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里来的“必胜客”呀

杨欣儒 西去东来中传站 2022-05-19
点击上方“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


Pizza hut

哪里来的“必胜客”呀


[马来西亚]杨欣儒



在马来西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必胜客”这个招牌。改革开放后,这个招牌在中国也比比皆是,那“必胜客”到底是啥,是哪里来的呀?

其实如果你注意它的英文店名,就会知道它是英文Pizza Hut的译名,“必胜客”是从粤语翻译过来的比萨品牌。Pizza的约定俗成译名是“比萨”,不是“必胜”;Hut可以意译为“屋”。Pizza Hut的普通话译名应该是“比萨屋”,而不是跟普通话发音完全不同的“必胜客”。

说完“必胜客”,又想起了“屈臣氏”,它是英文Watsons的粤语音译。“屈臣氏”和Watsons的发音根本就有天渊之别!



原来有些外企进入中国内地之前,先踏足香港,上世纪80年代才向中国内地发展,陆续开了许多分店。这些外企的英文名字当然先由香港人用粤语翻译,结果就闹出和普通话发音格格不入的笑话。

比如“屈臣氏”,其粤语发音和英语Watsons很接近。如果按普通话的发音来翻译,Watsons的译音应该是“沃森”(参见新华通讯社《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4版,2007年)。笔者翻查了几本英语姓名词典,发现Watson的译名都是“沃森”,不是“屈臣氏”。

还有一家霸级市场,马来西亚也有,它叫Macro,它的华语译音应该是“马克罗”才贴切。不过中国内地却根据香港的粤语音译叫作“万客隆”,跟外语发音也是相去甚远。


事实上,中国许多外企品牌译得很恰当,例如

“麦当劳”(Mc Donald)、

“肯德基”(Kentucky)、

“阿迪达斯”(Adidas)、

“珀莱雅”(Proya),

有些甚至译得很传神,例如

香水品牌“香奈儿”(Chanel)、

汽车品牌“奔驰”(Mercedes Benz)。

总之,根据普通话发音的译名才是全世界华语圈所能接受的。国外品牌的译音,不应该根据方言的译法,否则译得不伦不类,令人莫名其妙。


(原载《咬文嚼字》“华语圈”栏目2017年2月)




各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小伙伴,我们公众号推出刊载在《咬文嚼字》“华语圈”专栏的文章,海外华文研究者的笔耕砚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研究境外海外汉语语用现象分析的小文图文并茂,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海外华语圈语言生活,也可以增加对身边的语用问题的敏感,培养语感。只要注意观察,处处都有新鲜语料,我们也可以随手拍一些语言景观,并写下研究心得。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扫码关注我们生活要有滋味,必是书香为伍,必是阅读伴随。


排版:大碗

审阅:鹿弥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