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天文馆|星辰在望

城市设计 2023-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言一吾ITALK Author 一言一吾




本期视频栏目海报《星辰在望》©i-Talk




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在这个宇宙里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 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


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 上海天文馆主持建筑师Thomas Wong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导览听起来犹如科幻小说的开场白。当你从上海市区驱车八十公里,最终抵达上海天文馆建筑入口的时候,梦幻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俯瞰上海天文馆的建筑,如同在观赏宇宙中星体的运行。这里没有一处直角,流畅的弧线宛如恒星的运动轨迹,试图呼应宇宙的几何形态。走入空间内部,你会遇见星空和宇宙不可言说的种种奥秘。正如上海天文馆主持建筑师Thomas Wong所说:“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上海天文馆观星 摄影:胡艺怀 ©ennead architects





《星辰在望》

点击观看本期栏目





 影 片 主 角 



 

Thomas Wang 


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合伙人。主要作品:上海天文馆、临港科技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二期国际竞赛优胜方案、美国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创设计师;卡内基音乐厅修缮改造工程及新建赞克厅、布鲁克林博物馆入口展馆及广场等项目建筑师。



言  吾

城市外延的建筑三体

           吾               一                   吾



Thomas Wong最初的灵感,源自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本身的永动性。此外,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于2000年完成的设计作品:罗斯地球和太空中心(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也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这座建筑位于纽约上西区,由建筑师James Polshek和Todd Schliemann联合完成。6层楼高的玻璃盒子里,“漂浮”着一枚巨大的“星球”。这个项目的突破性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球体,球体内部的蔡司马克IV型天象仪和SGI数字圆顶投影系统能基于现有的天文数据,重现高分辨率的三维星系图景。也就是说,里面装着一个关于宇宙的巨型梦境


罗斯地球与太空中心(Rose Center for Earth and Space)
© Jeff-Goldberg



除了相似的巨型球体外观之外,罗斯太空中心和上海天文馆,都强调了“沉浸式体验”的概念。Thomas Wong说:“我们试图生动地展现宇宙的宏大,以及宇宙中每天都存在,却不易被观测到的那些奇观。”为了展现建筑的丰富性,Thomas与团队将球体设计融入到某种星体运行的动态图景中来。当我们从航拍视角观看这座建筑时,这种体会尤为明显——律动的设计语言,让这座低伏于地表的建筑拥有了即将旋转起飞的势能。



上海天文馆 摄影:存在建筑

上海天文馆线稿图:ennead architects ©i-Talk


主体建筑内的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及球幕影院构成了上海天文馆内部空间的“三体”结构。建筑师Thomas Wong还在太空回望地球的视角中,埋下了另一个关于“三体”的解读: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及不远处的滴水湖,三者之间的位置恰如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更宏观的方式呈现了他的宇宙观:建筑如同星体一般,与周遭环境同频运转,直至永恒。


鸟瞰上海天文馆与滴水湖
摄影:胡艺怀 ©ennead architects




言  吾

八十公里外的地方

           吾               一                   吾



拥有这样动态的设计思维,或许源自于Thomas Wong个人经历。作为一名美籍华裔,Thomas Wong对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多元文化背景颇为自豪。他生活在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从小在华人社区与美国本土社区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毕业后,Thomas来到纽约,进入ennead创始人James Polshek的建筑事务所。28年里,从一名建筑师,成长为设计合伙人,他对建筑行业的热情始终如一。纽约是他最爱的城市,对Thomas而言,纽约是一座文化交融的试验场,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充分尊重个性。在这里,他找到了职业和家庭的归属。


纪录片花絮 ©i-Talk


Thomas的家位于离纽约市区约八十公里车程的新泽西郊外,广阔的乡野提供了同样广阔的精神空间,让他拥有更多机会去仰望天空。对Thomas而言,每日往返于纽约和新泽西的路程,便是从喧嚣回归宁静、从人类文明回归星空宇宙的过程,这条通勤路也为上海天文馆的设计添了一笔灵感。


建筑师Thomas Wong在自家农场 ©i-Talk


Thomas把上海市区前往临港新区上海天文馆的路程想像成航天器离开地表的过程:“超过海拔100公里的高空就在大气层的卡门线之外,已经属于太空的范围了。在那里,空气动力学将不再适用,一切归于宁静。”


前往八十公里外的远方,你可以幻想自己真正踏足了宇宙,丢开烦恼,心无旁骛地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场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设计”,Thomas告诉我们:“如果上海天文馆的位置在市中心,那就是另外一个状态了,我很高兴这里没有城市中的光污染,人们可以看到如此干净的星空”。


上海天文馆 室内空间 ©i-Talk




言  吾

来自宇宙的惊喜馈赠

           吾               一                   吾



人对天空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上海天文馆如何满足人们的好奇?前文所提到的“三体”: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幕影院都隐藏着各自的惊喜彩蛋。


圆洞天窗和球幕影院的环形天窗重塑了太阳的投影,人们以此来感受时间的流逝。Thomas 还在这里营造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时刻——每年夏至中午12点左右,环形天窗就会在地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光环,一年只此一刻,尤为珍贵。


圆洞天窗捕捉光影 ©存在建筑

每年夏至日,阳光透过环形天窗呈现完整光环

 摄影:胡艺怀 ©ennead architects


倒转穹顶的上下两段也各有妙趣。下方的傅科摆则让人体会地球的自转;上方的露天平台能仰望星空,面向正北方凝望时,人们可以看见星空在眼前旋转起来,静赏“斗转星移”的神奇一幕。


上海天文馆倒穹顶上方  ©存在建筑


除此之外,星空观测营,羲和太阳塔和望舒天文台可以观测天空和星象。建筑师与展览规划师联手,将这里变为了名副其实的“摘星地”。


场馆内的动线更是满足了一种情绪设定,惊喜感层层递进。漆黑中的星星点点,点燃你的探索欲,宇宙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对宇宙的思考伴随着互动装置一一涌现。一枚陨石的偶然坠落,一个星系的有序运行,虫洞的神秘,黑洞与暗物质的深不可测,宇航员清苦又愉快的太空生活,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喜悦……宇宙给予人类的全部华丽璀璨都在这里。


上海天文馆内部空间 ©存在建筑


最终,展览的“镜头”抽离地表,从宇宙深处回望这颗星球时,你会发现,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淡蓝色的微弱光点。亿万年的进化,人类文明的辉煌与寂灭,在宇宙的浩渺中,只是一粒尘埃。“在这里,你会试图去理解数十亿年宇宙变迁的概念,”Thomas说:“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些事实,让人们想要放慢速度,体会当下。”



Q & A

Q:一言一吾 i-Talk

A : Thomas Wong

上海天文馆主持建筑师Thomas Wong ©i-Talk


Q: 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感受如何?

A: 我201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是来参与一个项目的竞标。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可以说是“感官的超载”。我虽然不会说中文,但一来到这里,似乎身体里某些熟悉的部分就被唤醒了。让我惊讶的是城市蓬勃发展和开放程度,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我来说,看到开放的中国,难以置信的经济发展势头,新的中央商务区和大型高速公路,都让我感到震撼,也打开了视野。

 

Q: 上海天文馆的方案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灵感来自哪里?

A:  我们最初脑暴了5个具体的方案,最终吸取了5个方案中最精彩的部分,做出了现在的这个版本。我们沿用了罗斯太空中心的一些设计理念,包括完整的球体设计,还有空间与观展体验。基于上海天文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体量,我们做了很多全新的创意。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Q: 上海天文馆的设计历时多久?其中最珍贵的经验是什么?

A: 从接到上海天文馆项目竞标的邀请,一直到场馆正式落成开幕,中间经历了8年的时间。ennead因为这个项目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办公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无数次地与上海天文馆的展览策划团队沟通,双方从各个角度去调研,测试,预判,磨合,试图在建筑设计与观展体验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融合点。

 

Q: 能聊聊你与团队的工作方式吗?

A: 我们的工作模式,是创造一种对话,不只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对话,设计过程对我们而言是一种互动和对话的探索过程。你实现的方式就是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试图发展出一个生态系统,让其他有创造力的想法可以加入进来,一起来完成一些崭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设计。

 

Q: 你觉得人们在上海天文馆将得到怎样的体验?

A: 我认为天文馆的确会让人们希望暂停脚步,或是放慢一点,从人类的小泡泡中摆脱出来。宇宙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活动,在这里,你会试图去理解数十亿年宇宙变迁的概念,宇宙的形成和宇宙在数十亿年的变化。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些事实,让人们想要放慢速度,体会当下。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海报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视频栏目由一言一吾I-TALK发起,国内首个原创实地访谈类建筑人物短视频栏目,来到建筑现场,对话明星建筑师,捕捉灵感涌现的刹那,探寻时代精神。


节目旨在让大众深入了解建筑的本质——建筑不只是建筑师思想的传达,更是每个人都能用脚步丈量,用精神感受的共享空间。


节目第一季邀请到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张永和,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法国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加拿大籍建筑师摩西·萨夫迪等多位大师级人物,叙述当下世界建筑风貌的同时,给予人们丰富的灵感启迪。




本期独家冠名赞助


WAC LIGHTING 华格源自北美,深耕中国市场。将国际先进的照明技术,运用到国家级博物馆和艺术场馆中,赋予古物新生。并将博物馆照明技术延伸到酒店、商业、建筑、景观、住宅等领域。以责任,耀文明,WAC LIGHTING 华格以博物馆级别的照明,点亮非凡空间!上海天文馆室内灯光照明由 WAC LIGHTING 华格倾情呈现。



 END.




媒体合作伙伴


BiliBili哔哩哔哩、爱奇艺、界面

生活月刊、文化力研究所、借宿

建道筑格ArchiDogs、一筑一事

青年建筑、城市设计、造么

建筑师疯人院、艺术商业、澎湃新闻

建筑档案、新浪家居、营造家

大渝网、Duni设计学院、archcomic

LeTalwork勒拓论坛、扮家家室内设计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腾讯家居

建筑学院、网易新闻、TARGET目标

腾讯家居、设计腕儿、一起设计

建筑实践、新浪地产、designverse设计宇宙

艺术商业、视筑工程、建筑手帐C

建筑小学堂、艺术与设计史、万叶千家

LOOP设计圈、惟学空间、烩设计

urbannetworkoffice、风景园林杂志

Marukostudio,ArchiWorld世界之旅

TransAxis设计坐标、匠山行记、原境界space

设计胶囊、亚洲设计联盟AADU

UniDesignLab、广州设计周、ImpactStudio

知了home、材料在线、建E网

GQ男士网、一只建筑精



出品方


出品人:朱丽康

策划:李昕

本期导演:Jia Li(美国)

摄像:Jia Li

Kristofer Rios

Miao Wang

摄像:陈艺唯

录音:万贵鳌、屈庆鹏

航拍:朱彦飞

剪辑:陈艺唯

调色:Jia Li

设计:朱俊杰

媒体联络:田雅婷

排版:东开开



特别鸣谢




//////////


本文版权为《一言一吾I-TALK》所有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张永和 | 时间漫游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 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 | 从建筑的另一个维度寻找未来



张永和 | 建筑可亲



Álvaro Siza | 我的建筑中没有我


马岩松 | “坏孩子”的反成功学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