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鲟鱼镇:桐城市在长江岸边的“飞地”

行政区 2022-04-02

鲟鱼镇是桐城水路出口要塞,其战略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同一般。因为她的存在,桐城可以拥有万吨级码头,守嬉子湖而通达长江,泛舟四海。戴名世经此上京赶考,方苞归桐,必由鲟鱼返乡,刘海峰归老枞阳江上,传道授业,姚鼐晚年主讲南京等地书院,自是往来频繁...



一、名称由来

从大的地形来看,鲟鱼镇更像一个三面被水围护的渔村。自西向东的长河在进入长江前分成一个“人”字叉,汇入一段南北向的长江水道后,在长江西岸形成了一块三角形地域,因三角形的一边就像鲟鱼嘴,此地因而得名“鲟鱼”。




二、地理位置

东经117°21′,北纬30°69′,位于桐城市东南界外,桐城市的飞地。北邻枞阳县,西接安庆市,南临长江,是桐城市的港口重镇,以省道安枞公路和桐枞公路通连安庆市区和桐城市。距桐城市区65公里,距安庆市区40公里。


(历史图)


三、沿革

清代乾隆(1736 -1796)年间属大宥乡上枞阳保,民国时属巢永乡。原系江边芦洲,随潮出没,渺无人烟。

建国后,筑江堤于鲟鱼咀,始有人来此定居,属罗岭乡。70年代发展为生产大队,隶属杨桥区罗塘公社。

1979年罗塘公社大部分地区划归安庆市,因鲟鱼咀是桐城市通往沿江各埠的唯一咽喉要道被保留下来,设鲟鱼管理区,由市直管。

1985年1月29日,安庆市将鲟鱼咀外滩交桐城县鲟鱼管理区管理。

1987年改为鲟鱼镇,设桐川、外江两居委会,2005年5月撤销桐川、外江两居委会,组建桐江居委会,2012年9月,组建内江居委会。


四、人口面积

2013年末辖总人口1008人,均为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00%,总面积2.81平方公里,陆地和水域面积比约为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58人。



五、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原为长江滩涂之地,现为圩区。沿着长江的走向,一条江堤又将这个三角形地域分成两半,江堤的东边是江滩,又称外圩,植满林木,江边有港口和码头。西边的内圩又称三角圩,居民及政府机构都集中在这里。江堤是以前枞阳县城通往安庆的主干道,在长河口,经一座大闸与县城相连。镇区地势平整,均分布大小不等的池塘,原为筑堤取土后遗留。地面高程12米。


气候特点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里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春季平均气温15.3℃,温和多变,时晴时雨,冷暖交替;夏季平均气温26.8℃,炎热多雨,光照足,气压低,湿度高,多偏南风;秋季平均气温17.3℃,天高气爽,降雨减少,睛朗干燥;冬季平均气温4.3℃,寒冷干燥,多偏北大风,雨雪较少。


水文特点 境内属长江中下游平原菜子湖水系。菜子湖水经长河经与枞阳县枞阳镇交界处由西向东注入长江,河道长约2公里。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霜冻、雷击等。洪水灾害原为3年2灾,后长江三峡大坝建好后,境内内涝和长河洪水能及时排出入江,比以前大有减轻。最严重的一次是1983年7月洪涝灾害,内涝、长河洪水无法排出,长江洪水压境,鲟鱼镇三角圩大堤西北埂被冲破,镇区全境被淹,农业绝收,工业设施、居民房舍浸入水低达一个多月之久,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资料来源:鲟鱼镇地方志)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两河之间为 鲟鱼镇)

中国第三大岛为何分属两省?有两块江苏的飞地

河北的3个县是如何飞到京津之间的?

江苏有一块地盘,由上海管理

安徽与上海不接壤,这里为何一万上海人住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