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旭东: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核心政治概念研究

中社学人 2023-08-2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负责人推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张旭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核心政治概念源流考证”(批准号:15BDJ052)、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虎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批准号:15CKS032)、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秦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批准号:15AKS012)于2021年先后结项,等级优秀。现分 3期将他们的治学自述刊载。 

 ——编 者




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核心政治概念研究



  罗荣渠先生在其代表作《现代化新论》中曾开宗明义强调:研究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首先弄懂它所使用的基本术语。可见,从学术层面看,对基本概念的考察和分析是研究一切理论问题的起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概念,一方面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社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可以充当社会结构变化的“助推器”。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观念领域,引起人们观念领域巨大变化,并由此相继产生了众多的政治概念。对这些政治概念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我们从概念史的角度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生活的变化,也可为未来政治概念的发展趋势提供前瞻性的预测。
  正是本着这样的学术关切,2015年6月,我申请并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核心政治概念源流考证”(批准号:15BDJ052),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与写作,最终在2021年3月结项,结项结果等级为优秀。这个结果要归功于整个研究团队。下面简要谈几点研究体会,以期学界同仁参考和批评。


 
 前提:构建课题的“四梁八柱”
  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无非就是强调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和有准备的。课题研究,也是一项人类重要活动,因此,在研究之前,“四梁八柱”(课题框架)必须在自己头脑中建成。

  就本课题而言,表述中国共产党行为的概念范畴,通常浓缩为理论上的政治语言或政治术语。这些概念大都因政治需要应运而生,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政治主题、中心任务、战略重点、策略方式等。这些政治概念除了经济性、社会性的功能外,都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功能。政治概念的变迁必然反映着政党思想的演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许多主导重大变革的核心概念,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等。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概念很多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创新,要穷尽一切概念,不可能也不现实。另外选择太多的概念来着手可能就会泛泛而述,选择过少的概念可能就会偏离主旨。最后本着“多也无力,少也无力,不多不少刚刚好”原则决定梳理和考证15个政治概念,即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改革开放”;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目标:“中国梦”;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目标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之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治党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内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选择这些概念来研究,一是因为它们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常重要的概念;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架构主要是围绕这些诸如主题、主线、动力、目标等展开的;三是希望通过“若干”考证和梳理推动学界对政治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概念的研究。这15个政治概念就是课题的“梁”和“柱”,研究过程中,始终围绕“梁”和“柱”来谋篇布局,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棒。课题“四梁八柱”的勾画一是要围绕课题的主旨来规划;二是“梁”和“柱”之间“时空”要合理,逻辑是“梁”“柱”之间的穿针和引线;三是“四梁八柱”的搭建一定要得心应手,始终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既能上得来,又能下得去。


 
 关键:找准研究的“桥”和“船”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课题研究要成功达到彼岸,找准“桥”和“船”尤为必要。

  就本课题而言,一开始设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来梳理15个政治概念,但是一味地文献堆砌就会显得整体研究呈现史料性强、学理性弱的毛病,而“概念史”研究方法能解决这个不足,故决定采用“概念史”研究方法作为通篇主要的研究方法。据考证,“概念史”一词首先是黑格尔提出来的,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受到思想史家们重视并有突破性进展,是20世纪中叶以后。此后,在“概念史”研究领域形成了两大代表性学派。一是以考斯莱克为代表的,侧重于从社会史方面研究概念,人称“海德堡学派”;另一派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侧重于语义学方面研究概念,人称“剑桥学派”。二者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概念的形成、演变来揭示历史变迁。德国学者斯特凡·约尔丹指出:概念史斡旋于语言史与事件史之间。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概念与实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偏移性或差异性。中国学者方维规也指出:概念史探讨概念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社会影响,推究政治和社会群体运用特定概念的典型张力,分析时代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变化。

  近年来,作为一门全新的研究方法,概念史逐渐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已经尝试将概念史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内学者冯天瑜、方维规、李宏图、孙江、金观涛等人在概念史的译介和探索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对“封建”本义进行了考证并对“封建”概念的泛化进行了质疑。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围绕有关“近代社会—国家”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考证。但总体上说,中国的概念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近代史和思想史而言,中共党史学科的“概念史”研究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概念的探究上,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核心政治概念的探究更是薄弱中的薄弱。

  “概念史”着眼的是“概念”,关注的是“历史”。就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时段而言,就是要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主导政治和文化重大变革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这些重要概念的形成、传播、认同和使用的源流进行深入探讨,来丰富和增进人们对于改革开放时期整体历史的认知。

  在概念史研究中,“历时性”和“共时性”成为其使用的基本方法。所谓“历时性”主要是从时间纵向来考察概念的“历史性价值”,“共时性”主要是指从空间横向上来考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就需要研究者对同一概念变迁的“历史时段”和空间范围内的“系统要素”进行“诊断”。就改革开放以来核心政治概念而言,理解它们的最好方法是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考察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如何被不断重新定义的,是如何演进并表现出变化和断裂的。要系统总结这些政治概念的生成背景,剖析其“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变迁规律。方维规强调:“在概念史研究者看来,概念史研究方案依托于两个理论前提:一是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在概念中得到表述和阐释;二是这些概念本身有着自己的历史,走过不同的历史时期。”

  当然,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独木桥”或“单人船”的现象,研究过程中都采用了多元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比较法、文献法等等。众多的方法当中一定有一个主导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学理性强或弱往往通过主导的研究方法来体现。人文学科的课题研究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用政治学的原理来研究中共党史、符号学的原理来研究新闻传播等等,往往会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


  保证:组织分工协作的“战队”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课题研究过程中,孤军奋战或各自为战往往效果不佳,团队分工协作非常重要。就本课题而言,研究团队当中就包含了三位从事其他专业研究的专家。和传统史学的以精英思想和文本为中心的研究方式不同,概念史的研究则以某一时段相关文献中表达某一观念的关键词为中心。这就要求尽可能占有丰富而广泛的涉及国家、社会、政党的重要文本,利用数据库找出该词或词组的所有例句,并按不同年代的使用次数做出统计。这个任务就是由一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老师完成的。另外,概念史方法,融会了历史学和社会学方法以及脱胎于语言学的语义学和名称学方法。本着这样的研究范式,在研究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所以研究团队当中就包含了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和一位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学者。需要强调的是,研究团队当中包括了6名在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们思维敏捷,对学术前沿问题有很强的灵敏性。他们在资料的收集、数据库的分析和成果的初步写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学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当然,学术研究切忌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课题2015年6月立项,期间两次申请延期,前后经过6年才得以顺利完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题研究者当需牢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警世贤文,真正沉下心来,全心泛舟书海,才能打磨出有分量的作品。




本文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本次转载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