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丨刺激贫乏论 The Poverty Of The Stimulus

心得小芊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语言学心得”

  142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刺激贫乏论(the poverty of the stimulus)出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已经成为生成语法的一个核心部分,是语言天赋论的基础。

Chomsky等学者认为:人先天就拥有一种习得语言的倾向。儿童在有限的语言输入情况下拥有成功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有限的语言输入与成功习得语言能力的不对称关系是刺激贫乏论探索的一个重点,即解释儿童是怎样在较为贫乏的语言刺激之下成功习得母语语言知识,生成语言学家将这种不对称关系归因于语言天赋论。

在《普遍语法探究》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刺激贫乏论”的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如下图所示:

语言刺激贫乏的表现(证据):

①语言输入的数量有限;

②语言输入中存在口误、重复、句子不完整等缺陷;

③语言输入不提供同义关系、歧义和不合语法性等关键信息;

④在语料不提供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儿童也能掌握某些语言规则;

⑤儿童所接触的语料中,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建立某些语法规则。

因此,支持语言天赋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在语言输入贫乏的情况下可以成功输出,其原因在于天赋。但是这一观点也是饱受争议的。

一些学者认为儿童所接收到的语言刺激并不贫乏,另外,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并不是天赋所至,而是由于积累和归纳。例如,2002年,Pullum和Scholz对刺激贫乏论提出挑战,他们围绕支持刺激贫乏论的例证加以批驳。以英语助动词的顺序为例。

a. It rains.

b. It may rain.

c. It may have rained.

d. It may be raining.

e. It has rained.

f. It has been raining.

g. It is raining.

h. It may have been raining.

Chomsky在早期的生成语法著作中指出,助动词的位置顺序规则为:

Aux  -->  T  (M)  (have + en)  (be + ing)

要完全掌握助动词使用规则,儿童需要接触能反映各种助动词位置的句子,然而,像h这样几乎所有助动词都出现的句子的出现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刺激如此之贫乏,但是儿童却能够掌握这样的规则,从而造出上述合乎语法的句子来。因此,支持“刺激贫乏论”的学者认为这样的规则并不是建立在逐个接触各类例句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儿童与生俱来的对于助动词的可能顺序的推断的基础之上的。

批驳者从两方面指出其问题:

①儿童接触到的语料并不匮乏。

在儿童读物中,普遍存在与h相似的例子。比如“……must have been dreaming” 、“You must have been thinking again”等。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早期应当能听到这样的句子,他们受到的刺激并不贫乏。

儿童未必需要学乔姆斯基提出的上述规则。如果将助动词当做能带补语(VP或非主语小句)的主要动词,学习就简单得多了,儿童完全可以通过正面的证据来掌握助动词的语序。 

如今,刺激贫乏论依旧争论不休,因为“刺激贫乏论”是语言天赋论的根基所在,一旦该理论被撼动,整个生成语法学说就将被击垮。  

相关文献:

(1)《关于刺激贫乏论的争论》(杨小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2期)

摘要:刺激贫乏论是生成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论点,是语言天赋论的基础,它认为语言输入与儿童最终获得的语言能力不符,语言习得必须依赖天赋的语言知识。非天赋论者反对刺激贫乏论,强调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介绍了刺激贫乏论的来龙去脉、争论双方的主要论点,以引起读者对这场涉及语言和语言习得本质的争论的关注。

关键词:刺激贫乏;语言输入;语言习得;语言天赋论

(2)《乔姆斯基“儿童即语言学家”命题的实质与作用》(李曙光,南京师大学报2017年4期)

摘要:儿童即语言学家”是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该命题包括两个方面:本体论上,儿童是构建语法的“语言学家”;方法论上,语言学家则应该是“学语的儿童”。理性主义内在论是该类比命题的逻辑起点,刺激贫乏是其经验支持,心智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复兴则是其理论后果。该命题的提出,给行为主义予以沉重打击,为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助推,确立了语言在心理学及整个认知科学中的关键地位。

关键词:语言习得;语言理论;刺激贫乏;心智主义;认知革命

(3)《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再思考——评《科学美国人》所刊两篇文章引发的争论》(金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年3期)

摘要:自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诞生以来,赞誉和诋毁就从未停止过。2016年,刊登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的两篇文章再次聚焦这一理论。先是Ibbotson&Tomasello发文称,大量最新研究表明该理论无法解释儿童语言学习过程。Jeffrey Lidz随即做出回应,称他们的误解源于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误读。本文认为,批评方列举的语言事实证明个别语言的个别语法现象无法纳入普遍语法的框架,撼动了普遍语法的普世性及其生物基础的论断;普遍语法无法对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语误提供有力的解释;批评方基于儿童语法学习过程的论据辩驳乏力,无法重创普遍语法的重要论据——刺激贫乏论;Jeffrey Lidz全盘否定乔姆斯基理论为语言学习理论的论断无法终结此番争论。

关键词:普遍语法;儿童语言学习;个别语言;刺激贫乏论



●  新年快乐 | “语言学心得”陪伴大家度过的2018年(内附全年发文大整理)

●  今日一词 |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下)

●  今日一词 |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中)

●  今日一词 |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  今日一词丨人称范畴 (下) Person Category

  今日一词 | 认知语义学  Cognitive Semantic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