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1期

《当代语言学》


2021年第1期 

    《当代语言学》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以及有独立见地的书评,尤其欢迎对某一语言现象作深入考察并具有理论意义的文章,同时也刊登国际语言学前沿综述论文,以便国内学人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当代语言学》设有研究性论文、当代语言学前沿、书刊评介等栏目。还不定期开设专题讨论与争鸣、术语译评等栏目。

《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1期刊发11篇文章,包含9篇论文、2篇书刊评介。研究性论文涉及语义演变、语用迁移、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汉语声调、领属话题句等问题。当代语言学前沿则涉及对话句法的探讨、汉语与作格语言的关系、直指的概念、功能和应用问题。书刊评介则主要介绍了《牛津示证范畴手册》与《计数与计量的语义》。


往期推荐:

语言学年报•期刊动态|《当代语言学》2020年发文情况分析

刊讯 | 《当代语言学》2020年第4期

刊讯|《当代语言学》2020年第3期

刊讯 | 《当代语言学》2020年第2期



目  录

研究性论文    

01  汉语“们”的语义:最大化算子 / 李旭平;  

18 论排除义范围副词主观量表达的语用迁移——以“光、净”和四川方言的“只有”为例 / 张耕、陈振宇;

35 从集合到分配——“都”的语义演变探析 / 黄瓒辉;

56 汉语领属话题句中显著性与局部性规则及其心理现实基础——来自眼动技术的证据 / 陆烁、段旭峰、李翔羽;

74 汉语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区分的语调证据 / 秦鹏;  

87 汉语小句的尾调及末尾音节的声调变化 / 杨国文;

当代语言学前沿     

97 论对话句法之“句法”  / 王德亮;

114 汉语是作格语言吗?——作格格局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  罗天华; 

130 直指的概念、功能和应用 / 徐赳赳、祝亚雄;

书刊评介     

143《牛津示证范畴手册》述介   / Alexandra Y. Aikhenvald(原著),潘家荣、潘奥;

150《计数与计量的语义》述介  /  Susan Rothstein(原著),牛长伟、薛博;

其他

155《当代语言学》稿约


提  要

汉语“们”的语义:最大化算子

李旭平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中文系

提  要:本文对汉语普通话"们"的语义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普通话只有"表人名词+们"和"人称代词+们"这两种基本形式,没有"专有名词+们"这种说法(不排除二十世纪初部分文学作品和一些北方方言有此用法)。与"复数标记说"和"集体标记说"两大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普通话中的"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数标记,它不参与构造(make)复数个体的过程,只起到标示(mark)复数个体的作用,其本质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iota operator)(Sharvy 1986)。具体而言,(1)由于汉语名词本身有单复数的解读,"们"缀并没有像英语的复数标记-s一样对名词进行"复数化"操作;(2)"们"的语义,与法语中的复数定冠词les类似,起到从名词表示的集合中挑选出最大复数个体的作用,是一个最大化算子。对于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来说,"们"作用于一个隐性论元,即"会话参与者"(participants)(Harley and Ritter 2002),并从中选取出与语境相关的复数个体,而三身代词的区别在于这些会话参与者是否包括说话者或者听话者作为相应的复数个体的一部分。

关键词: “们”  复数标记  集体标记  加合  最大化算子

论排除义范围副词主观量表达的语用迁移——以“光、净”和四川方言的“只有”为例

张 耕   陈振宇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  要:文章首先详细描写了四川方言特有的表主观大量的"只有",然后联系普通话排除义范围副词"光、净"的相关问题,考察从主观小量到主观大量的语用迁移规律。概括为"质"和"量"两条路径:前者由事件的同质重复造成主观大量,后者由量的最大值解读得到主观大量。最后讨论了四川方言的"只有"在语用负迁移中的规约化表现:"只有"必须重读、与语气词"了"共现,早先语用层面的语境条件发展成了当前语法层面的形式限制。 

关键词:  “光、净”   “只有”   主观量   语用迁移   语用-语义接口

从集合到分配——“都”的语义演变探析

黄瓒辉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检视"都"的语义演变。以往研究认为"都"由表聚集义的动词经过作状语的阶段而演变为总括副词。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主要因为"都"演变过程中的三个特点,即表聚集义的动词"都"用例罕见,"都"作状语的用例极少,"都"在成为副词之初大量跟否定形式和消除类动词性成分连用。本文认为,"都"的总括副词用法由其作为名词性成分时语义里的聚集义要素直接引申而来。人或物聚集的状态是表空间概念的"都"的显著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直接得到表具有共同状态的事物的类聚特征的用法,即总括用法,由此进一步发展出量化副词用法。"都"的演变过程跟"总"形成对比。后者是典型的三阶段发展,而前者只有两个阶段。"都"和"总"都由跟聚集义相关的词发展出量化副词的用法,是殊途同归。本文在分析"都"的语义演变的过程中,给出了集合与分配这两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说明,聚合义不管经历怎样的过程,最终发展出分配义,其语义的引申都是有较强的内在逻辑语义动因的。 

关键词:集合  分配   “都”  语义演变

汉语领属话题句中显著性与局部性规则及其心理现实基础——来自眼动技术的证据

陆烁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段旭峰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李翔羽    中山大学哲学系

提  要:领属关系名词短语中的领有成分有时候可以分裂出来充当句子话题,对这种领属话题句成立的条件有不同的解释思路。本文对40名被试进行了汉语领属话题句合法性判断的眼球追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领属话题句的允准主要受到句子成分语义关系的影响。"显著性和局部性规则"(Pan 1995; Hu 2002)等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显著性(话题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的明确性)和局部性(话题和中心语的距离远近)都影响句子的接受度与加工,但是正如Pan(1998)、胡建华(2010)的观点,汉语中显著性的影响作用更大,实验发现其普遍影响句子的接受度和加工效率、加工强度;局部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被试的阅读加工模式上。  

关键词: 显著性   局部性   领属话题句   眼动

汉语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区分的语调证据

秦鹏   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提 要: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是汉语中两种常见的焦点类型。前人研究指出,区分这两类焦点十分必要,但认为二者的区分主要依靠句法手段,而在语音(主要是语调)上,焦点的作用相同,均表现为焦点负载单位的音阶提升和调域扩展,以及焦点后的音阶降低和调域压缩。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广义的语调观出发,通过音高、音长和音强三方面的声学表现,探讨汉语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在语调区分上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类焦点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它们对语调凸显策略选择的不同侧重:信息焦点相对更倚重焦点成分本身的语调要素凸显,由于信息焦点的加入导致的焦点成分本身在音长和音强上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相应的对比焦点引起的增量,这是一种通过正向凸显策略标记的"呈现性"特征;另一方面,对比焦点对非焦点成分在音高、音长和音强上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相应的信息焦点引起的减量,这是一种通过负向凸显策略标记的"对比性"特征。

关键词:信息焦点   对比焦点   语调   凸显   策略

汉语小句的尾调及末尾音节的声调变化

杨国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汉语是声调语言,以音节作为韵律级阶的基本单位,以增加音节的音高、音强和时长作为成分的语音突显手段。在汉语韵律单位级阶中,最高一层是语调短语,由韵律短语构成。按照系统功能语法,语调短语在语法意义上对应于信息单位,无标记情形下对应于语法小句。小句的尾调可以体现语气,体现人际功能。汉语小句的尾调主要由末端音节承载,尾调的升降体现为载调音节声调的相应变化。本文旨在说明汉语小句所具有的四种主要尾调和一种复合尾调,即基本调、降调、半升调、升调、半升降调,系统性地描述小句末尾有声调音节和轻声音节在不同尾调中常见的声调变化,同时,给出音节声调变化图表和相应的语音实例分析。 

关键词:语调短语   信息单位  小句尾调   音节声调   轻声音节

论对话句法之“句法”

王德亮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提 要:传统句法处理语句内部的结构关系,而对话句法处理两个独立的、在对话并置中由不同说话者产出的话句之间的关系。作为对话句法理论核心概念的"句法",不同于传统的句法概念,这一新奇的界定,为传统句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对话句法理论的基本主张,继而从动因、界定和根源对对话句法中的句法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区分了与之相近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线性句法、跨句句法、话语语法和互文性等。在讨论对话句法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审视了"语法"和"句法"的概念以及语法与句法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句法能否跨越句子的藩篱。对话句法理论挑战了传统的句法概念,拓展了句法的内涵,是近年来语言研究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句法   语法   对话句法   话语语法

汉语是作格语言吗?——作格格局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罗天华    浙江大学中文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提 要:本文尝试厘清类型学对作格的界定,即本质上是动词与核心论元之间语法关系的编码方式,形式上表现为名词、代词上的标记,或动词上的人称标记;在此基础上,分辨了典型作格、广义作格以及若干非作格格局,论证了汉语没有类型学意义上的作格性。文章认为:1)作格语言类型与非宾格现象并不相涉,"句法作格"也不是"句法(学)中的作格"; 2)现代汉语名词、代词、动词均不负载作格信息,不是作格类型语言,而是一种中性语言; 3)古代汉语也不是作格语言,动词变读现象不标识人称信息,与作格格局有本质区别; 4)文献中与汉语"作格性"相关的语法问题,大都属于形式语法的非宾格现象,而不是类型学的作格格局; 5)类型学作格关注语法关系的形式表达,是相对少见的形态句法现象;形式语法非宾格关注动词的语义,是普遍的语法现象。 

关键词 作格  语言类型  标记模式  非宾格   题元结构

直指的概念、功能和应用

徐赳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祝亚雄    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提 要:直指作为一种语用-话语现象,在国际上深受语言学家的关注,相对而言国内的学者则关注不多。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三种基本直指(人称直指、时间直指、地点直指)的研究,系统分析其概念、功能和应用,并运用汉语语料揭示直指的本质特征,发现直指使用时出现的一些特殊表现,说明直指在语言运用中的复杂性和与语境的高度关联性。据Bar-Hillel(1954)估算,日常语言中90%以上的陈述句含有直指成分。本文认为,对直指的这种高频率使用现象的研究应是指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关注的领域。

关键词:直指  指称  语境  篇章研究


期刊简介

《当代语言学》(季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它是由《国外语言学》易名而来,而《国外语言学》又是从《语言学资料》(系《中国语文》附属刊物)和《语言学动态》发展而成。几番易名反映了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探索过程。   

《当代语言学》有着优秀的学术传统,已经成为反映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水准的学术旗帜和标杆。《当代语言学》秉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之原则,发表理论语言学研究和前沿探索的学术论文,为全球华人学者提供一个在理论和方法上推陈出新、交流切磋的平台。 

《当代语言学》根据国际学术期刊的惯例,采取匿名双审制。本刊力克学派门第之偏见,对文章言之成理有论有据者做到中正筛选,择优录取。


投稿方式
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ddyyx.com/进行在线投稿,不用寄送打印稿。


本文转载自知网《当代语言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下载全文




课程推荐

必备课程|“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


往期回顾


助力科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刊讯|《语言学研究》2021年第1期


刊讯|《澳门语言学刊》总第56期


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1年第2期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雨季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