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贰肆荐片 | 短片001:《和阿巴斯散步》

echok 贰肆放映 2023-06-13

点击关注


多好啊

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

一个外地人

向一个也是外地人的

初来乍到者

问路。

我偏离正路的结果 

是给后来者留下

一条条泥路。


《一只狼在放哨: 阿巴斯诗集》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作 黄灿然 译




 -关于影片- 



《和阿巴斯散步》A Walk with Kiarostami

导演: Jamsheed Akrami 

波斯语 | 2003 | 纪录片 | 32' 

“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美国, 1884-1951)于1931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剧情发展”的纪录片 Man of Aran,《亚兰岛人》。2003年,阿巴斯与其友人重登亚兰岛。这部短片记录了二人在岛上散步时的交谈。




-关于阿巴斯- 



法国著名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在观赏完《生生长流》(1992) 后发出喟叹:“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 1940-2016),伊朗国宝级导演。


1987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1991年的作品《生活在继续》,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凭借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获得当年的戛纳金棕榈。


阿巴斯曾说过,“A movie is about human beings, about humanity.”他的电影关注人性,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感情。




-贰肆推荐-


尽管是同一个亚兰岛,但阿巴斯认为,“弗拉哈迪的岛和我看的岛,已经不是一个岛了”。因为“我们没有从弗拉哈迪的视角去看待”。他又提到,“人们经常随意地看,在视觉上缺乏那种我们在电影院的关注度。而说到现实,我们没有关注。我们也没有人(像弗拉哈迪一样)指引着,所以总是漫无目的,无法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但)其实,你自己如何去架构(frame)是最重要的”。



影片这一段的探讨真的非常有意思,引发我的思考:电影大多时候拍的不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吗,为什么放进影片里就变得那么吸引人呢?创作团队的再次创作是肯定存在的,但我们作为观众,为什么就没有提炼出生活里迷人的部分呢?阿巴斯给出一种可能:“也许是因为我们看电影时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尊敬吧”。然而当人们面对自己的平常生活时,并不具有这种专注度和敬畏心。


“架构”的观点也非常有趣:当你选择把一个事物拍摄下来的时候,或者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其实就赋予了它特殊的重要性。选择和内容一样重要。“一旦选定,你就自然而然地从其重要性的角度将它与其他事物分离开来”。不往复杂的事情上联想,就看我们每天完成的工作内容,或者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发泄的情绪,其实是不是就代表了我们对其重要性的认可呢?更近一步,我们的这些认可,是不是又从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我们自己是谁?



短片里,阿巴斯还鼓励大家(尤其文化艺术从业者)一定要“闲不住”,“如果我们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就不会努力工作了”。同时,他也向对自己总是感到不够满意而拼命努力的人提议,“向自然学习”:“学习沉着和冷静”,“这样我们就成为了自己最好的老师”。


而以上这些仅仅只是短片《和阿巴斯散步》中小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闪着光的思想等待大家看完全片来发掘。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一起交流观后感~


-延伸-



短片《24帧》(2017)也非常好看哦。《24帧》源自阿巴斯个人收藏的照片,与伊朗技术团队历经三年的时间合作,运用数位影像工具,以3D动画、摆拍的方式,重新想像这些画面的前世今生,以及其创造出来的情感触动。《24帧》是摄影与电影之间反复且亲密的追寻与叩问,也是一曲温柔而绵长的影像诗。




夏的头一天

我随着风来

秋的最末一日

风将带着我去


 2016年,巴黎夏天的风,最终带走了阿巴斯。






长期征片、征稿、荐片

征片:

9-150分钟,类型、奖项都没要求,须原创;

2017年开始及以后制作,非中文语言影片须带中文字幕。


征稿:

影视相关主题写作(影评、报道、采访、吐槽等)都行;

中文700-1500字,英文看情况.....须原创。


荐片:

好看就行。

联系方式

studio_24fps@outlook.com




-民间非盈利电影放映小组-

看电影 不要停!

贰肆放映 | Screening 24fps

In film, we conne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