。 5 以下是见诸日记的1994年王沪宁的读书、观影记录。当然不完全,但是管中窥豹,约略可以看出一位读书人的心路历程。 学术著作《文化•伦理与管理》(成中英)、《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国际政治学会论文集》、《政治稳定》(中国政治学会论文集)、《论语别裁》(南怀瑾)、《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尼采)、《交往和社会进步》(哈贝马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达尔)、《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诺齐克)、《文化与国际关系》(荣苏克)、《世界的混乱——变革和继承的理论》(罗斯诺)、《民主主义和国际社会》(梅耶尔)、《文化战略》(皮尔森)、《逃避自由》(弗洛姆)、《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卡尔.波普)、《停滞的帝国》(佩雷菲特)、《中国大历史》(黄仁宇)、《顺生论》(恰托巴底亚耶)、《经济学》(萨缪尔森)、《金赛性学报告》、《秘戏图考》(高罗佩)、《人的问题》(杜威)、《现代化新论》(罗荣渠)…… 小说《北回归线》(米勒)、《射雕英雄传》(金庸)、《苦界》(洪峰)、《纪实与虚构》(王安忆)、《土街》(亦夫)、《热爱生命》(程海)、《曾国藩》(唐浩明)、《天猎》(哲夫)、《帝京》(老贾)、《新十日谈》(无名氏)、《媾疫》(亦夫)、《却普生博士》(华莱士)、《女妖岛》(华莱士)、《金房子》(华莱士)、《丑巷》(青汶)、《城北地带》(苏童)、《刀锋》(毛姆)…… 非虚构《神坛下的林彪》(闻峰)、《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权延赤)、《邓小平在1976》(青野)、《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萧心力)、《未来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第三只看中国》(洛伊宁格尔)、《斯大林时代的谜案》(奥费申柯)、《谁是丑陋的中国人》(梁晓声)、《毛泽东的秘书们》(叶永烈)、《苦难与风流:老三届人的道路》(金大陆)、《生命特异现象考察》(柯云路)…… 影视作品《北京杂种》、《京都纪事》、《往事》、《异形》、《危险的关系》、《过把瘾》、《都市情话》、《国际女郎》、《十天的困惑》、《推上断头台》、《轮回》、《基督之最后诱惑》、《以父亲的名义》、《辛德勒的名单》……


群学书院今日荐书


《政治的人生》

王沪宁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政治的人生》是王沪宁的个人日记,如王沪宁所说: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致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文章来源:群学书院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