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皇家专属定制!这个“厂子”究竟有多牛?

艺旅文化 明明 艺旅文化
2024-09-13
乾隆爱瓷,有多爱呢?仅是赞咏历代瓷器的诗词他就写了一百多首。

有一天,遍识天下名瓷的乾隆皇帝瞥了一眼案头上的瓷器,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种釉彩全都集中在一件器物上,烧制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瓷器?

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自然落到了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忙活起来,历经多次尝试,终于有了“瓷母”诞世。

之所以称之为“瓷母”,是因为它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是古往今来瓷器工艺的集大成者。如果用现在一般瓷器的命名方式(朝代+釉彩+纹饰+器型)的话,它可能就是:

“清乾隆珐琅彩青花斗彩粉彩粉青釉绿釉珊瑚红釉酱色釉霁蓝釉仿哥釉仿钧釉窑变釉三阳开泰吉庆有余博古九鼎仙山琼阁太平有象丹凤朝阳卷草纹青花缠枝纹变形禅纹金彩𧃍龙双耳大瓶”。

图源:澎湃
也就是说,在这件瓷器上,你能看到中国瓷器烧造的各种技法,也能看到瓷器史上的各种釉彩。

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稍不留神,或者火候没掌握好,就有可能毁于一旦。

但这件瓷器究竟美不美至今仍有许多争议,不过有一点无可厚非,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可谓是“乾隆炫技”之作。

景德镇御窑厂 图源:明明
而我们今天要探讨不是这件国宝,而是发掘一下国宝瓷器的背后的故事——御窑厂。

如今故宫里收藏的90多万件陶瓷制品中,90%以上都是在这里承烧定制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厂子”制作出了如此精美的国之瑰宝?


瓷聚景德


了解御窑厂之前,我们首先到它的诞生地景德镇探索一番,曾经中华大地上窑口林立,为何偏偏选中了景德镇?

昌江 图源:网络

古时,景德镇称之为“昌南”,因起初坐落于昌江之南而得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水土宜陶成为“昌南”崭露头角的伊始。

丰富的瓷石和高岭土是“昌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唐朝时这里的瓷业便开始兴盛,在南方所有窑场中,“昌南”是最早使用单一瓷石烧造出精美的青白瓷。

高岭土 图源:明明
到了宋代,“昌南”以清秀淡雅的青白瓷在南北众多名窑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为宫廷的御用瓷器,宋真宗皇帝甚是喜爱,甚至将自己的年号“景德”给予“昌南”。

自此历经千年,景德镇之名沿用至今。或许因瓷得名的这份缘分,冥冥之中注定了这片土地将要承担的使命与荣耀。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徽宗年间,金兵南侵,东京汴梁陷落,宋廷北方国土大规模沦陷,史称靖康之变。

随着宋室南渡,景德镇不仅聚集了众多南迁的工匠,这些匠人也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了这儿。

景德镇以包容之势海纳百川,加速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崛起。适宜的水土、优秀的匠人、便捷的水运、政策的支持……景德镇的制瓷业展露锋芒。

忽必烈

公元1278年,赐予景德镇名字的宋朝,在元朝的金戈铁马下正式结束。同年,
忽必烈在距离景德镇约20公里外的浮梁县建立浮梁瓷(磁)局。

统治者在朝代都尚未立足为稳之时,却迫不及待设立瓷局,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这也反映出元朝政府对景德镇制瓷业的极度重视。

浮梁瓷(磁)局的设立主要烧制皇家御用瓷、朝廷祭器和商品瓷。
明清时期,景德镇从官窑厂中脱离,成为专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厂。明代称之为“御器厂”,清代称之为“御窑厂”,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皇帝及宫廷对各类瓷器的需求。

御窑厂龙珠阁 图源:摄图网
御窑在景德镇建立,使全国所有的制瓷资源都向景德镇集中,倾天下之能工巧匠,尽天下之珍稀材料,景德镇不仅是是中国历史上瓷器工艺的集大成者,也一举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自此,中国瓷器“至精至美,莫不出景德镇”。


“国营大厂”


既然是皇宫的专属定制,御窑厂的配置自然是优中选优。

御窑厂自建立伊始就云集国内能工巧匠,他们的制瓷技艺本就在国内独占鳌头,
而朝廷又以皇家名义给予御窑厂以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使得御窑厂在制瓷界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御窑厂青花图桌面 图源:漫谈历史文化
密不外传的工艺、独一无二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模式,背后还有皇家势力的扶持,这个一度神秘的“国营大厂”究竟是什么样呢?

-专项资金-

生产资金是御窑厂运行的基本保障,御窑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皇家的需求,生产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出自国家专款

粉彩御窑厂图螭耳瓶

御瓷烧造的财政制度为一年一个周期,每年春季国家财政划拨陶务专用银两给御窑厂,到了秋季,御窑厂要和朝廷内务府核对账务。清《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

“停用正项钱两,于淮关盈余钱两内动支,所用钱两,岁底呈销内务府。”

-官样制度-

有了资金,生产产品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怎么样才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想要烧什么样的瓷器呢?

朝廷一般会用两种方式传达皇帝的想法,一个是
提供画样

画样是当时景德镇制瓷的主要形式,宫廷画师会根据皇帝的意志手绘完成画稿,涉及的主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内容,完成后发往御窑厂,匠人们会根据画样来绘制图案、纹样。

除了纸质的画样外,还有以实物样为主的制作仿制瓷器。

主要是选取内府旧藏的前朝名瓷为样品,一般是瓷器原物或根据原物制成木样,进呈皇帝御览获准后发往御窑厂,谕旨督陶官照样制成。乾隆《记事档》载:

“二月一日,太监胡士杰交嘉窑青花白地茶盅一件,传旨交江西照样烧造十一件”。

-官搭民烧-

御窑厂的资源和人才一直处于垄断状态,明代为了防止民窑仿制,除了采用政治法律手段明文规定外,还实施保密制度,严禁御窑厂人员私自处理御供器物,残次品一律打碎掩埋。

随着皇室对瓷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御窑厂无力独自承担烧制任务,
于是御窑厂发展出新的制瓷模式——官搭民烧。

《陶冶图》
御窑厂负责制坯成型以及器物绘制,烧制则交由民窑完成。民窑户会为御窑器物提供最好的窑位烧制,一方面是御器确实珍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只有烧造成功御窑厂才会按市价给工费;倘若烧损器物,还要照价赔偿。
 
官搭民烧制妥善地解决了官窑与民窑之间的关系既提高了御瓷的烧造成品率,又促进了民窑的发展,双方技术也得以广泛交流,自此,景德镇瓷业的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厂内“一把手”


在这个“国营大厂”中,行政职能最高的便是督陶官。

其实在景德镇设官监造,宋时已有,元代出现了官方监陶机构“浮梁磁局”,但宋元时期监陶官的职能主要在于财政——为了收取地方瓷器生产税。

而明代在景德镇成立了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御器厂。御器厂则是真正的御窑,没有皇帝的赏赐或许可,连皇亲国戚也不得享用,明朝的皇室会委派官员或太监到此督陶。

此时督陶官才算是真正地参与到瓷器的监督事务中,主要是负责向上奏报事务、向下传达任务、解交运送到京等,每年春、秋两季到御窑厂巡查等工作。

官员督陶还好,大多兢兢业业,可太监督陶往往贪黩酷虐,中饱私囊,鞭笞工匠,明代宣德年间的太监督陶官张善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明宣宗实录》卷三四:

“宣德二年十二月,内官张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其同列。事闻,上命斩于都市,枭首以徇。”

所以到了清朝,吸取明代官窑的经验教训,清政府在督陶官的任命中,不仅记载了各时期督陶官,也再未出现以太监督陶的情况。

《陶冶图》
长期、稳定的督陶官制度推动了清代御窑厂快速发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督陶官有四位,人们以督陶官的姓氏来命名在其任时期有影响的官窑产品:

-臧窑-

臧应选,于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任督陶官,所烧瓷器诸色兼备,以颜色釉为最佳。

清康熙 御制浇黄釉大碗
-郎窑-

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瓷器。

郎窑的最大成就是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把早在200多年前明代中期就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术又恢复起来。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瓶 故宫博物院藏
-年窑-

清雍正年间,景德镇以年希尧为督陶官。年窑的釉色丰富多彩,其中以胭脂水釉器为最著名。

清雍正 胭脂水釉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
-唐窑-

清代乾隆,唐英监督的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集历代名窑釉色之大成,其制瓷特技如搂空转心、天地交泰、玲咙透雕等,已臻妙境。

清乾隆 粉青釉暗兽面纹交泰尊


瓷儿的故事


由于严苛的挑选条件,不合格或落选的瓷器便要就地打碎,御器厂的地下遍布碎瓷片。

一代功成万骨枯,每一件国宝的背后,都是由无数的碎瓷片堆积起来的。

如今,这些曾沉睡于地下数百年的珍贵瓷片凝聚成了一座精彩的展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而这些碎瓷片中竟然还藏了不少的秘密……

龙缸 御窑博物馆藏
进入御窑博物馆,这件高75.5cm,直径88cm的大龙缸立即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是在近乎数10吨的龙缸瓷片下筛选拼成的,修复难度极大,为什么要烧制如此之大的龙缸?

这要从它的出生年份正统六年(1441年)说起,这一年紫禁城由于失火而焚毁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重修完工,正统皇帝令景德镇烧造大龙缸,以供宫中储水用。

且不说大龙缸花费的釉料、柴火,它的烧造难度可谓是地狱级的,仅是拉坯就需要3-5名工匠,制胚20天左右,入窑烧制更是费时费力,消耗人力财力非常大,但成品率很低,《江西省大志陶书》记载:“烧成者“百不得五”。
再加之成品质量要求严格,以至于“累造不成”,大量残次品被打碎掩埋于御窑厂之内。

明定陵用作“长明灯”的龙缸
龙缸除了储水储物外,还用作放置帝陵的“长明灯”,相传明万历年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达景德镇督造制作“长明灯”之用的大龙缸。

而龙缸本就烧制难度极大,多次烧制不成,潘相急煞,便加倍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不忍同伴受苦,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为薪、舍身成器。

瓷工们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英雄,修建了"风火仙庙",将童宾奉为“风火神”、“窑神”,“童公窑”也被称之为神窑。
清代的督陶官在《火神童公传》与《龙缸记》中都提到“童宾跳窑”的故事,其实无论故事是否属实,龙缸都因烧制困难而带有了些传奇色彩。


窑神童宾 图源:明明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皇帝对御窑厂的影响。

明朝的第五任君主明宣宗朱瞻基,由于酷爱玩蛐蛐被后人戏称“蛐蛐皇帝”,很多文献中对宣德的蛐蛐罐均有记载,但奇怪的是在清宫所藏1774 件宣德瓷器中竟然没有发现一件蛐蛐罐。

直到1982年在景德镇的御窑厂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瓷器残片,拼合出一鼓形盖罐,盖底与圈足有“大明宣德年制”,经辨认为蛐蛐罐。

宣德蛐蛐罐 御窑博物馆藏 图源:明明
原来在宣德帝死后,他的母亲张太后为了防止后代沉溺于玩乐之中,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尽毁,而景德镇御窑厂也随之停止了对蛐蛐罐的生产制作。

可见皇族的需求与景德镇御器厂的生产息息相关,御器厂的瓷器也是一本记录皇帝喜好的历史书。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图源:明明
景德镇窑火千年而不败,因瓷器而名扬四海,郭沫若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如今的御窑厂虽已不在,但它将最精致的作品存留于世,这些瓷器也一次次惊艳了世界。
而这些国宝瓷器的背后掺杂着无数匠人的心血,破碎的瓷片也隐藏了无数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无数的传奇……
那不如,我们去景德镇吧,一起全景式探秘中国瓷都的传奇。
点击下面小程序购买👇



参考文献:
景德镇御窑厂__紫禁城外的皇家造办处清代督陶制度与御窑厂的发展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模式——以明清景德镇御窑为中心的考察清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工艺制度研究


-END-
招聘、投稿、合作编辑|艺旅文化 明明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文旅口袋书 
文旅地图 中国汉阙地图中国汉画像石地图中国关帝庙地图中国城隍庙地图中国申遗明清城墙地图中国藻井地图|中国帝陵地图中国道教石窟造像地图中国简牍地图 | 中国盘龙柱地图 |中国文庙地图中国钟鼓楼
古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丨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丨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10讲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丨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考古 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专业报考指南考古学专业就业博物馆学专业就业|考古与盗墓|文物修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石学
话题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常见佛教故事画识别指南丨寺庙参观指南中国最美水月观音阿富汗古典文明云梦长文木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旅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