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思》张籍

请您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复恐:又恐怕;行人:指捎信的人;临发:将出发;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这首《秋思》寓情于事,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便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无奇,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常有。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郑紫豪:人民网主持人、记者。喜爱诗词,工作之余常诵读名家名作,尝求其心。



《天净沙·秋》白朴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秋词》刘禹锡 | 别样的秋天!别样的诗豪!经典咏流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郦波解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郦波解读杜牧《山行》
《中华古诗词100集》37 杜牧《山行》
郦波解读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上)张继
《枫桥夜泊》(下)张继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图文解读《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华古诗词100首》49  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满船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秋风引》刘禹锡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西江月·重九》苏轼
《登高》杜甫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滕王阁序》王勃

鲁迅最空灵的散文:《秋夜》


图文来源于网络,音频来自新华之声,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