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汉考古》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 2020-08-18


目录

3 湖北省郧县周家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12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5、M6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33 湖北荆门沙洋县余湾楚墓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沙洋县文管所
49 良渚文化漆器初探

李娜
57 从二里头文化设防聚邑看夏王朝的控辖模式
李鹏辉  井中伟
68 晚商西土考古学文化变迁与社会管理的认识
张天恩
76 新见三件“叔休”器及相关问题

韩炳华
83 从“牝鸡无辰”到“共牢合卺” ——由考古学统计资料看东周女性贵族社会地位之变迁

杨文胜  王芳  殷睿
93 郢城遗址的年代与性质新证
王建苏  刘建业  王潘盼  朱江松

100 商周青铜器铸后制铭工艺考证
杨欢  杨戬
107 孔头沟遗址铭文芯与西周铭文制作方法
郭士嘉  种建荣  雷兴山
115 嬭加编钟铭文补释并试论金文所见曾楚交往的政治辞令

吴冬明
121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新编(二则)
何有祖  李志芳
125 赣闽地区夏商考古研究的重要基点——《角山窑址》读后

豆海锋  刘威






摘要


●考古发现

湖北省郧县周家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摘要:周家坡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小细峪村1组,埋藏于汉水支流龙门河右岸第Ⅱ级阶地上。其石制品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小类以硅质灰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其它岩性较少;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且占绝对优势,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核利用率不高;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刮削器,手斧只有1件;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双向加工的石器不多。

关键词:周家坡遗址;石制品;手斧;旧石器时代晚期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5、M6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共清理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80余座。其中M5、M6并列位于墓地北部,相距3米,规格较高,出土数量较多的铜器、玉器等遗物。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5、M6为夫妻异穴合葬墓,M5为鄂侯夫人墓,M6为鄂侯墓,年代为西周晚期晚段,对揭示西周晚期南阳盆地鄂国文化面貌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夏饷铺鄂国墓地;M5;M6;鄂侯墓;鄂侯夫人墓;西周晚期

  

湖北荆门沙洋县余湾楚墓发掘简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沙洋县文管所

摘要:余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在此共发掘楚墓57座,本文选取其中9座予以介绍。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年代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晚段。随葬品以陶容器为主,包括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两大类,其中M25所出之具有越文化特征的硬陶罐在江陵地区发现不多。铜器包括剑、戈、矛、箭镞、斧、削刀等。这批墓葬为研究江陵地区楚墓、楚文化及其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荆门;余湾墓地;楚墓;春秋战国

 

 



●考古研究


良渚文化漆器初探

李娜

摘要:漆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类之一,本文从胎质、漆色、髹饰技法和纹饰等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漆器的工艺特征,并根据出土单位认为墓葬出土的漆器应为仪式用具,填嵌玉石的漆器可能是财富和身份的一种标志,非墓葬单位出土的漆器应为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漆器制作技术继承了长江下游更早的史前文化漆工艺,并有较大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良渚文化;漆器;工艺特征;性质

 

从二里头文化设防聚邑看夏王朝的控辖模式

李鹏辉  井中伟

摘要:通过对二里头文化设防聚邑的地理位置和布局以及二里头文化与周邻同期诸考古学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二里头文化设防聚邑是夏王朝控辖模式的物化体现,进而将这种控辖模式细分为两类:一是以南、西、北向为代表的开放性控辖模式,二是以东向为代表的封闭性控辖模式。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夏王朝;设防聚邑;控辖模式

晚商西土考古学文化变迁与社会管理的认识

张天恩

摘要:晚商时期的西土包括今豫西、晋南、关中的大部分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该地区以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与殷墟文化面貌差别较大,但不同墓地大、中型墓葬的形制特点及随葬品等方面又与殷墟相似。结合历史文献及殷墟甲骨文记载分析,其因可能是周人、先族、匿族、鬼方等归附于商王朝的古族或方国,进入西土地区所致。由此说明,晚商时期西土地区出现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及族群的剥离,实质是早期中国由血缘王国向地缘国家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与族属关系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晚商西土;文化变迁;社会管理;认识

 

新见三件“叔休”器及相关问题

韩炳华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追缴回来的三件“叔休器”和见于著录的五件“叔休器”,判断目前所见所有“叔休器”均属同一器主。叔休可能为春秋早期管理当地盐业贸易的职官,身份地位均较重要。同时结合铭文内容等认为“叔休器”可能来源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的周代诸侯小国“冠”。冠、番、樊等可能是被淮河以外诸国称“繁”的不同小国,它们位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在商周时期盐铜贸易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盐铜交易枢纽“繁阳”。

关键词:叔休;青铜器;春秋早期;淮河流域;盐业贸易

 

从“牝鸡无辰”到“共牢合卺”

——由考古学统计资料看东周女性贵族社会地位之变迁

杨文胜  王芳  殷睿

摘要:基于文献的东周女性史研究往往强调女性在东周时期社会地位逐渐式微。然而从考古学视角观察,女性贵族社会身份地位在东周时期却并非单向的跌落。春秋早期,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延续西周以降的趋势,与男性贵族存在一个显著等差;春秋中期后,女性贵族墓葬随葬青铜器物组合层阶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向异穴合葬男性配偶墓葬靠拢;春秋晚期,“夫妇同庖俎”(即合卺)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社会现象,女性贵族身份地位有了一个质的提高。这标志着贵族家庭婚姻制度及财产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示社会基本构成由大家族向核心家庭转换。

关键词:东周;女性贵族;社会地位

 

郢城遗址的年代与性质新证

王建苏  刘建业  王潘盼  朱江松

摘要:本文对荆州博物馆等单位在郢城遗址及周边所作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郢城的始建年代为公元前278年当年或其后一年,秦至西汉汉武帝前期为南郡郡治与江陵县治所在。约在汉武帝后期至成帝元延年之间,南郡与江陵县迁至今荆州城西北的嵠峨山城址附近,郢城为郢县县治。王莽时期郢县撤并入江陵县,郢城为郢亭所在,东汉初年。城址废弃。

关键词:郢城;南郡;江陵;郢县

 



●科技考古


商周青铜器铸后制铭工艺考证

杨欢  杨戬

摘要:学界普遍认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铭文早于铸后制铭,并认为铸后制铭技术只出现在西周晚期以后。本文通过对商周时期若干铸后制铭青铜器的研究发现,铸后制铭可分为錾铭、刻铭与琢磨铭文三类,后两类的出现与应用不晚于铸造铭文。这些技术脱胎于夏商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当与甲骨文的契刻技术同源,工匠至迟在商代晚期就已掌握,但出于生产效率与容错代价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出现较晚但更为节省时间和人力的铸造铭文技术。铸后制铭因为其本身的缺陷,只作为一种边缘技术长期存在。

关键词:商周时期;铸造铭文;錾刻铭文;琢磨铭文

 

孔头沟遗址铭文芯与西周铭文制作方法

郭士嘉  种建荣  雷兴山

摘要: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铸铜作坊内出土的一件西周晚期刻字陶范,其上残存3字,皆阴刻、反书。从形制、颜色、字形、浇铸面金属元素成分等方面,判断该范为芯而非模,阴刻字乃底稿线。从铭文字体与格线、制范技术基础、出土铜器铭文等多方面论证,该铭文芯所见西周铭文制作方法,可称为“堆塑泥条芯作铭法”。

关键词:孔头沟遗址;西周时期;铭文芯;泥条堆塑法

 



●古文字研究


嬭加编钟铭文补释并试论金文所见曾楚交往的政治辞令

吴冬明

摘要:本文对嬭加编钟若干文字的隶定和释读提出新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探讨曾、楚的交往,从政治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曾、楚的政治互动。指出嬭加编钟铭文追溯文王,彰显其姬周身份是为了强化诸夏的认同,并以其作为与楚匹敌的政治手段。

关键词:嬭加编钟;曾随之谜;曾楚交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新编(二则)

何有祖  李志芳

摘要:胡家草场M12汉简律典的年代晚于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内容上相似,但在竹简容字等方面存在差别。本文借助胡家草场汉律,对《二年律令·盗律》《传食律》有关律文的编联进行调整,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二年律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胡家草场汉简;二年律令;传食律;编联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凡国栋   段姝杉   许静思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天鹅村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