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继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之后,我国高校成立的又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部!

中社学人 2022-09-09



本期导读


近日,从山师马院官网获悉:2022 年,为加快提升学科与专业竞争力,山东师范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系(含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系分别独立设置,哲学系成为独立设置的教学科研单位。


这是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之后,我国高校成立的又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部。


山东师范大学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团中央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依托单位、首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欢迎报考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SCHOOL OF MARXISM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0年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就设立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1960年2月新建政治系,担负起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历经多次学科院系调整, 2011年3月原政治法律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马列主义教研部合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学院获评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团中央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依托单位、首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2022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哲学系(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 组建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



师资队伍

TEACHERS GROUP »

目前,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11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7人,合作导师8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47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69人。学院教师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等国家级人才称号7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荣誉称号4人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0人次;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等12人次。

专业介绍

MAJOR INTRODUCTION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特色    

山东师范大学是1984年全国首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12所院校之一。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重点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强,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人才培养质量高,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6年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连续两次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尚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整合能力;胜任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胜任教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终身学习、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区域内优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核心课程    

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法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文化学概论、中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提前批录取,学位授予门类为法学。专业师资力量强,人才培养理念先进,釆取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职业素养、团队意识、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山东省高峰学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度与学术影响力较高。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为指导原则,采取本硕博一体化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人才;培养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且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与高尚道德品质的治国理政人才;培养能在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宣传、学校教学、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    

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法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导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世界经济概论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2022年新增招生专业,属非师范类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法学。本专业所依托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为新增一级学科,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授权点下已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博士点、硕士点,学科与专业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党史党建或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素养,能在学校、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共党史党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思想宣传、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    

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法学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科学社会主 义、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导读、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政党政治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概论、史学理论与方法等。


人才培养

PERSONNEL TRAINING »

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着眼未来,重视并着力构建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师资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有交流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合作学校交换生项目、假期出国游学项目、台湾友好学校交流项目、海外助翔拓展等活动,到境外学习、交流、访问,提升国际化视野、培植创新精神。学院还积极邀请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等国外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拓展学生的国际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

优秀校友    

70多年来,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等方面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很多优秀毕业生成为学校教学骨干,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学生获奖    

近年来,学生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百佳团支书、自强之星标兵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奖励与荣誉称号。


考研就业    


近年来,本科生考研率在50%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都在99%以上。2020和2021年考研中, 学院捷报频传,成果丰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255人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考取985、211高校171人。其中,学院2020年5个宿舍集体读研,成为同学间的一段美谈。





  哲学系简介INTRODUCTION TO PHOLOSOPHY DEPARTMENT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学科与专业发展基础扎实。1960 年学校成立政治系,下设哲学教研组,1984 年起与山东大学哲学系联合招收和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 年获批外国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 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 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哲学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7 年,为了加强哲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政治法律学院设立哲学系;2019 年,哲学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调整至公共管理学院。2022 年,为加快提升学科与专业竞争力,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系(含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系分别独立设置,哲学系成为独立设置的教学科研单位。

    本系设有哲学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和美学五个二级硕士点招生。设有中德莱布尼茨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宗教事务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历经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断建设,现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人学”“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儒学与齐鲁文化” 等诸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并产出了具有一定海内外学术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 项、省部级项目 17 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 10 余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史哲》《自然辩证法研究》等CSSCI 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项。



师资队伍

TEACHERS GROUP»



本系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7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入选者2人,齐鲁文化英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学校东岳学者拔尖人才称号2人。专业教师中90% 有博士学位,10余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现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学术声誉与生态、拥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业介绍

MAJOR INTRODUCTION »

专业特色

本专业和学科迄今已有近 40 年的历史,是山东省属高校中最早建立哲学系、最早招收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单位。哲学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在多年的积累中已逐渐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西方近代哲学、宗教哲学等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学生培养方面, 在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突出原著、原文的教学,培养学生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拥有教学实践基地 20 余家,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建有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通晓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精通,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伦理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哲学概论、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美学、科技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原著导读、外国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专业外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学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从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及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中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并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输送优秀硕士生和博士生。学生学风端正,历年毕业生就业率为 100%,考研率在 40% 以上。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就业。











信息来源: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次转载来源:思享前沿微信公众号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