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教育二十年大事记(2000—2019)

梓荣 整理 知道点传统文化 2021-03-11



1


2000年

一、3月1日,江泽民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公开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全党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教育工作,改进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部新千年头件大事抓“减负”。

三、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提上日程,7月初,中办、国办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争到“十五”末期,全国90%以上的县(市)至少有一所青少年宫或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四、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统一发放同步实行。

五、湖南省嘉禾县、广东省电白县高考舞弊案被暴光,涉案人员均受到严肃查处。

六、国家助学贷款扩大到全国范围,申请贷款条件简化。

七、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步伐加快,全国实施“校校通”工程。

八、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全面进展,通过合并调整,中国高校8年净减324所。

九、全国首次举行二次高考,高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大。

十、高校“211工程”实施顺利,成效显著,一期建设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期建设计划启动。

 


2


2001年

一、中国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月1日,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通过现阶段“两基”验收标准的县级行动区划单位总数已达2541个,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二、中国开始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月4日,我国正式启动全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首次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

三、高考报考条件放宽。4月3日,教育部对报名参加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只限报高等职业学校,可在毕业当年报考普通高校。

四、江泽民4月29日在清华大学庆祝建校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五、国务院6月12日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六、8月22日至24日,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我国自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法席位以来近30年间首次在教育领域与之合作并承办的部长级会议。

七、8月22日,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获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

八、中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颁布。9月1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九、国家加大对西部教育支持力度。2001年国家从规划、政策和经费等多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教育部新批准设置了11所西部地区本、专科院校;中央分别拨专款13.55亿元和36.7亿元支持西部教育。

十、国家将建立奖学金制度,开展社会助学活动。12月28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决定,建立面向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学金制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接受国内外各界对教育的捐赠和赞助。

 


3


2002年

一、教育被列入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教育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江泽民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要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9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非常重要。4月28日,江泽民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

三、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审议达4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文件。

四、“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实行17年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并规定和划分了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五、国家出台新政策,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发布,9月2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就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及政策措施等作出规定。

六、我国教育收费实行公示制度,让社会监督学校收费。6月17日,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要求学校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

七、全国1000万中小学生新学年开始实验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从9月1日开始,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由原来的38个扩大到500余个,参与实验新课程的中小学生人数增加到1000万人。

八、我国首次举办高规格中外大学校长论坛。7月22日至31日,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7位校长和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以及我国内地81所高校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就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高校办学经验同台演讲,交流经验。

九、明年高考提前一个月举行。从2003年起,自 1979年以来实行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时间由每年7月提前至6月。为配合这一改革举措,5月28日,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试验课程方案。

十、两少年纵火“蓝极速”网吧,造成严重伤亡,政府全面治理网吧。6月16日,两名少年在北京市海淀区一非法经营的“蓝极速”网吧纵火,致使25人在火灾中丧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10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各级政府全面治理网吧。

 


4


2003年

一、我国公布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研究报告。2月13日,我国第一部有关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的研究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问世。报告分析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发展教育与开发人力资源的若干重大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二、全国各地全力治理教育乱收费。2月23日,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将治理教育乱收费列为2003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之一。国务院纠风办等6部门建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教育、纪检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严肃查处和通报了一批乱收费案件,对近千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三、辽宁海城发生两千多名学生豆奶中毒事件。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发生食物中毒,其中涉及两千多名小学生。此次豆奶中毒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四、新一届教育部长提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3月27日,刚刚上任的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届政府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

五、教育战线众志成城抗非典。2003年非典期间,教育战线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迎难而上,打响了校园保卫战、医治防护战和科技攻关战,夺取了抗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其间,北京等地开辟了“空中课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为学生提供免费辅导。全国高考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等工作顺利进行。

六、国家采取政策积极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6月3日,国务院召开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鼓励用人单位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此前,国家还取消了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地(市)就业。

七、我国建立留学预警制度。6月23日,教育部通过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首次公布了美、英等10个国家的部分学校名单。这些学校均经过所在国教育主管部门认可。针对一些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违规和境外机构在华非法招生案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建立留学预警制度。

八、百名教师获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9月9日,“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颁奖,共有100名教师获奖。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九、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9月19日至20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由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会前,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十、《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出版。12月9日,一部反映中国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历程的文献——《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出版发行。该书记录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十年历程和中国教育工作重大决策出台背景。

 


5


2004年

一、中央财政投入百亿启动西部“两基”攻坚。到2007年我国西部地区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系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意见》就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

四、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新政策。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自2004年秋季开学后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

五、教育部等七部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六、我国首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发布。《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净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七、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继续扩大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截至目前,25个省份已全面实行“一费制”,5个省份正逐步推开。同时,国家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继续扩大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2400多万名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

八、全社会隆重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

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十、我国开通全球规模最大下一代互联网。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每秒1G至10G比特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国内100所高校将成为首批受益者,明年接入高校有望达到200所。



6


2005年

一、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月17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央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二、中国加快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三、高校招生实行“阳光工程”。3月8日,教育部提出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

四、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花落高校。3月28日,在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五、殷雪梅、洪战辉等一大批教育系统先进人物引起社会反响。4月5日,舍身救护6名学生的江苏金坛市城南小学教师殷雪梅光荣殉职。今年,教育界先后涌现出郑琦、徐精彩、孟二冬、洪战辉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六、中小学校园安全受到高度重视。针对6月10日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水灾事故、11月14日山西沁源县特大交通事故等校园安全事件,教育部连续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工作。

七、国家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公务员报考、干部选拔、考研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八、国家强力推进助学贷款健全高校资助体系。8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政府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9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进展缓慢的8个省份出台惩罚性措施。

九、素质教育再次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关注。如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再度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10月中旬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开辟专栏开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大讨论。

十、国家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7


2006年

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国务院召开四次教育座谈会,总理与教育工作者讨论教改。11月21日,新华社播发消息,温家宝7月至11月在北京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温家宝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着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四次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重视。

三、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感动社会,总书记回信倡导崇高职业道德。9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胡锦涛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之女孟菲的回信。回信指出,孟二冬教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回信号召各行各业人们学习孟二冬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实行,西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不用缴费。3月1日,从今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正式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4800多万名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为中西部农村35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对其中6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这项重大改革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国家投入40亿首设中职贫困生助学金,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8月17日,中央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40亿元,首次设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每年8亿元,资助800000人,每人1000元),这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正式形成。11月13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至少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六、《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新修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新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这是《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也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

七、辅导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4月27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重大任务。9月1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施行,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关键措施。

八、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今秋530万大学新生必修新课程。9月1日,今秋新学期开学,高校思政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全国普通高校530万名2006级新生首先开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新课程方案包括4门必修课。必修课教材已经纳入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并作为工程重点教材加强建设。

九、20余万校长参加国务院视频会,全国中小学创建和谐校园拉开序幕。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20余万名中小学校长同步参加会议。会议提出,要通过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努力把每一所中小学校建设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教育部同时号召全国中小学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和谐校园建设拉开序幕。

十、新中国首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让“健康第一”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

 


8


2007年

一、全国优秀教师走进中南海与总书记共商教育大计。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胡锦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共商教育发展大计。胡锦涛强调,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二、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位居首位。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师范生免费教育重回校园。5月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从2007年秋季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当年,6所部属师大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万余人。

四、中国已在海外建立200余所孔子学院。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孔子学院总部是全球孔子学院的最高管理机构,通过孔子学院为各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士提供支持和帮助。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至今,我国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所孔子学院。

五、亿万青少年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同上形势教育课。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在全党全社会吹响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号角,这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9月3日,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1亿多名学生以同上形势教育课方式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六、中央投资百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中央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设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实施示范性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七、国家每年500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月1日,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实施。这是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每年将有大约20%的大学生和90%的中职一、二年级学生获得国家资助。

八、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3月1日,春季开学,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5亿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国家致力于使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2005年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春季西部地区和中部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5200万学生免除了学杂费。

九、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11月15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宣布,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完成。西部410个攻坚县中有368个县实现“两基”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历史性跨越。11月28日,国家决定投资100亿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重点解决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实施范围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问题。

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发展新目标。12月23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建国以来中央财政用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最大一笔专项投入。恢复高考30年来,我国大中专学校共培养3600万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9


2008年

一、国家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3月20日,五部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经中央同意,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胡锦涛对大学生村官回信作出重要批示,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这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建功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胡锦涛考察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点希望。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胡锦涛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要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

三、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区师生英雄事迹受表彰。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师生用生命和爱心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歌,展现了当代教师的师魂和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英雄事迹受到中央表彰和全社会的高度评价。党中央、国务院情系灾区、高度重视灾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复课救灾工作。9月1日,灾区师生全面复课。

四、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7月30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至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北京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教育战线贡献广受社会赞誉。8月8日,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隆重开幕,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在五环旗下同场竞技。教育战线师生贡献广受社会赞誉。高校科研为科技奥运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高校奥运场馆成为比赛和训练的重要基地。170万名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各级各类学校。“鸟巢一代”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赢得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最美的名片”。

六、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制订,规划12年教育改革发展蓝图。8月2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提出要制订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将对我国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七、天水高考作弊案告破,5名被告受到严肃处理。10月30日,甘肃天水高考舞弊案一审公开宣判,涉案的5名被告分别被判处5个月拘役至3年有期徒刑。被告人蒋鑫与霍继刚、王梦义、赵晓峰分别为20名山东籍考生和2名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天水籍考生办理了高考报名手续,从而使该部分考生非法取得了考试资格,参加了高考。

八、中央新增投资44亿用于教育,三项工程惠及百万农村学生。11月23日,中央决定,在今年第四季度增加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将4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其中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安排30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安排10亿元,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安排4亿元。3项工程共惠及农村学校2000多所,学生100多万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精神、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改革开放3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30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一个有着2亿多学生的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带入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10


2009年

一、胡锦涛视察中国农大,勉励大学生爱国奉献。5月2日,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他勉励同学们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弘扬五四精神,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温家宝进中学听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9月4日,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前,温家宝冒雨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初二(5)班连续听了5节课,并作了详细笔记。在之后的座谈会上,温家宝对所听的5节课作了点评,并向北京市教师代表作了题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的发言。总理对教育和教师的热切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三、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正式实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落实。1月1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正式开始实施。按照国务院决定,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四、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首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1月7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就《规划纲要》制定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在文本制定前就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在国家组织制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到2月下旬,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教育部门户网站及社会网站、校园网、电子邮件、信件、征文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共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对教育改革的热烈期盼。

五、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50多万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活动。2月28日,第二批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启动,教育系统开始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在第二批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国2263所普通高校、2.6万个院系党组织、14.7万个党支部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9月中旬,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立指导小组、巡回指导组,指导学习实践活动,50多万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

六、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除学费,农村贫困生和涉农专业受惠。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七、国家投入80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最安全放心中小学校舍。4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求用3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2009年中央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安全工程,确保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八、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近20万师生参与盛典。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庆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来自首都大中小学的近20万名师生参与了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广场联欢和背景表演任务。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九、大学生结“人链”救落水少年,长江大学英雄集体深受赞誉。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挽手结成“人链”,展开了生死救援,两名落水少年得救,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大学生却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10月28日,教育部授予15名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三位牺牲大学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决定在教育系统开展向长江大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学习活动。

十、北大实名推荐,清华等五校联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深入推进。11月8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10年自主招生试点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全国39所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格。11月30日,90名被推荐学生的名单公示并全部通过。他们将直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合格高考可降30分。此前的10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5所高校招生部门联合发布消息,在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开展合作,为考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加公平、科学、高效地选拔优秀人才。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改革新举频出。

 


11


2010年

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号召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和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作总结讲话。会议号召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并对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全国各省市区党委政府陆续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地方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全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二、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正式颁布实施描绘未来十年教育蓝图。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时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期间,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从媒体和网络收集的报道评论与意见建议249万多条。此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参与人之多、社会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广泛,在共和国教育史上是首次。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胡锦涛接见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胡锦涛到中国人民大学和人民大学附中看望教师,并接见了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8月8日,由教育部会同中央和教育新闻媒体联合举办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启动,共有120多万人参与投票,最终评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随后在全国展开。

四、温家宝调研学前教育,政府破解“入园难”问题。11月2日,温家宝深入北京市两所幼儿园调研社会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11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12月1日,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把解决“入园难”作为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

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发展新制度建立。12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批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措施具体的教育改革项目完成备案程序,这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通知》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确定了改革试点十大任务。此前,国务院成立由20个部委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六、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育系统立足岗位作贡献。5月11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在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展开。广大学校和师生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坚持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

七、国家进一步完善教育资助政策,贫困生资助实现全覆盖。9月1日,秋季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政策正式启动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至此,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覆盖,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八、玉树舟曲发生地震泥石流灾害,教育战线全力抗灾保复课。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两次灾害给当地学校校舍造成严重破坏。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直接关怀下,教育战线全力抗灾保复课。玉树灾区迅速恢复教学,震后半月,玉树县辖区17所乡镇以上中小学校全面复课。8月下旬,舟曲灾区学校按时开学。

九、中职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提升职教服务国计民生能力。12月2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0个分计划、30个项目载体,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

十、世博会亚运会亚残会成功举办,大学生志愿者展示青春风采。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园。截止到10月31日世博会结束,参与世博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共计16万余人。11月12日和12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和亚残会在广州举行,志愿者突破150万人,其中70%是大学生。在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用真诚的服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青春风采。

 


12


2011年

一、清华大学建校百年,胡锦涛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他还鼓励青年一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

二、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温家宝勉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6月17日,温家宝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出席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并作重要讲话,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并对广大师范生提出充满爱心、甘于奉献、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四点希望。2007年至今,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免费师范生4.6万人,首届10597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到中小学任教。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教育系统多种形式庆祝党的生日。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前,各地教育系统通过唱红歌、学党史、开展文艺汇演、重走长征路、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庆祝党的生日。

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五、国家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确保4%目标2012年实现。6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问题;6月29日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按期实现。

六、教育部与省级政府签署备忘录,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月9日到7月11日,教育部分别与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通过实施备忘录,教育部将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加大对各省支持力度。各地承诺按照备忘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七、世界大运会在深圳举行,中国居奖牌榜首位。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隆重开幕。在为期12天的比赛中,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大学生在24个大项、306个小项的角逐中展开比赛。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的首位。

八、国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各地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国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截至9月,各地全部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九、国家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600万农村学生受惠。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600万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将受惠于这一计划。

十、甘肃等地发生校车事故,国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43人不同程度受伤。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类似事件。国家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各地紧急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排查和整治行动。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13


2012年

一、教育部首次公选直属高校校长。3月20日,教育部公布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名单。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和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总会计师名单公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12月4日,教育部再次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三所高校校长。

二、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3月22日至23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正式启动,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

三、校车条例、营养餐护佑学生进入“安全通道”。4月5日,国务院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被纳入法制轨道。5月23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文件,强化营养餐规范管理。这是继国家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综合治理校车事故以来针对教育民生问题出台的重大举措。

四、“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学生感动全社会。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学年轻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失控的瞬间,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身受重创,双腿高位截肢。“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师德感动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新时代的楷模。张丽莉被教育部评选为2012年度教书育人楷模。

五、国务院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之后,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六项意见,多措并举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问题。

六、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督导有法可依。8月26日,国务院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10月1日,《教育督导条例》公布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督学制度。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走上法制化轨道,必将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七、异地高考呼之欲出,考生有望就地高考。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在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进一步推动异地高考的实现。由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异地高考改革有了明确的时间表。目前,各地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台。

八、“两基”目标全面实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9月7日,全国“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8%。我国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后,国务院下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3个意见,义务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九、中职免学费覆盖所有农村学生。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月22日,中央财政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这标志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了全部教育阶段。

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14


2013年

一、习近平向联合国“教育第一”行动发视频贺词,让13亿中国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9月25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一开始,与会者观看了习近平为活动发来的视频贺词。习近平对“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并提出努力让中国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今年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发关注。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做出决策部署。

三、最新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发布,4%目标如期实现。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中国如期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启动,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这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时期。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的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

五、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9月1日,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年底,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实现了对学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监管,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标志着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大学章程首批6高校实施,中国高校迈入宪章时代。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实施。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批高校章程,标志着我国高校章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七、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研究生奖助体系全面建立。2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2月28日,《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印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国家奖学金。7月29日,《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奖助政策体系的全面建立。

八、北大首开网络公开课,“慕课”引发在线教育热潮。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也纷纷加入“慕课”,“慕课”带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冲击波。

九、《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信息化时代汉字有了新规范。8月19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该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常用字6500个,比原来的通用字表减少了500个。

十、首次太空授课成功进行,6000万师生同听一堂课。6月20日,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学生授课,共同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利用航天飞行开展科普教育。放飞科学梦,追逐中国梦,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15


2014年

一、习近平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号召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今年以来,习近平先后多次走进学校,发表系列重要讲话。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习近平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9月9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二、19个重点大城市齐行动,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遏制“择校热”。1月26日,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今年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成为全国一致的重大行动,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得到遏制。

三、“夺刀少年”英勇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5月31日,江西省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乘车时,一名男子突然持菜刀行凶,致5名乘客受伤。危急关头,柳艳兵在被砍伤的情况下,奋不顾身成功将歹徒按倒并将凶器夺下。柳艳兵勇斗歹徒的英勇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扬,被誉为“最美高中生”。今年连续多起师生不顾自身安危的英勇行动,向社会传递了舍己救人正能量。

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6月23日至24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六部委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中国职教“升级版”大幕开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转方式、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新贡献,成为中国职教发展的新起点。

五、国务院出台《实施意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设计,提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等多方面内容。12月16日、18日,有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加分和高校自主招生的四个配套文件出台。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六、教育部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划出禁行行为“红七条”。10月9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针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首次列入其中。《意见》强调,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全面落实依法治校,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基本完善。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7月16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明确理事会在学校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职能。这是《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颁布后,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要求颁布的重要规章,标志着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基本完善。

八、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突破。11月27日,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教协同、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培养计划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新突破。

九、北大清华和上海改革方案公布,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12月1日,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由此,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市“两校一市”综合改革试验全方位铺展。在“两校一市”教改先行先试下,各地各高校新一轮教改方案将陆续出台。这标志着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

十、教育系统设立宪法学习日,40万所学校开展宪法晨读活动。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全国教育系统同步开展宪法学习日活动,全国教育系统40万所学校集中开展宪法晨读,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上一节宪法教育课等。今后每年的宪法学习日将结合国家宪法日的要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宪法知识要点作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16


2015年

一、习近平教师节前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9月9日,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习近平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李克强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强调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9月8日,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兴学育才作为为政之先,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发展,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

三、国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八大举措“力挺”乡村教师。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提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条举措。

四、国家鼓励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校园新时尚。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10月19日至20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大学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校园新时尚。

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5月10日至16日,全国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该活动周的设立,是国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空前重视。下半年,教育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集团化办学,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内容。

六、国家部署“两个一流”建设,推动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七、教育部通报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向教育系统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亮剑”。11月24日,教育部通报中国传媒大学8名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件。12月1日,教育部党组召开视频会,对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等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教育部密集通报和曝光一批违规违纪案例,释放出一种强烈信号,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绝不允许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存在之地。

八、国务院决定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1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强调,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九、国家发布“全面改薄”专项督导办法,强调偏远农村地区必须保留必要的教学点。12月7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重点针对学校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达到底线要求、年度计划是否完成、质量管理、公开公示等内容进行督导。为减少督查成本,减少对地方和学校的干扰,实地检查拟采用双随机抽查方式,督导组专家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最大限度实现督查效果。

十、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2月10日,在教育部举办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前6年实现纲要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特教学校总投入5年翻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由大向强,中青年成为我国教师队伍主体,学生资助实现教育阶段全覆盖,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17


2016年

一、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习近平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师生,勉励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9月9日,习近平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三、李克强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4月15日,李克强考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时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四、我国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倡议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4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意见》提出,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高校科技国际协同创新。7月13日,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并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行动起来,构建教育共同体。

五、国家出台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7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提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六、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6月2日,《华盛顿协议》组织全体正式成员全票通过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我国将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各项规则的制定,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本国毕业生同等待遇。

七、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事迹感动中国,总书记点赞“太行山上的新愚公”。6月12日,习近平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58岁的李保国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4月10日去世。李保国生前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八、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11月7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通过,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修订后的法律还明确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和用地政策,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

九、整治校园暴力事件,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11月11日,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现象,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十、教育部与10省(区)签协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入全面覆盖新阶段。12月27日,教育部分别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区)签署协议书,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由重点突破进入全面覆盖的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年来,覆盖范围扩大到了29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2个县,受益学生达到3400多万人。基本消除了试点地区农村学生上学饿肚子、吃凉饭现象,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18


2017年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向大会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5月3日,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2017年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和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典礼致贺词,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和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致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

三、习近平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指示,黄大年教授事迹和精神感动中国。5月,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黄大年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1月8日,他不幸因病去世。

四、首次开展思政课全覆盖大调研,全面落实高校思政会精神取得新进展。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年”,组织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首次“地毯式”全覆盖的大调研,不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五、上海浙江新高考正式落地,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6月7日至9日,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两地改革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风向标。

六、《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出台,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评价依法执行。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推动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全面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办法》强调,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整改不力、出现特重大教育安全事故、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采取适当形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启用,2019年全国中小学所有年级全覆盖。9月1日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三科教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启用统编三科教材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八、“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我国高等教育向着更高目标迈进。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此次入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三部委此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双一流”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名单的公布,意味着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九、《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十、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为根本,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创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改革各领域人文交流内容、形式、工作机制,将人文交流与合作理念融入对外交往各个领域。

 


19


2018年

一、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三、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8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四、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3月28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十大行动建强做优教师教育。11月,教育部连续发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6份文件,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六、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提速。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6月21日,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召开。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40条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

七、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2月底,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印发通知,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截至12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校外培训治理整改工作情况显示,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整改近94%。

八、20所高校获准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4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线,进一步深化学位授权制度改革,促进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所高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这标志着我国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九、国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十、小学教师李芳以身挡车救学生献出宝贵生命,被追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6月11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与一辆无牌照且毫无刹车迹象的摩托三轮车遭遇。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李芳一边大声呼喊学生避让,一边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学生,并奋力将学生推开。4名学生获救,李芳因公殉职。6月22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追授李芳“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要求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活动。

 


20


2019年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同时,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

二、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职教20条”陆续落地。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落实百万扩招任务,推动高职“双高计划”正式落地,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职业教育重大改革次第推进,成为落实国务院1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

三、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拉开帷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6月11日,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就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的总体目标。

五、党中央发文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6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六、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八类行为被界定为“校闹”。6月25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将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八类行为界定为“校闹”。对于实践中存在的“以闹博弈”“以闹取利”及无原则“花钱买平安”等现象,《意见》坚持“不闹也赔”“闹也不赔”的原则,构建了从加强预防、减少事故,完善程序、妥善处理纠纷,到严格执法、依法惩治“校闹”行为,多部门合作、形成共治格局的完整治理体系。

七、习近平会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9月10日,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会上表彰了718名“全国模范教师”、79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97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及1432名“全国优秀教师”、158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135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此前,教育部等还推选了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于漪等三人荣获“人民教育家”称号。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大师生多形式抒发爱国热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教育系统举行或参与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抒发爱国热情。由众多高校师生参与的“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拉歌视频总播放量50亿次。10月1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首都教育系统组织9.6万余名师生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全天候、多领域做好服务保障。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

十、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确保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坚决杜绝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中小学校;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精简填写内容和次数;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切实避免安排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本文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00年至2019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号主编:刘贯之

责任编辑:梓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