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极度分裂的激辩: 世界有三种不同未来, 到底哪个将会成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美聚焦 Author 吾楼

 导读:在中美关系受到各界强烈关注的同时,世界格局走向也成为热议话题。美国在衰落吗?衰落的美国是否依然能维持霸权?世界的多极化是真的正在实现吗?就这些问题,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近期针对“全球权力分配更接近单级,而不是两级或多级”这一论点,采访了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国30多名知名学者的看法,以“强烈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和“强烈不同意”五个选项,简明提炼了各学者的核心观点。

认为美国单极地位仍在的学者,主要关注的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盟友关系。而支持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的主要理由在于:不同维度上,世界正在呈现不同的面向。军事上,美国和北约确实依然占据优势,但经济、技术、能源等领域的情况则更加复杂。其中,著名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强调:从多极角度看待世界是最有效的。除了单极、多极的讨论外,另有学者提出:“极化”概念可能已经无法有效解释时代发展,除国家之外的其他国际社会主体(如跨国企业等)需要被纳入到关于国际秩序和格局的讨论之中。

当前,需要被注意到的客观现实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国家与国家相互深刻纠缠,而诸如气候、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也需要更丰富和具有协调性的手段去进行解决。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本文原刊于Foreign Affairs,转载自“中美聚焦”,仅代表作者观点。‍‍‍‍‍‍‍‍‍‍‍‍‍‍‍‍‍‍


30多名国际学者争论:世界是单极、双极还是多极

文|Foreign Affairs

翻译|吾楼

来源|中美聚焦


图源:互联网


 1   强烈同意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政府系教授斯蒂芬·布鲁克斯(Stephen Brooks)、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

    20世纪90年代美国拉开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力差距,要想拉进这一差距,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在经济领域,中国确实在缩小同美国差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其他领域,中国所做的要少得多。中国现在是且将长期是一个地区性的军事大国,美国则是唯一能够指挥全球的超级大国。而且,中国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例如,美国企业在高科技行业的利润占比为53%,而中国则为6%。


 2   同意 

原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总编、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吉迪恩·罗斯(Gideon Rose):

    中国崛起是真实的,但美国衰退的说法被过分吹嘘了。基于其在世界上独有的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综合实力,华盛顿仍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明显主导地位。美国的对手也面临重大障碍。衰落将是一种选择,而非必然。

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研究员曼贾里·查特吉·米勒(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

    世界不是多极的,但也不能说是单极或双极,这很复杂。这和军事能力有关,但观念也很重要,这就涉及到国家声誉、盟邦体系和影响力。在亚洲大部分地区,人们能够强烈感知到中国崛起,并十分担心美国可能的衰落。但根据调查,如果有选择,这些国家大多会选择让美国成为主导力量。而且,美国有盟友,而中国仍然坚持不结盟。

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

    这是一个在各种秩序之间“随波逐流”的世界:全球经济是多极化的;但在军事上世界仍然是单极化的,而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国际机构或国际规范在发挥作用。因此,毫不奇怪,硬实力更有价值,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仍然倾向于单极化发展。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奥特曼(Dan Altman):

    首先要判断在国际政治中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之间谁更重要。中国在经济上更接近美国,而非军事上。但历史表明,经济实力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在1917年和1941年,德国领导人评估与美国开战的可能性时,更多的是基于其武装力量的弱点,而不是其经济实力。这是德国的两次严重误判。美国必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中国经济实力还没有超过美国。美国在技术领域的优势和其强大的盟邦网络强化了其军事优势。目前暂时是这样。

    世界正在从单极化向两极过渡,未来更有可能是两极而非多极。印度最终可能会让世界多极化,但怀旧、任性且一厢情愿的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成为其中的一极。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基辛格全球事务中心主任弗朗西斯·J·加文(Francis J. Gavin):

    对许多人来说,美国似乎在相对衰落,然而,在定义权力的关键指标(技术创新、企业活力、金融和货币实力、能源生产、文化影响力)方面,美国状况比15年前好得多。美国军事和情报能力无与伦比,盟邦体系也越来越强大。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经济增长和非凡转型,但依然面临艰巨的结构性挑战。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美国治国计划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维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

    由于美国在军事和货币方面的优势,目前的权力分配更像是单极,而不是两极或多极。但这些术语都不是很有用。极性(polarity)的概念是为了解释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然后在“单极时刻”被重新应用。在这两个时期,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权力元素相互配合,并被映射到大国政治之中。而今天的国际体系并非如此。大国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优势和劣势,也不能将一种权力形式转化了另一种。中国经济规模和贸易联系超过当年的苏联,但军事影响力不大,政治目标也更温和。所以,现在是一个“尚未极化”的世界。不过,如果美中竞争继续升级,两极化可能会回归。


 3   中立

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总裁伊沃·达尔德(Ivo Daalder):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只要美国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国内外事务,它就能在几十年内保持这样的地位。但中国实力正在上升,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增加。当然,这还不算是多极化的迹象;但是,如果美国继续破坏国内的民主,展现本世纪初的那种傲慢(发动两场战争),这些就可能是世界两极化的迹象。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教授阿耶·扎拉科尔(Ayse Zarakol):

    这个问题映射的物质力量、军事力量,从这方面讲,世界仍然更接近于单极。但权力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优势和劣势。在这一点上,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想象中都比十年前差得多。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

    都不是。在全球军事上更接近单极;在全球经济上是多极;在许多跨国问题上是分散的....。

美国杜克大学政法和公共政策教授彼得·费韦尔(Peter Feaver):

    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正在发生变化,正从单极化转变为某种混合形式的多极化。虽然美国的相对权力地位已经从2001年左右的某个顶点有所下降,但2023年已是多极化世界实属夸张。中国经济实力相当大,军事力量也在增长,但中国还不是苏联那样级别的美国对手。目前的大国竞争和冲突水平是否会达到全面多极化的顶峰,取决于美国是否能重振其实力,以及其他竞争对手是否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在不断变化的国际体系动态中“要么试图获得优势,要么跌倒不起”。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战略研究教授菲利普斯·奥布莱恩(Phillips O’Brien):

    世界当然不再是单极了,但美国及其盟友仍然是主导的一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趋势。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经济生产从美国及其盟友转向其他国家,世界自然会变得多极化。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福特基金会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

    我们显然处于一个转型中的世界。中国的崛起,以及巴西和印度等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世界不再像30年前那样是单极的。


 4   不同意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

    世界是单极、两极还是多极,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大国”。当然,人们存在不同的定义。有些人关注潜在力量,有些人关注军事力量,有些人关注一个国家能用其军事力量做什么,有些人看重GDP。所以,对当今世界是单极、两极还是多极,人们持不同意见。从本质上讲,大国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定义。关键问题是这种定义对了解世界有多大作用。我和我认识的大多数专家一样,认为将当今世界视为多极是最有用的。

美国跨党派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Richard Fontaine):

    单极时刻只是一个“瞬间”,它在多年前就已经流逝了。

印度新德里智库战略与国防研究委员会的创始人、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副教授哈匹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

    今天的全球权力分配远比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或冷战结束后那几年的美国单极化更加分散。美国仍然是这个体系中最强大的力量,但它正日益受到挑战,其他的“极”正在崛起,中国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我们正在目睹一个以美国和中国为极点的两极世界缓慢而稳定地崛起。

美国欧亚集团全球宏观地缘政治资深分析员阿里·温尼(Ali Wyne):

    在考虑世界秩序的两极性时,人们基本上将注意力局限于国家,而忽略了“非国家行为体”(如技术公司)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及跨国危机(如新冠疫情)和挑战(如气候变化)的日益增加,这些都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目前,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它在全球范围内进入竞争不那么激烈的领域,也在取得明显的进展,并且在中东展现了更积极的外交意愿。但与一些猜测相反,中国似乎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超越美国,这不仅是因为和内部挑战有关,而且还因为中国在外部也面临大的阻力。西方工业国家仍然掌握着全球权力的平衡。即便如此,中国也可能被证明是一个持久的竞争对手。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福特国际政治学教授巴里·罗斯(Barry R. Posen):

    衡量极性(polarity)主要依靠对能力分布的客观衡量,这似乎很容易,尤其是对物质力量的衡量。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学者、政治家和情报分析家们经常对计算标准存在不同意见。从历史上看,在被认为是多极化的体系中,主要的大国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军费开支以及拥有多样化的核力量等综合因素才是衡量物质力量的有用方法。国际政治,特别是安全政治,都是由排名靠前的大国之间在这三个维度展开的。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法国和英国在这些方面看起来比其他国家强得多。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平等的。但是,这6个大国倾向于将彼此视为“相当重要的国家”,而将其他国家视为“不太重要的国家”。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崛起大国”项目主任、国际事务教授迪帕·奥拉帕里(Deepa Ollapally):

    尽管跨大西洋联盟展现了团结,但乌克兰战争正在加速全球多极化。真正的问题是,亚洲是否会因为中美全面竞争升级而成为一个更加两极的地区。

美国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者迈克尔·马扎尔(Michael J. Mazarr):

    整个国际体系不是单极、双极或多极的:它在不同的问题上呈现的模式不同。在少数传统的物质力量衡量尺度上,残余的“单极性”确实持续存在。但在整体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和地区军事方面,“两极化”已经出现。“多极化”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以及数字安全等以国家或地区为特征的问题上越来越明显。在许多问题上,中等国家自主立场越来越强,并有意识地促成多极化。结果就是“极性”的单极、两极、多极在同一时期被展现了出来。不过,基本趋势不是持续的单极化,而是逐渐转向更多的两极和多极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

    极性(Polarity)反映了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布情况。这些国家不一定要有相同的实力才能被认为是大国。因此,我认为中美都是大国。因此,尽管美国仍比中国强大,但现在的国际秩序是两级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客座研究员保罗·波斯特(Paul Poast):

    一个大国的地位是由经济实力、军事力量、以及在其所处地区内外施加自己影响力的意愿所决定的。根据这些标准,人们可以说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国。但其他国家也是大国,即使没有达到美国这个层级。中国显然是地区大国,也是全球大国。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虽然更小、其军队在乌克兰损失惨重,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国。印度、巴西和日本等国也正越来越多地宣示其地区影响力,尽管它们在地区外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令法国总统埃马克龙和“全球英国”支持者倍感懊恼的是,当今世界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是大国。

美国布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罗斯·麦德莫特(Rose McDermott):

    美国不再是一个单极霸主,即使还没有其他单一国家能够在军事上挑战和对抗美国。但是,还有其他形式的影响力,包括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在争夺国际影响力,而且选择只与美国结盟的国家越来越少,它们更倾向于从相互竞争中获取对自己最佳的利益。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学院政治学与国际研究教授科尔什纳(Jonathan Kirshner):

    如果把今天的世界看成是单极的,那就是对世界政治中“权力”概念很肤浅的理解。衡量权力的最终标准是影响结果、推进明确的全球目标的能力,而这些因素不能简单地对表面的物质能力进行估算。尽管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根据这些关键的衡量标准,用霸权主义形容它反而不是很妥帖。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美国打输了两场长期战争,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的冲击,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内政治功能障碍。这些经历都应该弱化对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权力评估。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保罗·斯坦利(Paul Staniland):

    毫无疑问,美国在国际体系中保持着巨大的权力优势。但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也一样,它们在特定地区和问题领域拥有的权力比20或30年前大得多。


 5   强烈不同意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名誉教授巴里·布赞(Barry Buzan):

    美国从来就不是世界唯一的“单极”,或者充其量只是短暂地成为过世界的“单极”。它正在快速丧失成为世界霸权的意愿和能力。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单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个处于后殖民和后西方时代的世界,任何国家扮演霸权角色的想法都失去了其合法性。财富和权力的分散,意味着任何国家都越来越难以积累超级大国所需的相对优势。中国和美国充其量只是一群大国中的领导者。世界秩序中很快就会没有超级大国,只有几个大国和一大批地区大国,它看起来也不会像传统的多极化。

美国天主教大学政治学教授雅各布·格里吉尔(Jakub Grygiel):

    单极时代早已结束。我们正处于一场大国竞争中。从定义上讲,这意味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美国、中国,以及以其特有的暴力方式存在的俄罗斯)竞相建立自己的、彼此排斥的秩序。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家、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翰·缪勒(John Mueller): 

    我认为“极性”这个概念有误导性。更确切地说,国际舞台似乎是一个有着许多国家和国家附属实体的无序运动场,它们在友善程度、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当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长达20年的军事占领,却被一个大概排名全球第195位的实体(塔利班)彻底击败和羞辱后,现在可能是时候考虑摒弃“极性”概念了。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国大战略项目”负责人及杰出研究员马修·巴罗斯(Mathew Burrows):

    俄乌战争进一步证实,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想与美国结盟,而且根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报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是多极的,尽管美国和西方的公众认为世界是两极分化的。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娜塔莉·托奇(Nathalie Tocci):

    国际体系不再是单极的,其未来形态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它也不会是单极的。在军事方面,虽然美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球的领导者,但中国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俄罗斯的核武库限制了美国的行动。在其他政策方面,特别是经济、技术和能源领域,权力的分配早已呈现两极化、三极化(欧洲)或多极化。此外,(国家间的)连通性、相互依赖性,以及权力在“两极”间以流动而非驻留的方式存在,都指向了一个“非极”体系。

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关系副教授,卡托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约书亚·希夫林森(Joshua Shifrinson):

    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头十年间,很明显只有美国能影响全球经济、外交和安全事务,但从俄乌战争到叙利亚内战和在非洲的地缘政治竞争等一系列事件表明,现在其他国家也可以做类似的事。也许美国在它的对手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尽管如此,现实表明,单极已不复存在。依据我对现有证据和趋势的解读,我们正在向一个不平衡的多极世界靠拢。在其中,美国、中国、印度、日本,或许还有俄罗斯和欧盟都很重要。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心创始人兼主任马克·伦纳德(Mark Leonard):

    “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两大趋势:随着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升温,世界走向两极分化;随着不同的(权力)中心展示其力量并走上各自的道路,权力将走向分裂。

    与既定的观念不同,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两极竞争将不会是明日世界的主要特征。原因很简单:尽管美国和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们在全球人口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小,它们将无法或没有意愿强迫世界其他国家选边站,也不愿约束日益自信的地区大国的行为。印度、土耳其、巴西、南非和伊朗等国将利用权力真空,向各自的邻国彰显实力。这将导致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秩序,即使是最大的玩家(美国、欧盟和中国)也只能寻求成为地区而非全球霸权。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

    关于“极”的讨论很难有结果,因为人们在如何定义“极”或如何衡量权力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世界上百分之多少的权力资源才能算作一个极?地缘会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或削弱一个国家的力量?核武器增加了多少?国际关系学者在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相关问题上意见不一。我相信世界不再是单极的,因为中国(俄罗斯在较小程度上)已经强大到足以对美国的利益形成挑战,并以在此前“单极时代”不可能的方式抵抗美国施加的压力。但我对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并不惊讶。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地缘政治学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

    即使俄罗斯输掉了在乌克兰的战争,中国的实力,欧洲与中国展开稳定贸易的需求,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和它们对于各自利益的追求,都将限制美国的权力地位。即使我们在一些重要国家看到了民主的复兴,情况也将是如此。

*文章转自“中美聚焦”。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4个世界级的摇摆大国, 美国必须抢在中国前拿下”


耶伦访华, 5年贸易战遮蔽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终于曝光


“芯片之后, 美国瞄准4大管制对象, 最后一个透露底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