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普通人

2017-05-08 周导 学术那些事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婚礼,结婚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最好的朋友A。


自从上高中之后,我俩就没怎么联系过。到了大学,他去了宁波,我到了长沙,联系的就更少。微信通知我的时候,我很惊讶。


到了结婚那天,我下车刚进婚礼现场就看到同学B,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在明显年长的一桌人中间,整个婚礼过程中就一直抱着孩子,他和朋友在初中有过一段感情,好像还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本想主动去跟A打个招呼,但却不知如何开口。后来被朋友拉进一个小学微信群,才知道大多数早就结婚生子,朋友圈里都是小孩的照片,有些孩子已经很大了。


婚礼上,来的都是小时候村里的长辈、曾经一起同窗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这一切好像是在逼着你回忆过去,不过我倒没有被逼的感觉,原因是我是个很念旧的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念旧。


我找了一个全是熟人的那桌坐了下来,围绕在桌子周围的都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那群人。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已经工作了很多年,早就熬出头,生活上也已经稳定下来。


C高中没念就辍学了,现在自己开了个修车公司,据他说自己从学徒开始干起,干了好几年升为“师傅”,现在已经独立门户。他也打算今年结婚,女朋友是大学生,在一所私立高中教书。大家开玩笑说他很有手段能把这样的姑娘骗到手,毕竟这种女生学历远高于男生的门不当户不对的例子很少。听到揶揄,他只是帮忙倒酒。我们能看出他很幸福。D是今天结婚那位朋友的妹妹,操着一口比我还流利的普通话,席间一直在玩手机,和男朋友有说有笑,我认出他是高中时和D早恋的那位,谈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


闲聊时,邻桌E的父母认出了我,问到E的情况,他们说他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每年过年回来一次,又说起E带着女友回来看过他们。接着又问我有没有交女朋友,我摇了摇头。


事实上,我的恋爱经历并非为零。只是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不太会和女孩子打交道,约会时常常一句话都不说,或者说一些我自己都会感到尴尬的生硬的梗。还好会写几句情书这个技能为我扳回了几分。每次闹出不愉快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总是沉默。她曾经对我说过:“你真自私,总是伤害你身边的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冤枉,觉得她误解了我。直到真正离开我的时候我才猛醒,在一起的时候完全是她在维系我们的关系,我没有为此做过一点努力。


想到这里,我突然很佩服我的这群朋友。虽然在这些人中,可能我读书的时间最长,但就在当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也是最不靠谱的一个。这并非妄自菲薄,与B自力更生相比,我没有车,虽然房子买了但也是父母的功劳,就在父母签下买房合同之后两天,合肥的房价大涨,而之前我却一直在劝父母不要买房。与D相比,我缺乏去大城市打拼的勇气。甚至与比我年轻好几岁的C相比,我也缺少维系关系的能力。


婚礼中间,一向很开朗的F认真的对我说,我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我笑了笑,没有回应。


乘车回去的时候,我一直在回顾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四年前,我碰巧进入所谓的思想圈子,因接触到自己的偶像而异常兴奋与骄傲,带着莫名的优越感,说着似是而非的话,这些东西在过去的几年成为了我的日常,仿佛自己有能力逃离普通人的生活。


刚毕业时本有一个不少人挺羡慕的工作,但没多久就辞职,美其名曰追求自我,实际上却把个人生活弄得一团糟。前段时间找工作也一直碰壁。那时我发现我只能推迟几年普通人的生活,没办法永远逃离。推迟的代价是直到现在才经历同龄人很久前就经历过的困难。


现在我意识到不安分的冒险并不会给我带来好的生活,然而这几年的折腾却也并非一无所得。


我想起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的父亲凭借他漫长的人生经验,告诉鲁滨逊:“社会的“中间状态”是世界上最好的状态,既免遭下层人的艰辛困苦,又不为上等人的骄奢、野心和妒忌所累,最能使人获得幸福。”


不安分的鲁滨逊最终并没能离开这种中间状态,只不过他是通过历险,最后才回到了这样的生活中。


好了,我现在要多投简历多面试,尽快回到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中。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