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处是“律”

杨欣儒 西去东来中传站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


已输入1192字1图,预计阅读需7分钟


处处是

“律”







[马来西亚]杨欣儒


“律”,《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法律,规则;旧诗的一种体裁;约束等。可在马来西亚城镇,“律”却有特别的释义,它是“路”的音译


原来客家和广州方言的“律”都念成入声的lut,读音和英语的road很接近。

所以本地人将英文路名翻译成华语时,都按照方言把“路”一律译作“律”,例如“霹雳律”(Perak Road)、“槟榔律”(Penang Road)。霹雳州还有一个小镇叫“打巴律”呢。

这种以“律”代“路”的译名大城小镇过去处处都有。


除了“律”,路名还有叫“冷”的。你知道“冷”是啥吗?原来是英文lane(巷)的闽南方言的译名。

乔治市就有不少用“冷”字的路名:霹雳冷(霹雳巷,Perak Lane)、纽冷(新巷,New Lane)等等。



马来西亚独立后,很多路名的通名“路”“巷”“大道”等都从英文改换为马来文了。

英文的road改为jalan,华文译名为“惹兰”。于是方言译法又出现了。

“大街”从马来文的Jalan Besar被译成“惹兰勿杀”,Jalan Satu(第一条路)译成“惹兰杀度”。读起来的确“惹”人不快。

巷子马来文叫lorong ,华文译名叫“罗弄”。Lorong Selamat的华文译名是“平安巷”,可有人却喜欢音译为“罗弄色拉马巷”,有“罗弄”(巷)又加“巷”,叠床架屋,莫此为甚。


过去英国殖民地时期,很多地方按照(英)里数来命名。

英里是mile,译成马来文是batu,可batu还有一个意思叫“石头”。于是本地华裔就以马来文的“石头”当里数,一英里处就叫“一条石”。以此类推,到“八条石”,一路上,处处都是“石”。


谈到了路名,这儿顺便一提有关交通的词儿。

中国的“转盘”和“环岛”,我们这儿叫“交通圈”;“红绿灯”这儿叫“交通灯”;“立交桥”竟然叫做“高架公路”。中国的“卡车”我们这儿叫“罗里”,“面包车”叫“货车”(van),“自行车”叫“脚踏车”。汽车的排挡,这儿把英文的gear 根据方言译成“牙”,“一号排挡”叫“一号牙”。“方向盘”叫“驾驶盘”,“刮水器”叫“扫水器”。


读者朋友如到马来西亚观光考察,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词语。

图片来自网络

(原载《咬文嚼字》“华语圈”栏目 2017年10月)


各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小伙伴,我们公众号推出刊载在《咬文嚼字》“华语圈”专栏的文章,海外华文研究者的笔耕砚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研究境外海外汉语语用现象分析的小文图文并茂,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海外华语圈语言生活,也可以增加对身边的语用问题的敏感,培养语感。只要注意观察,处处都有新鲜语料,我们也可以随手拍一些语言景观,并写下研究心得。敬请关注,欢迎投稿。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西去东来中传站


排版:Essen

审阅:依燃


转发,点赞,在看,都在下方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