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师行】何明辉:“踢”出精彩,“搏”出未来

南昌大学 2023-09-05


“腿抬高!”“夹膝”“转腰压胯”“挺髋发力”,伴随着一声声洪亮的口令,身着胜雪道服的同学们发出阵阵有力吼声,脚步随之快速移动,全然顾不上浑身淋漓大汗,前踢、下劈、后旋踢、上步横踢……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不敢马虎。场边,“钉”在一旁的南昌大学跆拳道队主教练、体育学院教授何明辉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训练场上的每个人。



“我只是体育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何明辉眼中“普通”的自己,是黑带六段的跆拳道高手,是育体更育人的“标兵”,是训练场上的“魔鬼教练”,更是学生们心中最亲切的“何老大”,他示范拍摄的跆拳道教学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获得诸多点赞,还获得过多项教学和教书育人奖。


01

“未曾习武先习德”


“跆拳道,‘跆拳’是技术,而‘道’是育人,‘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运动的独特魅力。”何明辉始终秉承“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在教学工程中育体更育人。


进出道馆向国旗敬礼、上下课向教练敬礼、相互练习向同伴敬礼……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在潜移默化中种下“礼仪”的种子。让跆拳道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礼貌待人,不卑不亢,形成谦虚、忍让、友好的品格是何明辉为之坚持的育人之道。



为什么跆拳道精神的第一条就是礼仪廉耻?为什么跆拳道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思想教育?“就好比学开车,首先是学习交通规则。机动车行驶中对周边的存在潜在性伤害,所以首先要规范驾驶人的行为。跆拳道也是如此,在学习跆拳道技术,具备一定的实战技能之前,必须先学习礼仪,只有懂得了礼仪规范才能明确技术、技能的运用方向,才能除暴安良,而不至于危害社会。


所以“未曾习武先习德”,循循善诱的教导、结合实际的阐释,在何明辉的课堂上经常通过各种实例及比喻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道义背后的精神与内涵,并不是完全地生搬硬套的理论说教。在他看来,跆拳道技术练得好坏排第二位,而学好技术为谁所用才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只有规范好了习武者的行为准则,和培养好了他的道德品质,他的武技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20级临床专业学生徐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零基础小白,跟着何老师上完了两年跆拳道公共选修课,不仅爱上跆拳道,懂得了如何学习跆拳道,更明白了许多跆拳道背后做人的道理,跆拳道精神也开始在心底慢慢扎根。


02

“跆拳道练习需要一颗百折不屈、敢于挑战的雄心”


年少时因为体质差与武术结缘,开始了体育生涯,刻苦的学习态度练就了扎实的体育基础,高考时何明辉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在大学期间有机会接触了在我国刚刚兴起的跆拳道运动。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在南昌大学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当时全国许多省市都开展了跆拳道项目,而江西跆拳道教育还是一片空白,直到1999年江西才正式开展跆拳道项目。如何普及这项运动,提高跆拳道运动技术水平?成为摆在何明辉面前的一道难题,没人会就一点一点教、技术不成熟就一步步练,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凝心聚力,何明辉就这样带着南昌大学跆拳道项目从稚嫩萌芽到成熟壮大。



自2005年南昌大学跆拳道队组建以来,何明辉便担任主教练,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学校赢得一项项荣誉——“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15金12银25铜、世界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第五名,开创了我校自主培养学生在世界大赛中获奖的先河、创造了江西高校该项目最好成绩。何明辉也多次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不仅如此,他所教的《大学生跆拳道(一)》获得省一流课程,同时也获得过多项教学和教书育人奖。


“坚持下去,慢慢积累,功到自然成”,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何明辉二十多年来在教学训练一线的奋斗和坚守。“上课的时候忙,寒暑假更忙”,除了学校公共体育课的教授和跆拳道队的训练,作为江西省跆拳道协会副秘书长的他,还要统筹协调江西省跆拳道协会的各赛事的举办事宜。同时作为跆拳道国际级裁判,何明辉在假期,经常参加各项国际性、全国性重大跆拳道比赛的裁判工作,并定期参加全国裁判的培训、学习。



在校跆拳道队队员孙甜甜眼中,他是严师,是目标,更是动力。“跆拳道训练有时会比较枯燥,很难坚持下去,何老师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我们努力训练”。


“跑十公里,我跑不了”“好,没问题,那我跑个十公里给你看!”何明辉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面对困难“忍耐克己”,面对挫折“百折不屈”,在无数个难熬的时刻咬牙坚持,何明辉用自己的“身教”无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2013级运动训练庄帝航说,毕业这么多年,每次提起何老师,脑海里便浮现出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训练的场景,也会想起那段和何老师一起围着校园跑步的日子。



03

“带学生是我最大的乐趣”


为什么踢不到靶?为什么踢腿慢?为什么转身慢?是心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是反应练习不够还是肌肉发力不对?是太久没练习还是练太多疲劳?…


何明辉总是在一次次观察中分析缘由,在一步步揣摩中总结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如何训练才能让学生达到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改革创新,一拳一脚也不敢放松。在学生总是做不好的时候,他总是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激励自己。



在教学上,何明辉一方面把最新的训练方法及时运用到教学当中,另一方面研判跆拳道新规则下课程内容的调整与训练技术的变化,分析战术场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更好将训练中的技术灵活运用于实战,提高训练效果。何明辉主持完成的多项跆拳道方面教改课题取得良好效果,亲自示范拍摄的跆拳道教学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获得好评,同时也获得过多项教学和教书育人奖。


训练时,队员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教练的眼睛,尤其是当学生做对抗性训练,即使他坐在桌前办公,眼神也经常围着学生,关键时刻突然抬头,大声提醒,“不对不对!停下来”,“你的前脚有很明显的预动,要注意改过来,这是大忌。”



在学生眼中,他是训练场上一招一式都不容怠慢的“魔鬼教练”,生活中更是如亲人般一点一滴悉心关爱学生的“何老大”。在校跆拳道队这个大家庭里,何明辉就像他们的大家长。生活、学习、训练、比赛,有问题就找“何老大”,遇到节假日,何明辉也会邀请学生们去家里包饺子、聚餐。


“作为老师,我觉得内心充实而温暖,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很多都非常优秀,他们有的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有的已经在自己的岗位工作成为中流砥柱,但无论他们走多远,都一定不会忘记曾经挥洒汗水的青春,这份‘感恩、团结、刻苦、求实’的南昌大学跆拳道精神也一定会铭刻于心。”



虽然何明辉从事的是竞技对抗性项目,但他却倡导:“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改变自己”。这是他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的封面,也是何明辉的桌面壁纸。无论输赢,不争高下,在练习中强健体魄,在挑战中“百折不屈”,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领悟“以礼始,以礼终”的独特魅力,坚持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功到自然成!


今年,已是何明辉在南昌大学执教的第26个年头,廿余载光阴授业解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何老大”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跆拳道的道路上乘风破浪、熠熠生辉,“踢”出精彩,“搏”出未来。




(点击进入学习)

(来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01

新鲜出炉,南大学子的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来啦!

02

连续第四年 | 我校继续保留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03

【香樟桃李】王宏燕:扎根赣鄱大地 服务乡村振兴

04

南昌大学喊你开学啦!这份指南很用心!


来源 | 体育学院

采写 | 王焱茹、古检妹、肖美琳

编辑 | 李茗臻

责编 | 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廖元新、邱晓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