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售商品管理(RAMA)的IT应用发展

陈果 陈果George 2022-08-17


首先明确“商品管理软件”的概念,零售运营分成如下几大部分,零售商品和品类组合管理软件(Gartner近年来将其归类命名为RAMA)主要是覆盖其中跟商品相关的流程和数据:

  • 商品:计划、采购、分配、补货、定价、促销、库存控制等

  • 供应链:供应商协同、计划协同、仓库管理、库内处理、物流运输等

  • 商店运营:销售、盘点等



服装、化妆品、时尚产品是零售商品管理中有代表性的品类,即计划驱动、按商品季开展采购、商品由物流中心向门店分配,而其他品类,例如日用品、生鲜、电器的商品管理侧重点则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商品管理的流程分为三类,以下内容引用自Gartner分析师Robert Hetu:


1、        核心商品运营(Core Merchandising):

RAMA概念框架包括

  1. 商品买货:季前产品线评审和货品选择、季中商品管理、OTB采购限额

  2. 商品计划:预测、空间规划、生命周期计划、财务计划、品类组合计划、促销计划

  3. 商品运营:商品主数据管理、分配和补货、PO采购单生成和管理、价格管理和执行、库存管理



 

2、        商品供应链和优化(Merchandise Supply Chain and Optimization):


a. 商品优化:

i.           销售导向:价格/促销/清货、品类组合

ii.           供应链导向:尺码/包装(有些称为Retail Profilie Optimization)、分配/补货、空间优化


b. 商品供应链:

i.           品类管理和空间/货架规划

ii.           仓库管理和物流(WMS/TMS)

iii.           预测和需求规划

iv.           库存管理

v.           供应商管理和协同




3、        品类组合计划(Assortment Planning)

  1. 计划基础:主数据和业务的基础数据,包括门店/渠道管理、商品主数据/商品分类结构管理、战略目标等

  2. 计划支持活动:属性管理、计划前/计划中分析、聚类、计划整合、数据接口

  3. 计划流程:季前计划、计划对接、创建PO、集中计划


 

商品管理软件(RAMA)的作用简单说是:汇总、计算并执行,保证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价格、正确的数量卖正确的商品。它是若干个计划、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RAMA涉及的业务范畴和其他应用软件存在诸多交叉。例如服装RAMA和服装PLM之间就存在着交叉,粗商品计划(商品财务计划)可以在PLM里做,并且随产品开发过程,从PLM产生一组商品(Range Plan,或者Super Set,PLM里可以管理商品,但是一般不包含商店的信息),然后在商品系统里做Assortment Plan,向门店群组进行分配。供应商协同方面的流程,也是商品运营和PLM的交叉区域,商品运营强调跟供应商的订单、产能、成本的协同,而PLM支持的供应商协同,则是从技术包、样衣阶段就开始了,所以服装供应链里,供应商协同,究竟是在RAMA/ERP里做,还是在PLM里做,往往是存在争议的。

 

在一家零售企业中,可能存在多种商品供应链模式并存的状态,包括:

  • 计划驱动模式:根据业务预计和品类规划,批量采购,由物流中心向门店分配铺货,目标是当季销罄,利润最大化;

  • 补货驱动模式:持续采购,根据历史销量的预测,决定库存水平控制和补货时间点

  • 快速反应模式:根据预测和季中实际销售情况,多批次、小批量采购,快速追加定单或补相似款

相应地,RAMA软件需要能支持各种模式。

 

RAMA软件是从90年代开始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演进过程是因为如下因素的影响:

一是计算机技术发展,90年代前,商品计划一般采用手工做计划表,随着一年内的计划周期数增加,商品的层级结构复杂,电子数据表、数据仓库和多维数据表等技术应用,使得RAMA软件产生;

二是市场节奏的变化,以服装为例,即使是发达国家,80年代前大多数零售商还是一年做两季商品计划,到90年代才发展到三季或四季,到今天,为了更加快速地反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除了一年四大季,还有过渡季的小季上市或订货,甚至出现了一年十次以上的“快时尚”,

三是商业模式变化,传统的零售商与加盟模式的品牌批发商的界限在融合,品牌批发商越来越关注对终端零售空间的商品运营掌控,即“零售化运营”,商品运营模式从分散的经销商、门店运营,向集中的商品计划(centralized merchandising)转化,

四是数字化零售的发展,电商和实体零售结合的全渠道模式发展,社交媒体、物联网和大数据广泛应用,零售商希望在用户全渠道旅程中,为用户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并且在特定商店实现特定选品,匹配特定的顾客行为。


中国零售企业引进商品计划管理软件的时间还不长,在市场上只有少数企业使用了Oracle Retail Planning,SAP MAP/CAR等知名软件品牌的应用系统,欧美市场上的其他商品管理知名软件在国内传播甚少。下图是欧美常见的RAMA软件厂商。


 

我认为中国的RAMA应用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销计划、品类组合计划(2009年-2014年左右)


RAMA软件是欧美零售提出的概念,由于欧美零售企业大多离位于亚洲的供应链源头比较远,因而商品计划周期长,季中反应慢,对季前的产品线评审、计划评审的要求就比较高。国内的美邦、七匹狼、海澜之家等企业率先引进了国外的商品财务计划、品类组合计划的信息化平台,重点在季前计划。


国外商品计划软件通常跟需求预测软件(S&OP软件)结合使用,做了这么多年信息化实施,很难找到机会跟企业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和影响因子(需求预测最基本的算法模型)的讨论,大多数企业运营,并不相信数据科学。



第二阶段:商品供应链计划(2015年开始到现在)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中国企业的组织文化更加关注于现场、现时的快速反馈,而较为轻视严谨、复杂的事前规则确定和规划计划。表现在商品计划上,尽管有季前计划,零售商还是尽可能下订单时做个保守的数量,进入销季后,根据销售情况,快速补单、翻单、补款,加快门店调配。从信息化应用上,形成了下图所示的季前计划和季中订单管理、商品调配整合的端到端闭环流程,这和国外RAMA软件主流思想已经形成一定的差异,更加具有中国本地化应用特色。这种方式目前是我们为企业实施商品计划和商品管理的主流。


【上图版权为IBM GBS所有,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IBM GBS咨询顾问】

 

第三阶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商品计划(刚刚兴起)

随着大数据应用发展,一方面商品规划的数据源,从传统的商品、门店和销售数据等结构化数据,向流行趋势、用户网络点评等非结构化数据延伸,另一方面,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始架构“数据中台”,数据仓库演化为“数据湖”,面向业务需求,构造数据分析的微服务。



 

第四阶段:以顾客为中心的全渠道商品管理(刚刚兴起)


传统商品管理是以大众化商品驱动销售,而数字化营销时代,企业可以和消费者实现一对一的精准互动,不仅实体门店做到千店千面,线上甚至可以做到一对一个性化的商品展示、定价。

 

以商品计划为核心的商品管理系统,相当于制造业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的ERP体系,真正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零售运营的供应链一体化。




零售数字化转型,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