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汉考古》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 2024-02-05



目录

 

5 2022年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收获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郧阳博物馆  十堰市博物馆

10 湖北郧阳龙湾岭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二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十堰市博物馆  郧阳博物馆

19 天门石家河城址及水利系统的考古收获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

36 湖北丹江口熊家庄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49 湖北赤壁大湖咀遗址2022年度考古收获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赤壁市博物馆

54 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及周边考古调查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63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18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81 家户考古视野下鱼化寨遗址仰韶早期聚落研究

姜仕炜  栾丰实  路国权

89 小双桥遗址的经济功能区与仪式性活动

张飞  许宏

98 班簋等器铭文所示西周中晚期“东土”边域之态势

张海  李娜

105 试论巴式灶

陈杰  石荣传

115 江苏丹阳凤凰山遗址磨制石器功能初步研究:基于微痕分析的证据

陈虹  沈易铭  徐征  司红伟

124 基于遗存微痕循迹考证法的武当山金顶皇经堂檐廊建筑修缮史考

雷祖康  张叶

135 安大简《葛覃》“是刈是”新释——兼说包山简的“鱼”

唐佳  肖毅

139 再谈秦汉简牍中的“隶”

王佳

143 《曾国历史与文化》荣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44 重要启事






摘要


●考古发现


湖北郧阳龙湾岭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二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十堰市博物馆

郧阳博物馆

摘要:龙湾岭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郑家河村汉江左岸的Ⅲ级阶地。2021年7~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第二地点进行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26件。石制品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粗面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刮削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片等。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12.88万~8.94万年。龙湾岭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古人类于中、晚更新世之交在汉水上游地区的文化与技术能力和适应生存特点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汉水流域;龙湾岭遗址;石制品;旧石器时代中期


湖北丹江口熊家庄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摘要:2010年6~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江口市熊家庄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遗迹单位82个,其中灰坑58个、灰沟11条、房基2座、灶3个、窑址2座、瓮棺葬3座、井3眼。此次发掘为首次在丹江流域的湖北境内发现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遗存,对夏文化的研究以及南下传播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发现的春秋早期遗存,从地域上看对早期楚文化的探索极有启发性。

关键词:熊家庄遗址;二里头时期;春秋;战国;楚文化


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及周边考古调查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要:2017年1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苏家垄遗址及周边近4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采取了区域系统调查的部分方法,并结合部分传统调查方法,基本弄清了苏家垄遗址群各遗址点的范围、文化遗存的分布与堆积状况,并对区域内聚落形态的特点与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展示和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家垄遗址;考古调查;罗兴居住、矿冶遗址点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18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摘要: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对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汉东东路墓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0余座,其中M118铜礼器组合完整,出土随葬器物45件(套),包括铜、陶、玉等材质,在鼎、簋、簠、甗等器物上发现有铭文“孙叔” “曾孙”等,据此推断M118墓主为曾孙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形制特征推测M11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晚段。M118随葬器物特征兼具周、楚等文化因素,展现出了变革时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枣树林墓地;曾孙;春秋中期晚段





●考古研究


家户考古视野下鱼化寨遗址仰韶早期聚落研究

姜仕炜  栾丰实  路国权

摘要:鱼化寨遗址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发掘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遗址,包含了从老官台到龙山时期的文化堆积,以仰韶早期最发达。大量房址、灰坑、墓葬等是关中仰韶早期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从家户考古的视角甄别鱼化寨遗址仰韶早期的家户构成情况,考察家户经济活动与社会分工的历时性转变;并根据房址面积基尼系数值,考察家户经济不平等程度的演变,推导聚落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家户考古;鱼化寨遗址;仰韶时代;社会不平等


小双桥遗址的经济功能区与仪式性活动

张飞  许宏

摘要:小双桥遗址相关考古遗存的空间分析表明,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分区及等级差异。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人群虽在身份地位上有所区分,但均可基于特定目的参与各类仪式性活动。研究发现以祭祀、占卜、宴享为代表的仪式性活动权利在整个遗址人群中具有共享性,贵族精英阶层并未对其垄断,但在活动进行的频率与相关器物使用的规格上仍有差异。这一认识与最近偃师商城、殷墟遗址的研究亦有相似之处,表明这一仪式性活动权利共享的传统在整个商代具有延续性。

关键词:小双桥遗址;经济活动;等级;仪式性活动


班簋等器铭文所示西周中晚期“东土”边域之态势

张海  李娜

摘要:周公东征之后,周人在东国地区建侯立邦,形成了以齐、鲁等侯在此地为王朝戍守开拓的格局。西周王朝中晚期,“东土”边域的局势日趋紧张。班簋、史密簋、师簋等青铜器铭文,记载了这一时期“东土”边域时常受到属东夷、淮夷等族邦的侵伐,形势不甚稳固,甚至出现重大的军事危机。这些危机皆由王朝军为主力军队平定,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中央军事力量始终强于地方,边域地区亦能由周王严格控驭,虽有地方军事力量逐渐坐大的势头,但尚未出现强侯各自为政的局面。

关键词:班簋;史密簋;师簋;东土边域


试论巴式灶

陈杰  石荣传

摘要:横长方形灶是汉代陶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横长(宽)大于纵长,主要分布于巴人聚居区。同时,随葬这类灶的墓葬及伴出器物也具有巴文化的特征,所以这类灶被称为巴式灶。巴式灶的出现应是受到楚地流行的曲尺形灶的强烈影响。

关键词:汉代;横长方形灶;巴式灶;巴人聚居地


 



●科技考古


江苏丹阳凤凰山遗址磨制石器功能初步研究:基于微痕分析的证据

陈虹  沈易铭  徐征  司红伟

摘要:本研究运用微痕分析方法,对江苏丹阳凤凰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进行功能研究,推测其可能的使用方式与加工对象。结果显示:石锛和石凿主要用于木材加工,石斧主要用于砍砸中—硬性物质(如木或骨),石铲主要用于掘土,石刀的形制与使用方式较为多样,石镞多为投射之用,砺石则主要用于磨制加工材料。本研究对凤凰山遗址各类磨制石器的用途以及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有了初步认识,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南方早期遗址的认识,相关图像及数据为今后从石器角度理解宁镇地区早期文化的内涵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凤凰山遗址;磨制石器;微痕分析;功能研究


基于遗存微痕循迹考证法的武当山金顶皇经堂檐廊建筑修缮史考

雷祖康  张叶

摘要:遗产建筑往往具有不同历史时期修缮拼组叠加的特征,由于少有建筑修缮文献记载,因此不易研判建筑兴建与修缮年代等状况,严重影响了遗产建筑的历史断年。就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研判建筑遗产修建年代方法——遗存微痕循迹考证法。此方法结合形象史学与建筑技术科学,可对遗产建筑的修缮历史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本文将此方法应用于武当山金顶皇经堂檐廊的历史考证,发现此檐廊构筑物为民国初年增建,其特殊屋顶形制与结构屋架的设置,是因建筑空间使用功能转变、建筑形制等级提升以及减工修缮等因素而产生的在地适应性技术成果。

关键词:建筑修缮史;遗存微痕循迹考证法;武当山建筑遗产;美术遗产;形象史学;建筑技术学





●古文字研究


安大简《葛覃》“是刈是”新释——兼说包山简的“鱼”

唐佳  肖毅

摘要:结合安大简《葛覃》“薄我私”中“”字的释读,并参考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历史沿革,简本“是刈是”的“”字应读为“濩”,从《韩诗》训“瀹”,取“沤渍”义。受此启发,包山遣策简256“”字亦读为“濩”,训“腌渍”义。“鱼”即腌鱼,系马王堆一号墓遣策简50的“索鱼”。

关键词:楚简;是刈是


再谈秦汉简牍中的“隶”

王佳

摘要:以往学界对秦汉简牍中“隶”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疏误。从来源、身份地位、存在时间等方面考察,“隶”与军功爵制无涉,多是破产贫民自动投附于他户而成,与睡虎地秦简中“寄人” “寄者”的身份相同,直至西汉末年王莽新朝仍然存在。“隶”之身份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由民直接沦为奴婢,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官府对人口的控制。“隶”与“私属”等身份的出现,表明战国秦汉时期自由民与奴婢都有向依附民转化的趋势,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变革。

关键词:秦汉;简牍;隶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马志亮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cn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汉考古》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江汉考古编辑部 江汉考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