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我的老师,原来今天就是个好选题。

2016-10-31 CNKI文教 广东知网

这几天有同学问:怎么没有可写的选题。你家的老师呢?你知道你的老师有多厉害吗?选题这件更难不倒。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恰逢西方万圣节,全球各地人们都在过“鬼”节。以今天为例,我的老师,想大家一起过节,就发糖[注:请自行敲门];想一个人静静,就写篇关于中西方节日的文章。今天,小知推介三篇相关文献,来,一起拜读+膜拜老师+涨知识!


1.生者的狂欢,逝者的盛宴——万圣节与清明节节庆内涵比较

作 者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马敏 

摘 要

节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民族独特传统的载体和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显著、最有特色的展示。通过对清明节和万圣节节庆活动在方式、参与主体、组织三方面的分析比较,揭示出其文化内涵的不同。

关 键 词

清明节; 万圣节; 内涵; 分析

基 金

聊城大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Y0902005)

出 处

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2.解读中西方的“鬼(Ghost)”文化

作 者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魏朝夕 

摘 要

通过对中西方"鬼"的文字释义,寓意挖掘,价值评判,结合中西方文学中"鬼"的形象的探讨,人鬼关系的比较,揭示东西方"鬼"文学中的宗教情结,并透过中西方"鬼"的民俗和仪式的比较,探讨中西方"鬼"的异同,从而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法门和途径。

关 键 词

中西方的“鬼”; 鬼文学; “鬼”民俗

出 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跨文化视角下中美“鬼节”的文化价值差异

作 者 

晋中学院 郭慧骏

摘 要

文 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鬼节"的起源、历史发展和风俗的分析,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和克拉克洪与斯多特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入手,探求在中美"鬼节"中 反映出的两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差异。"鬼节"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节日最初时的祭祀仪式是相似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的过节方式产生 了巨大的差异。如今,每逢"鬼节"中国依然是以祭祀祖先为主,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已把万圣节看作是欢快娱乐、尽情玩闹的节日。 

关 键 词

中美; 鬼节; 文化价值维度; 差异

出 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06期)   

其实,厉害的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在CNKI知网,有一大波老师同学的研究也都非常有趣,令人脑洞大开。在这南方北方共同搓手取暖的季节,不妨检索相关文章,然后告诉小知你找到选题了吗?


来源: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转载自CNKI文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